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莺歌海盆地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坡折带是层序样式划分的重要依据.大量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表明, 莺歌海盆地坡折带可划分为构造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 进而将层序构成样式划分为四类, 即挠曲坡折型、断裂坡折型(生长断裂型)、沉积坡折型(陆架陆坡型, 相当于Ⅰ类层序)和缓坡型.不同类型层序样式控制不同低位体的空间分布.挠曲坡折、断裂坡折和沉积坡折控制了各三级层序中斜坡扇和盆底扇的分布, 而缓坡控制强制性海退型低位三角洲的分布.详细的构造研究表明, 莺歌海盆地裂后期边缘断裂, 如①号断裂和莺东断裂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仍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活动性.正是由于这些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 控制了盆地内坡折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2.
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利用钻井泥岩声波测井资料和实测地层压力资料, 分析了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的结构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单井的压力-深度曲线呈现出“二段式”, 即上段正常压力系统(正常压实带) 和下段异常压力系统(欠压实带).剖面和平面压力系统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压力系统呈现环状结构, 即内环为超高压系统, 中环为高压系统, 外环为常压-低压系统.中环高压系统和内环超高压系统构成了封闭的巨型超压封存箱复合体, 因其与沙河街组三、四段活跃的烃源岩有着成因的联系, 故称之为烃源岩-超压封存箱复合体(SR-OPCC).受渗透性砂岩层、断层及盐构造等压力输导系统的影响, 封存箱内产生压力分隔现象, 形成了若干个由压力输导系统联系的次级超压封存箱.概括了封存箱-压力输导系统-封存箱组合模式.烃源岩-超压封存箱复合体(SR-OPCC) 的存在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湄公河三角洲是由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世界第7长河——湄公河于南海西南部入海口处沉积而成.由于缺少可靠的地球化学资料和系统研究,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系沉积物源性质尚不明确,制约了对湄公河三角洲源汇系统的进一步认识.本文对湄公河三角洲第四系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稀土元素球粒...  相似文献   
124.
太湖水体遥感反演参数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异质性的存在,会导致水质参数遥感反演中的尺度效应,影响反演精度,因此通过分析水质参数空间异质性,对于选择适当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提高反演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08年10月在太湖布置的3个样方,利用GIS地统计学原理和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水质遥感反演中的三要素浓度,包括叶绿素a(Chl.a)、总悬浮物(TSM)和溶解有机碳(DOC)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三要素浓度在不同样方单元中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存在着明显的尺度效应;三个样方内Chl.a变异函数曲线斜率在变程范围内变化都较为剧烈,分形维数较高,说明太湖水体Chl.a受到某种起主导作用的生态过程的影响和控制;Chl.a和TSM的空间结构比例都在90%左右,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表明其空间异质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随机性因素作用微弱;DOC空间结构比例较小,说明随机性因素对其空间异质性的产生起了主导作用.三个样方中Chl.a的变程分别为147.3m、129.3m和115.0m,TSM的变程分别为1131.7m、130.6m、149.1m,因此在遥感反演中可选择TM影像,选择5×5窗口,以150m×150m作为基本单元;而DOC的变程分别为34.3m、38.5m、26.4m,表明其自相关距离较小,建议直接选择分辨率为30m的TM影像,使实际测量值与遥感影像最小单元相对应,消除反演过程中的尺度效应带来的误差.该研究也表明,MODIS的像元尺寸(250、500、1000m)明显偏大,在太湖水体三要素反演过程中,由于空间异质性引起的尺度效应,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5.
2018年2月9日河南淅川发生M_L4.6地震序列,震中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依据有关地震序列判别规则和地震学分析方法,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序列非前震序列,属主余型地震,后续无更大地震发生。2017年11月丹江口水库蓄水位首次达167 m,3个月后即发生此次M_L4.6地震序列,通过丹江口水库水位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具有较明显的水库地震特征。  相似文献   
126.
127.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底部的不整合面(T1-1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这一不整合面标志的隆升事件不仅控制了地层分布和层序划分,而且把盆地的坳陷阶段分为湖侵特征各不相同的两个亚阶段.姚一段的剥蚀区主要见于松辽盆地的东部和北部,反映造成这一隆升的挤压应力场来自其东南,与东亚大陆边缘移置地体的拼贴有关.松辽盆地是一个与燕山造山作用耦合发育的内陆盆地,坳陷(裂后热沉降)阶段的盆地发育受制于两个造山作用:西侧大兴安岭的热隆升和其东的东亚大陆边缘的地体拼贴引起的斜向汇聚-剪切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28.
霜雪灾害对山西影响范围广、危害大, 通过对山西1901~2000年历史文献和现代气象 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对该地区霜雪灾害的等级、阶段、周期及其成因进行研究, 旨在 探寻山西霜雪灾害发生的规律, 为该地区此类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 100年间轻度灾害占15.7%、中度占62.1%、重度占22.2%;灾害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1901 ~1948年为第一阶段, 1949~1964年为第二阶段, 1965~1974年为第三阶段, 1975~2000 年为第四阶段, 第一、三阶段以轻、中度灾害为主, 第二、四阶段以中、重度霜雪灾害为主; 小波分析表明, 灾害主要表现为2~3a、5~8a和25~35a的周期;山西的霜雪灾害可分为四 种成因类型;100年中发生了四次寒冷气候事件, 出现三个异常寒冷灾害年。  相似文献   
129.
S40界面是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发育时代为晚中新世末期(约11.6 Ma),是裂后期充填序列中梅山组和黄流组的分界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生物等资料,从海平面变化、地震-沉积相跃迁、沉降速率等方面总结了该界面的特征,指出S40界面在盆地东西部特征差异明显:在盆地西北部浅水...  相似文献   
130.
利用370口钻井试油实测(DST)压力数据分析了临南洼陷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和异常低压的成因机制.临南洼陷不仅发育低压,而且存在超压.低压在井深1300~4000 m区间内普遍发育;超压出现在井深3200~4400 m区间内.沙三段的低压和超压共存.异常压力的分布与转换伸展型盆地的应力场密切相关.低压主要分布在转换伸展型盆地的最大伸展区域,超压主要沿挤压轴方向展布,且靠近洼陷中央.转换伸展断裂的泵吸作用导致流体低压和低压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