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741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针对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重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存在边缘细节信息不足和“伪影”(artifacts)现象,该文基于增强型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Enhance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ESRGAN)光学模型,重新设计生成网络上采样重建模块和结构损失函数,提出一种结构增强型生成对抗网络SAR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增强和上采样重建3个模块:在特征提取模块采用小尺度卷积层对输入SAR图像进行低层次特征提取;在特征增强模块采用多个级联残差密集块(Residual-in-Residual Dense Block,RRDB)和卷积层提取输入特征;在上采样重建模块交替使用最近邻插值(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NNI)和亚像素卷积(Sub-Pixel Convolution,SPC)对特征进行放大重建,使特征信息交互融合。与传统插值算法和经典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视觉效果和定量评价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能够在保持原网络模型重建图像内容信息不丢失的基础上,增强重建图像边缘细节信息和减缓“伪影”现象,有利于后续目标识别和灾害监测等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92.
董保举  徐安伦  苏锦兰 《气象》2023,49(11):1405-1413
基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苍山-洱海梯度观测系统2011—2020年湿季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山顶、山腰和坝区3个站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水量日变化,坝区站呈现单峰型,山腰站和山顶站则是双峰型;降水频次日变化,坝区站和山顶站为单峰型,山腰站日变化比较平缓;各时次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基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多;降水强度日变化,山顶站为双峰型,坝区站和山腰站波动较大,午后为小值区,夜间为大值区,3个站在14:00—17:00的降水强度相差不大,而其他时段山腰站和坝区站的降水强度比山顶站大。夜间降水量在持续时间2~1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降水量大值区持续时间较长;白天降水量在持续时间小于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大值出现的时间向后移。降水频次在持续时间小于6 h,3个站在白天、夜间分别有一个大值区,而持续时间7~18 h的只有山顶站夜间有大值区;坝区站和山顶站夜间降水频次大于白天降水频次,山腰站白天、夜间降水频次相差不大。长历时(中历时、短历时)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3个站长历时降水量(长历时降水频次)对总降水量(总降水频次)的贡献最大,贡献最小的是短...  相似文献   
193.
选取2021年6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一次高炮防雹作业过程,利用隰县X波段相控阵双偏振雷达数据分析作业前后强对流云变化的现象和机理。高炮防雹作业后冰雹云单体的宏观特征、动力和微物理的垂直结构均出现短时间明显变化。高炮防雹作业后1 min 55 dBZ顶高急剧下降约2 km至0℃层以下,水平反射率因子ZH的强回波垂直结构在0℃层断裂,径向速度散度显示单体前部和后部的辐合带减弱、消失,差分反射率ZDR在近地面增大,ZDR柱消失,差分相移率KDP在中低层增大,共极化相关系数ρ_(hv)从0℃层到近地面表现为0.94~0.96的柱状区,单体核心上部的过冷水小范围中心消失,0℃层以下由雨夹雹、霰、湿雪及各种雨的混合柱状分布转为低层大雨。这些短时间的明显变化现象支持爆炸防雹理论。  相似文献   
194.
太阳活动高峰年山东区域电离层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为太阳活动高峰年份,为了研究太阳活动高年区域电离层的变化特征,该文选取了山东区域内的SDCORS站点,构建了山东区域垂直电子含量(VTEC)球谐格网模型,对该年山东区域电离层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实验研究表明,在空间变化上山东区域电离层表现出较强的纬度相关性,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同时给出了山东电离层在时间上呈现出的时段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发现VTEC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除了存在明显的单峰和双峰结构外,该年还发生了半年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5.
基于组网观测的那曲土壤湿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  张淼  唐世浩  董立新 《气象学报》2018,76(6):1040-1052
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土壤湿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那曲多空间尺度组网观测的28个站2、5、10、20和30 cm 5个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并对比讨论了土壤湿度站点间的差异。分析表明,各层土壤湿度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春季节,20 cm以上土壤湿度随深度变浅而减小。夏秋季节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并分别在7月上、中旬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10月以后进入土壤湿度衰减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存在协同变化关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发生冻结-融化过程,引起土壤湿度变化。在太阳辐射加热下,土壤表层水分蒸发,进而影响土壤温度。不同观测站间土壤湿度差异较大,夏秋季离散性大于冬春季。不同季节土壤湿度的日变化存在差异。春季10 cm以上土壤湿度日变化明显,08-10时(北京时)达到最低,19-20时达到最高。夏季土壤湿度日变化较为平缓。秋季2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明显。线性拟合结果表明,1、4、10月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为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夏季,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为负相关。站点间土壤湿度变化的离散性表明,多测站才能全面体现青藏高原某区域的陆面状态。文中结果为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卫星参数验证和数值模式参数化提供了多角度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96.
1987年我队赣中基础工程公司在萍乡市施工嵌岩灌注桩42根,孔径为Φ1200mm 的13根,Φ1500mm 的29根,其中有15个扩底桩,底径为Φ2500mm(图1)。桩深平均6.20m,共计347.59m,钻入基岩在55.41m,合计混凝灌土注量为502.65m3。灌注桩经开挖抽检发现,开挖的3、4号桩没有断桩、缩径等现象,钢筋保护层基本符合质量要求,仅在3号桩部表面,有局部钢筋外露现象。为此,甲方给予验收。   相似文献   
197.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 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一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果受短期测量噪声和非模型误差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噪声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频域幅值分析方法,针对性地确定滤波因子,构造符合需求的低通Vondrak滤波器.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 NTSC)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PTB)之间的SDR-TWSTFT链路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方法对过滤链路平均时间一天内的高频噪声有效,能够提高链路时间传递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滤波后链路的短期频率、时间稳定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8.
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高发季节15个气象站1961-2008年春季(3-5月)的气象资料为数据源,分析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对锡盟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次与大风、前期降水量等气象因子有关;另外,沙尘暴的发生与蒙古气旋这一特定的天气系统间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掌握沙尘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在预报和监测沙尘暴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9.
元古宙具有机壁的微体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如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印度及南、北美州、非州、欧州。据JoakiumSamuelsson等报道,在格陵兰—加拿大北缘Thule盆地的元古宙岩石—Thule超群中获得了大量的样品,识别出多种多样保存完好的微体化石。Thule超群由一套未变质、未变形(除极少数外)的沉积岩和岩浆杂岩组成,至少厚6km。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组:SmithSound,NaresStrait,BaffinBay,Dundas,Narss^arssuk。在上部三个组六个层(RobertsonF…  相似文献   
200.
江苏省一个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省城面积的2/3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近年来中强地震频繁发生,我国,我省的地震灾害情况,当前的地震形势以及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措施等都是社会和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扼要介绍了这些方面的有关情况及一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