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主体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其形成与特提斯演化密切相关。前人对盆地中东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盆地西部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昆仑甜水海地块位于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沉积盆地西部,区内广泛出露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是区域地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甜水海地块阿克萨依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限定其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探讨沉积构造背景。该区巴颜喀拉山群浅变质碎屑沉积岩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与侵入其中的岩体限定了该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时代为209~246 Ma。成分变异指数(ICV)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研究表明原岩成熟度中等,化学风化作用较弱。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如, La、Ce、Th、U、Hf、∑REE及LaN/YbN)与大陆岛弧碎屑沉积物特征值较为接近,结合构造判别图解,我们认为该套浅变质碎屑岩可能沉积于大陆岛弧相关的盆地中,这与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沉积盆地东部的大地构造环境相似,支持其为盆地西延的观点。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形态及年龄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巴颜喀拉山群主要接受西昆仑造山带内的近源碎屑沉积,少量前寒武纪碎屑可能来自冈瓦那大陆北缘。  相似文献   
52.
秦岭凤太地区金矿床产于商丹板块对接带和南秦岭边缘海盆区,含金建造为火山碎屑岩和细碎屑(热水)沉积建造,赋矿围岩以绿片岩相细碎屑岩为主。区内的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220~170Ma,属晚印支期,主成矿期后叠加燕山期构造热液。空间上金矿带与铅锌矿带呈平行展布,金矿与韧性构造关系密切,显示了构造边界对金矿带的控制,具有继承性特征的脆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构造,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的复合是金矿富集的主要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规律、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在石家庄市采集PM1、PM2.5和PM10样品。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Al、Ti、V、Cr、Mn、Fe、Cu、Zn、As、Sb、Hg、Pb和Cd共13种元素的质量浓度,采用富集因子(EF)法分析各种元素在PM1、PM2.5和PM10中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富集因子分析显示出Al、Fe、Ti、Mn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EF<10),其他元素则出现显著至极强的人为影响,尤其是Cd元素(EF>103),并发现颗粒物粒径较小时,富集因子较大,即人为因素影响更重。主成分分析表明:PM1中元素有工业冶炼及燃煤活动、机动车燃油排放、生活燃煤3个来源,PM2.5中元素有地壳源、电厂及居民生活燃煤、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机动车尾气4个来源,PM10中元素有化石燃料燃烧和地壳源、与机动车相关的道路扬尘及工业尘、垃圾焚烧及机动车排放与磨损、燃煤活动4个来源。  相似文献   
54.
闫广华  陈曦  张云 《地理科学》2021,41(5):880-889
基于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9年和2005—2019年人口变化数据,判定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探索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结果表明:① 空间上,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以长白山、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等地区为代表的“陆上边缘”地区;时间上,收缩中心呈现出明显向北移动的态势,与之相对的扩张中心呈现出向南移动的态势,并且收缩城市进一步集聚;② 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多元线性回归与随机森林回归结果都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收缩城市形成起了主要作用;③ 随机森林回归的精度比多元线性回归高,其结果显示人均GDP对收缩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大,随后依次为失业率、科学教育事业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且这4个影响因素中仅失业率对收缩起促进作用,其余3个影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收缩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人工固沙植被是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防治的重要内容,研究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对于人工固沙植被的经营与管理有重要意义。对科尔沁沙地营造的5~45a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人工固沙植被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樟子松固沙林演变过程中,群落中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种始终占主导地位,且随着樟子松栽植年限的增加,禾本科植物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物种总数和草本植物数量都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显著降低,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灌木数量和栽植年限呈抛物线形关系,随着樟子松栽植年限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草本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与樟子松栽植年限也呈抛物线形关系,在栽植25a后草本植物盖度达到最大值。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演变过程对土壤含水量也有显著影响,土壤平均含水量和樟子松栽植年限呈显著线性关系,栽植45a后,土壤平均含水量由3.5%降至1.4%。土壤水分的急剧下降是樟子松人工林演变后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56.
实际用海效益包括海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负面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海洋高质量用海效益评估模型反映和量化实际用海效益,并将该模型在台州市海域应用,研究结果发现,台州市涉海县、市、区中椒江区实际单位用海效益最高为68.85万元/hm2,玉环市最低为4.02万元/ hm2。原因在于椒江区不仅其海域资源价值表现良好,而且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得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绝对不是海域资源过度使用,也不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绝对保护,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保证海域资源使用价值保值增值是海洋经济合理运行的基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是海域资源使用价值保值增值的根本,这是引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7.
文章明确海岸建筑后退线划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资源存量开发红线、环境与生态安全红线不可触;考虑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代际效应,为后代永续发展留有储备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海岸系统运动模型,作为海岸建筑后退线的划定依据。该模型在台州市的实践结果表明:沿海县(市、区)的海岸系统运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门县、临海市、路桥区、椒江区、温岭市和玉环市;陆、海资源开发量与海岸系统运动量呈正相关,且与产值呈负相关,即海岸系统运动量越大,资源开发效率越低;海岸系统运动量与海岸建筑后退距离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海岸建筑后退线理论内涵和完善海岸建筑后退距离测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8.
介绍史哲新教授采用温阳通络法治疗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经验。史教授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为肾虚精亏,正气不足,痰瘀毒蕴结体内,加之药毒攻伐,损伤脾胃而致气血生化不足,运行气血无力,营卫阻滞,肌肤、经脉、肌肉失于濡养,最终导致肢体麻木、疼痛、乏力;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阳虚寒凝,瘀血阻络。临床治疗采用补肾温阳、活血通络法,选用辛温药如桂枝、附子等,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等,藤类药如首乌藤、络石藤等,随症加减。同时善用中药药对,以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功,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9.
防汛决策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国  闫正龙  申玮玮 《测绘科学》2010,35(4):41-42,131
根据陕西渭河下游流域现有资料、防汛实际应用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基础地理、防汛专题等空间静态数据及水雨情等实时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和有效集成,并基于开放性的面向服务的B/S架构体系理念以及空间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的建库思想,开展了融信息实时监测、三维决策支持、地图查询定位、防汛预案展示、信息采编维护等为一体的流域防汛决策指挥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系统架构设计、数据组织处理、数据建库优化、地图缓存配置、数据共享交换等关键问题研究,可对提高流域防汛决策管理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及构建人水和谐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0.
用单纯形法计算了阿克陶M_S6.7主震的震源深度,结果为7.5 km,但单纯形法对设定的初始深度依赖值过高,震源深度值不一定可靠。用PTD法计算了阿克陶M_S6.7主震的震源深度,结果为9.4 km,且用了44个台站的震相数据共组成99个有效样本数参与了计算,不仅样本数多,而且震源深度样本数的集中度也比较符合高斯分布的特征,所以震源深度值可信度高,也非常接近国内和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给出的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当主震的震源深度已知且适合单纯形法设定的初值时,用单纯形法来计算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不仅残差小,而且软件实现简单,确保了地震序列的按时提交。再用PTD法来检验该地震序列震源深度的准确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差值不超过10 km,符合中国地震台网对震源深度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