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1.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外媒报道长白山天池火山在近2年内有可能喷发的言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测了一条长度约为103 km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火山区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由于研究区内不明来源的电磁干扰非常强,对数据采用了远参考处理、Robust处理、Rhoplus分析、张量阻抗分解和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电阻率与相位互算方法等先进处理技术,获取到一批在强干扰区质量较为可靠的电磁数据,利用数据计算分析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二维构造走向和感应矢量特征,采用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解释,并将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测结果表明:在天池火山口下方存在明显的直立型岩浆通道,岩浆通道在下方约5~8 km位置形成关闭;在火山口下方往北方向附近,在埋深位置约7 km深处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异常体,电阻率小于10 Ωm,且与岩浆通道对接,推测其可能是地表浅部发育的岩浆囊;在长白山山门附近C07-C09号测点之间和C04-C05号测点之间,在埋深约7~17 km深处发现近直立型低阻带,低阻带与下方低阻体直接相连,推测低阻带内赋存有活动的岩浆;随着埋深的增加,从天池火山口南部约20 km位置往北方向,在埋深13~30 km之间壳内广泛发育明显的低阻异常体,推测其可能是活动的岩浆囊.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整体电性特征相似,但又局部不同.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是由锋面系统引起,后汛期强对流则多由热力系统引起。利用2004—2006年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指示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的物理量指数的阈值,为进一步做好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强对流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3.
矮堰基础附近冲刷坑的深度是矮堰设计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系统回顾了国内外80余年关于矮堰基础冲刷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矮堰基础冲刷的分类和机理,从物理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评述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目前矮堰基础冲刷较为成熟的成果多集中于二维矮堰非淹没式清水冲刷方面,以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为主,对于三维矮堰结构的动床冲刷、非冲积原状土床沙成分组成的影响、行进沙波与冲刷过程的耦合关系、浑水冲刷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等问题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谌志刚  王婷  汪瑛  冯业荣 《气象》2011,37(8):936-942
利用2007—2008年两年7—10月广东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达资料、对应的GRAPES模式资料以及地市台站上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实况,把瞬时大风〉17.2 m·s^-1、冰雹、龙卷作为强对流发生的依据,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根据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的输出GRAPES资料,结合雷达CAPPI数据,计算单体的各层风速、温度、湿度、有效位能等环境特征量,将单体特征和模式计算的单体环境场要素以及强对流发生实况,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程,据此对发生于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进行0~1小时临近预报。用预报成功率(POD)、虚假警报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衡量方法的预报性能。共有5540个有效样本参与回归计算,31个因子中有12个引入了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报方程在阈值取为0.26时,得到的预报成功率POD为0.73,虚假警报率FAR为0.61,关键成功指数CSI为0.338,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前汛期预报性能;从实际的预报能力来看,在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中,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得到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要低于前汛期,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广东后汛期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闪电形成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取反射率因子、环境等温层高度、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对应垂直高度变化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来构建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其次,利用2007年广东新一代雷达和闪电定位系统收集的大量强对流资料,对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应用评估.对于138个风暴样本,CSI为69%,POD为89%,FAR为25%,空报较多.利用雷达垂直剖面资料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算法漏报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雷达天顶盲区的影响,使得该区域内的风暴垂直探测严重不足;二是环境等温层高度的估算存在困难,实际操作中选择了探空资料-15℃层的平均高度值.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风暴虽然达到或超过了反射率因子阈值,但是其强反射率因子核区在垂直方向上伸展不够,相对较薄,说明垂直运动不够充分,难以将水凝物输送到较高的环境等温层高度上,从而不会产生闪电.最后,根据误差分析对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改进.一方面增加反射率垂直梯度因子的判别,减少因风暴垂直发展不足所造成的算法空报;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环境等温层的高度,选择7 000 m替代此前的7 757 m.再次利用前面构建的强对流资料集,评估算法改进后的效果.改进后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空报率,空报单体由此前的31个减少到23个,FAR由25%降低至19%,但CSI则从69%增加到74%.  相似文献   
16.
矿集区大地电磁噪声场源分析及噪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江中下游某矿集区大地电磁观测环境,分析大型矿山、通讯基站及其他主要电磁噪声源对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依据时域波形将噪声分为脉冲噪声、周期噪声、三角波噪声、方波噪声、阶跃噪声、似充放电模式的三角噪声,便于在后期资料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噪声类型对大地电磁数据进行降噪处理.  相似文献   
17.
Pattern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form a basic category of geoscience,and redesigning them is a popular subject of research i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is important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he authors here report 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 using the circuit theory model and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model to rebalance its spati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Using the density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density of population,rate of urbanization,and access to transportation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seven core areas of development in Wuhan were identified,accounting for 59%of the total number of streets,that exhibited a “circular-satellite”spatial structure.(2)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ecological sensitivity,land use type,and slope of the terrain,the resistance surface of spatial development in Wuhan had a stereoscopic spatial form of an“inverted pyramid,”with high surroundings and a low center.The area of low resistance accounted for 6.64%of the total area of Wuhan.(3)Based on coupling analysis using the MCR and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nine axe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with a total area of 427.27 km2 and eight key strategic points with a total area of 40.02 km2 were identified.Streets that were prioritized for development accounted for 9.63%of Wuhan's total area.(4)B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xis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three-level core area,we extracted the structure of spatial development of "one heart,two wings,and three belts" in Wuhan.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urban spatial layout,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inkages,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开发平潭岛旅游资源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潭岛作为我国的第五大岛,具有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文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平潭岛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外环境及其开发的机遇与挑战,笔者据此提出对平潭岛的海岛旅游资源持续性开发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气水比下各类型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选取火山石、炉渣和牡蛎壳作为人工湿地构建基质,研究两种人工湿地(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气水比(0,2,4,6,8)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潜流型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均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尤其是在COD的去除过程中,当气水比≥4时,潜流式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此外,适当曝气可显著提高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气水比为4时,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及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气水比为0和2时的去除率。对NH_4~+-N而言,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分别在气水比为8和6时达到最大去除率。气水比和人工湿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忽略组合效应,致力于确定湿地类型及气水比各自对湿地除污效果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20.
软岩立井井壁与流变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变介质模型,分析软岩立并并壁与粘弹塑性围岩的相互作用。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及围岩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围岩应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粘塑性区的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