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61.
目前,砂土液化问题仍是岩土工程界重要的研究方向.鉴于砂土液化评价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集和贴近度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与专家打分法所获权重的组合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势的评价,并且结合实例应用,通过与现场标贯试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62.
论浙江平水群的划分和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测的浙江省浦江县蒙山剖面,建立二个地层单位层型:蒙山组和陈塘坞组,二组归并为平水群。平水群为岩石地层清理前所用的地层名称,本研究予以恢复并修订了它的含义。平水群下部为蒙山组细碧角斑岩建造,上部为陈塘坞组海相砂泥岩建造,与上覆地层双溪坞群为整合关系;它代表浙江省西北部最古老的基底。通过对层型剖面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对比,提出平水群地质时代归属中-新元古代。   相似文献   
163.
雷暴大风落区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副高边缘型只出现在7月。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最高,0~6 km风垂直切变最小;槽后型风垂直切变最大,对流不稳定能量也较大;槽前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大;横槽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小。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槽前型最多,鲁南地区槽后型最多,横槽型主要影响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副高边缘型主要影响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在内陆地区,春季大气湿度小,不稳定能量低、上下层温差大、0~6km风垂直切变大,大风指数大;夏季低层大气暖湿,对流不稳定能量高、风垂直切变小,大风指数小。鲁南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温湿条件比鲁西北和鲁中地区高。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低层大气湿度大、温度低,对流不稳定能量小,大风指数较小,但是K指数、θse上下层之差和0~6 km风垂直切变较大,低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月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4.
河南地区Pi2地磁脉动观测结果分析d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9月我们在河南信阳——汤阴布设了由6个测点组成的测线,对Pi2地磁脉动进行了同时观测,并对该南北测线上Pi2地磁脉动出现的同时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指出,Pi2地磁脉动首先出现在测线最南端的信阳测点,越往北同一变化出现的时间越晚.该区域地表的南北向似传播速度约为140km/s.基于Pi2地磁脉动随时间变化的不稳定性,以及基子波的可延伸性与局部化特性,我们选择合适的基子波形式,利用子波变换分析了Pi2脉动所含主要的周期变化成分的周期和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指出其周期和振幅都随时间有复杂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5.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沉积受边界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沉积了巨砾岩、杂砾岩及紫红色 -灰绿色泥岩、桔红色角砾岩等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约 4 6 0 0m。老龙湾盆地内部地层不整合于不同的外围地层之上 ,根据对盆地内部沉积序列及外围第三系的区域对比 ,认为盆地沉积开始于中新世中期。由以上特征确定老龙湾盆地为海原断裂带内的第三纪拉分盆地。它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的走滑断层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66.
大青山山前断裂是呼包断陷盆地的主要控制断裂,西起包头市昭君坟,沿大青山山前向东延伸至呼和浩特以东的奎素一带,总体呈NEE走向,主断面向盆地倾斜,具有典型的正断层活动特点(图1)。自第三纪渐新世以来,断裂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大青山峰顶与盆地面的高差最大达1300m。断裂北侧的大青山间歇性掀斜抬升遭受剥蚀,而呼包盆地长期沉降接受巨厚的沉积,新生界最大厚度达7600m(鄂尔多斯课题组,1988)。  相似文献   
167.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东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吸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本文所获得的最新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历史。测年结果表明,高原东缘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2401~1912Ma)。这一古老基底首先受到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1361~1040Ma)的影响,随后受到新元古代与弧岩浆活动有关构造热事件(791~817Ma)的强烈改造。松潘—甘孜复理石杂岩的基底是亲洋壳型的,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解作用(681~655Ma)。高原东缘的前寒武纪微地块可能是由这次裂解作用从扬子或青藏地块拉裂出去形成的。这些微陆块先增生拼贴于东冈瓦纳大陆、然后又从中裂离,并最终卷入高原东缘的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伴随东冈瓦纳大陆裂解,高原东缘古特提斯洋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拉开(328~292Ma),经早中生代弧-陆碰撞作用闭合(224~213Ma)。中侏罗世这一地区发育显著的构造岩浆活动(175Ma),但其动力学背景仍不十分清楚。晚白垩世岩浆活动(97Ma)可能是印度板块初始俯冲阶段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18Ma)与陆-陆碰导致的大规模走滑断层作用所引起的同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8.
川西雀儿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的雀儿山花岗岩体主要由岩体边部或者作为包体的花岗闪长岩、主体似斑状花岗岩和较晚的呈条带状或者脉状伟晶质、细晶质花岗岩组成。这些花岗质岩石表现了较宽的常量元素变化范围,属于高钾钙碱性到shoshonite亚铝到过铝质岩石系列,表现了较平坦式具有负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多元素图解上所有这些岩石表现Rb、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Nb、Sr、P和Ti等元素明显亏损。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似斑状花岗岩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23~1.61Ga,εNd(t)=-5.3~-6.3,细晶花岗岩脉tDM=2.30Ga,εNd(t)=-6.9。这些岩石的εNd(t)分布在康定杂岩的Nd同位素演化范围内和上部。岩石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研究揭示其花岗岩岩浆起源于上部地壳杂砂岩、砂页岩和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经历了早期阶段的铁镁质矿物和副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期钾长石等卷入了分离结晶。雀儿山花岗质岩浆活动发生于同碰撞到碰撞后隆升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9.
根据19360年426个地磁测点和28个IGRF计算的地磁数据,计算地磁场和地磁异常场各个分量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依据我国部分地区的1909~1915,1915~1920,1920~1930,1930~1936年间地磁偏角长期变化图,1908~1917,1917~1922,1922~1936年间水平强度长期变化图和1908~1922,1922~1936年间垂直强度长期变化图,使用曲面Spline方法,分别计算上述9个时间段的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长期变化的曲面Spline模型,并绘制相应的长期变化图.根据这些长期变化模型,将19360年426个点的三分量绝对值数据归算至1940,1930,1920,1910年和1900年,从而为计算这5个年代的地磁场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0.
西秦岭关家沟组地层时代、物源及其构造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秦岭关家沟组贾昌沟砂板岩所夹的硅质岩层中发现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的古生物化石;在关家沟组砾岩中所采的花岗质和火山质砾石,利用氩-氩(40Ar/39Ar)法测年所获得的年龄为晚三叠世。对关家沟组物源及其古水流分析,其古水流方向230°~356°,其物源主要来自南东侧活动大陆边缘的碧口岛弧,且秦岭全面碰撞造山期为早中生代。由此,初步推测关家沟组形成时代可能与秦岭全面碰撞造山为同期——早中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