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构造-岩浆带分布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其成因类型和侵位期次对于认识区域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依勒山北段塔尔根一带的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塔尔根一带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96.6±2.0Ma(n=27,MSWD=0.33),属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高硅、富碱、低钛和铝、贫钙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强烈亏损Sr、Eu、P、Ti,中等亏损Ba、Nb、Ta等元素,104Ga/Al值及Zr+Nb+Ce+Y含量较高的特征,属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为低压高温条件下长英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并结合前人认识可知,西准噶尔地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仍处于俯冲体系,很可能与晚石炭世洋脊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2.
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泽当段岛弧火成岩组合中英云闪长岩的分析表明, 该岩石具有与典型埃达克岩相似的特征: 高SiO2(58%~63%), Al2O3(18.4%~22.4%), Sr(810×10-6~940×10-6), Sr/Y(77~106), 低HREE(Y=9×10-6~11×10-6, Yb=1×10-6~1.3×10-6), 富集LREE, 并有微弱的Eu正异常. ISr(0.70421~0.70487)较低, 而143Nd/144Nd (0.512896~0.512929)和εNd(t)值(+6.7~+7.3)较高. 以上特征表明, 泽当英云闪长岩是由洋壳俯冲到一定深度后部分熔融而成, 熔融过程中可能卷入了少量大洋沉积物. 这套俯冲洋壳成因的埃达克岩的厘定, 指示中生代时特提斯洋开始发生洋内俯冲, 印证了前人所提出的洋内岛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3.
红河断裂带东南的延伸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河断裂是中国华南与印支地块的分界线, 莺歌海盆地的一号断裂是红河断裂向东进入南海的延伸部分. 根据新的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和盆地模拟技术的研究认为, 红河断裂是沿着越东断裂向南延伸, 在越南南部海域进一步分为两支断裂: 一支是卢帕尔断裂, 它继续向南延伸并消失于西北婆罗州之下; 另一支是廷贾断裂, 它继续向东南方向延伸可达文莱-沙巴地区. 指出, 万安盆地和位于南沙地块上的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 越东断裂和廷贾断裂的连线应是印支地块与南沙地块的分界线, 它们同属陆缘断裂, 并总体表现出以走滑断裂为主的特征, 而卢帕尔断裂应是印支地块上的板内超壳断裂. 重建了红河断裂和南海扩张的演化历史, 所获得的认识对邻区构造演化的理解及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南海扩张的动力学因素及其数值模拟讨论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由于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演化历史十分复杂,历来存在多种成因观点的争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XiaBinetal.(2005)、夏斌等(2004)、崔学军等(2005)、谢建华等(2005)相关工作基础上,对南海扩张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针对南海地区“近南北向水平拉张”南海扩张的贡献大小,以及“近南北向水平拉张”与“地幔上涌”在南海扩张中作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南北向构造拉张”和“地幔上涌”的共同作用能有效引起岩石圈和地壳两者很大程度的减薄。因此认为这种“南北向构造拉张”和“地幔上涌”的共同作用方式最有利于南海的扩张。  相似文献   
85.
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 -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 ,演化历史复杂。由于研究思路、方法、手段和研究程度的局限 ,在南海扩张期次、扩张脊结构、动力来源等方面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上 ,主要有三种观点 :(1)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出成因说 ;(2 )地幔上涌成因说 ;(3)太平洋板块俯冲成因说。本文对前人有关南海动力学演化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在南海地区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建议对南海地区海 -陆岩石圈相互作用、深源岩浆活动和构造动力学演化的数值模拟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6.
