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530篇
测绘学   295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1010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λ=76°22′E,φ=69°22′S),1991年3月至1993年2月,用LacosteET型重力仪,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测,取得了600多天的有效资料,经调和分析和流变模型、海潮负荷改正后得到:δo1=1.2253±0.0031,Δφo1=0.73°±0.14°;δm2=1.0785±0.0045,Δφm2=-3.55°±0.29°从资料分析的精度来看,观测资料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海潮负荷改正缺少附近海域的资料,会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研究了meso-四-(4-甲氧苯基)卟啉与铅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及双波长和导数光谱行为。当有Tween-80存在时,在强碱性介质中,于沸水浴上加热32min,显色反应能定量进行。该体系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466.5))为1.77×10~5,双波长的ε_(466.5/422)为3.16×10~5,四阶导数光谱的有效摩尔响应值为2.67×10~6。此显色体系用于合成样品中痕量Pb的测定,回收率在96.8~98.2%之间。  相似文献   
105.
安徽长龙山矽卡岩浆型铁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国建  林新多 《地球科学》1990,15(6):649-656
  相似文献   
106.
红外显微测温法是目前确定不透明矿物均一温度的直接方法,在矿床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所用仪器及研究现状.已有资料表明,矿石矿物与其共生的脉石矿物之间在形成条件上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最后,作者归纳了影响该方法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并初步提出了相应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7.
辽南地壳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志琴  李典致 《地质论评》1991,37(3):193-202
辽南盖层中强烈的变形构造为稳定地台中少见。变形构造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具典型薄壳结构的辽南地壳曾经历了中生代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最早期的较强大的收缩应变,表现为太古宙变质基底与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台盖层之间发生的自东往西的深层滑脱作用、大范围剪切流变及形成的逆冲体系;后期的伸展应变则表现为垂直主压应力作用下大量韧-脆性低角度正断层体系的发育。收缩作用至伸展作用转化的因素,可能与剪切局部熔融及等温线上升所引起基底上隆与地壳伸展、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介绍了兰州形变台FSQ—水管倾斜仪1987—1989年期间观测资料的调和分析结果,讨论了潮汐因子的重复性及其对非潮汐变化的监测能力,分析了气象因素对周日波的影响,並将实测潮汐因子与G—B地球模型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