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方嵌入对在华外资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灿飞  任卓然 《地理科学》2021,41(3):369-379
外资企业通过直接出口和间接溢出效应对中国出口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现有文献大多基于外资企业知识溢出研究其对本地出口和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较少关注外资企业自身的贸易活动。利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在全球?地方互动视角下,搭建本地、目的国(地区)和本地?目的国(地区)联系三维度框架,重点关注外资企业地方嵌入对其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华外资企业地方嵌入对其出口市场多元化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外资企业贸易的特殊性,地方嵌入对其出口二元边际的作用不同。具体来说,地方嵌入对外资企业出口比较优势获取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目的国(地区)拓展的促进作用仅局限在一般贸易,且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外资企业与当地的知识耦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阿里巴巴平台数据,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考察“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企业层面而言,“互联网+”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增长。具体分企业规模来看,“互联网+”能够促进大型企业就业增长,但对小微企业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就行业层面而言,“互联网+”程度加深对行业就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从产业集聚来看,地方专业化、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内竞争三类集聚动态外部性显著促进企业就业增长和行业就业增长,但地方专业化和产业内竞争会阻碍“互联网+”对行业就业带动作用的发挥。此外,“互联网+”和产业集聚的就业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外资企业出口溢出与内资企业的出口市场开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晟君  胡绪千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18,37(7):1391-1405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本土企业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用中国海关统计的2001-2011年间企业层面的出口信息,构建城市—产品—出口目的地尺度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条件逻辑模型方法,探究中国外资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决策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活动对内资企业出口决策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此外还考虑了出口目的地和出口地区的异质性,并发现当出口目的地与中国存在较大的经济、地理、政治或制度距离时,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更显著;中国中西部城市的外资企业出口溢出效应比东部城市更为突出。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出口活动在内资企业开拓国外新市场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空间结构不断重组,导致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无序开发日益严重,因而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土地规划方法有待改革。在基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下,总结土地自然过程基础对土地规划的影响,实现“山水路林田生命共同体”的协调规划发展。其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空间数据整合、云分析等技术对土地规划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最后,针对土地规划数据特殊性、移动用户终端的广泛性,提出应创建土地规划云服务平台,使土地规划实现数据集成管理和更新,从而提高土地规划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贸易与环境关系是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方面,是“人—地”相互作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集中体现。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研究旨在探究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互补或互斥关系,由此催生了一系列具有关联性和竞争性的理论假说。本文结合全球化过程中全球联系强化、地方力量崛起和国家力量变革等特征,分别从全球联系、国家力量和地方发展3个层面梳理了现有贸易环境效应理论假说和实证研究,指出贸易环境效应是贸易过程(流量变化)与贸易影响(存量累积)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存量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环境规制与地理区位,而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特征则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由此,本文发现既有研究更多地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全球与国家层面的贸易环境效应,表现出“自上而下”的特征,强调环境规制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于南北国家关系、对地方化特征关注较少、对贸易政策与环境规制协调机制的理解有待深化等不足。据此,本文提出全球地方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分析将为贸易环境效应研究提供有益补充,其作用为:①实现对贸易引致的区域不均衡性的考量;②满足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分析需要;③为协调环境规制与贸易政策提供合宜的尺度。  相似文献   
16.
解析经济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是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环境经济地理应运而生,主要研究环境要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选择、适应与改造。论文首先梳理环境经济地理学科演进,构建经济循环视角下的研究框架,发现其经历了从关注外生发展时的成本外化与外部治理,逐渐转变为成本内化,将自然资源考虑为资本的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论文对1996—202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经历起步期、建构期、腾飞期等重要阶段。结合全球价值链和物料流通理论,论文分析出环境经济地理议题对后发区域“绿色化”转向、生产部门网络重构、演化经济地理需求侧以及全球—地方互动的关注,并提出未来研究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能源、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周沂  贺灿飞  王锐  王洁玉 《地理研究》2014,33(5):817-830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地区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使得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强烈的环境容量制约性和政府规制主导性。为应对这种制约与规制,在城市内部,污染企业向城市边界和环境准入门槛低的区域迁移,使得污染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所形成的城市污染格局更加复杂。利用2007 年深圳市污染源普查数据,通过OLS和稳健回归分别探讨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环境外部性及其城市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深圳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企业具有明显地靠近城市外围边界但远离香港、经济特区分布的特征,以邻为壑的污染转嫁将辖区内的环境负外部性扩展到邻近城市,以避免对本城区的污染。同时,废水排放较多的污染企业也有明显的靠近城市环境功能较低的外流河分布的特征。企业所有制性质、经营时间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排污能力,进而影响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另外,不同排污类型的企业空间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对于转型期正确制定城市产业结构空间调整政策,合理引导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尤其是避免跨界流域河道等成为转移负外部性的通道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市场分割与中国城市出口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出口活动强度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群表现最为优异。经济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采取的市场分割政策对中国城市出口差异有显著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在企业微观层面使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① 短期内,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加剧导致企业因国内市场受限而替代性地进入国际市场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通过增加出口企业数量提升城市出口表现;长期来看,市场分割限制了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专业化分工能力,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损害城市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机制还受到企业所有制及地理区位的影响。② 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行为的扭曲程度依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顺序递增。③ 在中国中部地区,改善省际交通条件有助于缓解国内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行为的扭曲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贺灿飞  毛熙彦 《地理科学》2021,41(9):1497-1504
全球环境变化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对“经济-环境”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但资源环境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淡出全球经济地理研究的视野。2000年以来,环境经济地理逐渐兴起并对此进行反思,但其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中国经济地理学科自身的人地关系传统和国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环境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创造了理想条件。环境经济地理并非全新的领域,其可从经济地理理论出发拓展对“经济-环境”关系的认识,据此提出3组研究主题:① 重新认识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解变化中的资源环境如何作用于传统与新兴经济活动;② 建立对不同地理尺度下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的认知,理解资源环境风险如何在各类关系网络中传递,又将如何重塑各类关系网络;③ 考察多主体在多区域之间、多层级制度背景下的相互作用,理解绿色创新与转型的过程,实现对“经济-环境”关系在不同发展场景下协同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资星级宾馆区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贺灿飞  尹薇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19-129,118
本文研究了外资星级宾馆的地理分布与区位。整体而言,外资星级饭店集聚在少数省区和城市,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基于服务业外资区位理论,本文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了追随国外客户、市场规模、集聚经济、对外经济联系及基础设施等对外资星级宾馆区位选择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外资星级宾馆在区位选择上,倾向于追随国外客户在中国布局,同时通过与国内宾馆的共聚而获得成本节约与竞争力提升。城市的对外联系强化涉外市场潜力,进一步吸引外资星级宾馆;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强化宾馆业集聚经济,引导外资星级宾馆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