一种可能的新碳酸岩类型:壳源成因碳酸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对大冶铁矿床接触带"大理岩"及其中分布的"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进行专门研究的阶段性结果.在野外观察到"大理岩"呈岩墙、岩枝和细脉侵入石英闪长岩.根据石准立等的趋势面分析资料,在深部,本矿区"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总是以突入石英闪长岩内为特征.在"大理岩"与灰岩接触带附近观察到大理岩粒度由于温度冷却快而变细和在"大理岩"中有灰岩残留体."大理岩"本身的方解石粒度中部粗两侧细.本矿区的"大理岩"矿物结晶颗粒比长江中下游许多接触热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粗."大理岩"内部浅色大理岩为白色,常具有定向的细条纹构造(可能为流动构造或构造事件引起的线性构造),局部产状变化急剧.在尖山矿段产在"大理岩"中的"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主要含辉石和石榴石条带,其条带走向与"大理岩"岩体延伸方向斜交,且与区内一组断裂构造有关.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制备的约65块包裹体切片中均观察到熔融包裹体或流体-熔融包裹体及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加热实验结果显示,"大理岩"中方解石及"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中的石榴子石和方解石中熔融包裹体接近均一的温度为880~1 055℃,流体-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45~740℃."大理岩"及"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的C和O同位素组成与长江中下游的灰岩大致一致,在δ13C-δ18O相关图中的投影点落在沉积碳酸盐范围.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在"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的方解石中的一个熔融包裹体为含Si、Ca、Mg、Al和K的混合物(即玻璃)."大理岩"中的圆形固体包裹体成分经电子探针检查为方解石.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白云质大理岩"的白云石中圆形固体包裹体成分与白云石类似,但与寄主矿物略有区别.在上述初步研究基础上认为,本文所报道的"大理岩"和"条带状辉石-石榴石大理岩"不是由于接触变质引起方解石重结晶的产物,而可能是一种新的碳酸岩类型--壳源成因碳酸岩.  相似文献   
87.
在聂荣县查吾拉区一带首次发现中侏罗统巴通阶与下伏前奥陶系基底变质岩系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包括查吾拉区在内的索县——左贡地层分区中.中侏罗统仅有巴通阶超覆不整合于“浅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反映了南、北羌塘盆地之间的中央隆起带不仅在双湖一带发育,而且在查吾拉区以东地区同样也发育。这一发现对该地层分区构造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本文根据铅同位素示踪的有关理论和隐伏矿预测的方法,对北祁连地区寒山金矿作了详细的地表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剖面采样。通过对相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处理,对该矿的隐伏矿深度和隐伏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寒山金矿自西北向东南矿体的V1与V2值存在着从低到高的规律变化,标志着矿体的暴露深度从西向东存在着由深至浅的规律变化,最深隐伏达1047m,矿体整体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2)寒山矿区总平均隐伏系数Rs为6.1,预测资源量为106.9t,因此推测寒山金矿床为特大型金矿床。与其西南部的鹰咀山金矿进行横向对比表明,寒山金矿体与鹰咀山金矿一样也是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在两金矿区之间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还缺少应有的数据,因此可以推断在鹰咀山与寒山矿之间可以找到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范围的矿体,这在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89.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6))含量,K/Na为0.22~0.70,P_2O_5变化范围较大(0.18%~0.5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Yb)N为1.88~15.9),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δEu=0.77~0.94),(87Sr/86Sr)i=0.70366~0.70409,(~(143)Nd/~(144)Nd)i=0.51247~0.512564,εNd(t)=4.41~6.19,~(206)Pb/~(204)Pb=18.220~18.405,~(207)Pb/~(204)Pb=15.482~15.522,~(208)Pb/~(204)Pb=37.991~38.296,与典型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该赞岐岩的厘定,为研究西准噶尔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约束了本区残余洋盆的闭合时限并非前人确立的早石炭世,而应延迟至晚石炭世末期。  相似文献   
90.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主要的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渔场,渔场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但渔场分布在众多岛国的管辖海域,如何科学指导企业准确入渔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选取产量最高的22个海区(5°×5°),结合Niñ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和作业海域表温(SST),研究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以各海区捕捞努力量(作业次数)所占的百分比为入渔指标,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入渔决策模型。研究认为,中西太平洋鲣鱼捕捞努力量在纬度方向上主要分布于5°S~5°N,其累计捕捞努力量占所有作业海区的87.4%,其中以130°~140°E经度范围为最高,其捕捞努力量占22个海区的45.08%。入渔指标与Niño3.4区的SSTA、作业海域SST均符合正态模型(P<0.01),Niño3.4区的SSTA最适值为0.25℃,作业海域SST最适值在29.5℃左右。对预测和实际排名前十的海域进行统计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研究认为,所建立的入渔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企业的渔业生产,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