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王彦林  阎贫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9):2282-2290
多次深地震探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走向和倾向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些相隔很近的测线上,探测的深部地壳结构却相差较大,为了分析这些探测结果中差异的原因和地壳结构变化的可靠性,本文以东沙东侧海域测线和东沙西侧海域测线为例,对采集的海底地震仪记录进行了时间、位置校正和初至波走时拾取,利用有限差分地震走时层析成像进行了走时反演,获得所在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并分析了模型的横向分辨率,剔除模型中短波长的横向速度变化.分辨率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的横向分辨率随着深度快速下降,0~8 km深度范围可以分辨10 km的横向变化,8~17 km的范围能够分辨10~40 km,而17~33 km的范围只能分辨40~80 km.因此,折射波的横向分辨能力不高,在地壳深部难以分辨较小的横向速度变化,前人探测的南海北部6 km宽、延伸至莫霍面的滨外断裂带并不能清晰的识别.  相似文献   
62.
桓仁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分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桓仁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寒武纪灰岩与燕山期闪长杂岩体接触带之间的夕卡岩.矿物成分多样,结构构造复杂,围岩蚀变强烈,矿化分带明显.对桓仁矿床的空间分带特征进行了的探讨,并选取了不同深度的穿透岩体及矿体的典型穿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类型的划分和金属元素的测试,并结合其他地质特征,分析讨论了矿体、岩体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带规律.详细讨论了不同金属元素的空间赋存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为今后在其的深部、边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矿体的体积,用部分化验数据的平均品位代替矿块的整体品位,其计算精度很难满足需要.以三维矿体模型为基础计算矿体体积能够提高体积计算精度,以空间插值技术对矿体任意空间位置的品位进行估值,有助于提高品位估值的精度.提出了一种适于矿体储量计算的混合数据模型(线框块段模型),详细论述了根据剖面数据生成矿体线框模型进而在线框模型基础上生成块段模型的方法.介绍了距离反比法和克立格法的原理,利用距离反比法结合某金矿体数据进行了储量估算,结果表明以线框块段模型为基础,采用空间插值技术计算矿体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辽宁桓仁铜锌矿床属夕卡岩型,主要盛产铅、锌、铜、铁.矿体赋存于寒武系灰岩与燕山期闪长杂岩体之间的接触带——夕卡岩中.总结了矿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矿体分布及产状、形成物理化学等条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绘制了成矿模型,为该矿的成矿规律及深部预测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上海市多层结构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论述了地质构造在建立模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上海市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优越性和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反映上海地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对准三维模型有所改进的完整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66.
东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未来工作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地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简述东北地区区域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等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存在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认为未来在东北地区应加强战略性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提高全区研究程度,加强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在东北西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以解决生活用水、经济建设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加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勘察工作,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格应加以补充、完善,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强矿山环境地质工作,开展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预报、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67.
古利库金(银)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兴安岭古利库金银矿床的成矿热液流体的温度测定和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确定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类型,并将成矿作用划分为2个成矿阶段,早期阶段成矿温度240~280℃,晚期成矿温度185~235℃.成矿热液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δDH2O-76‰~-94‰,δ18O-6.58‰~-14.11‰,表明成矿热液来自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说明成矿热液硫来自中生代火山岩,而铅是从基底落马湖变质岩系及相伴的兴凯期花岗岩类中萃取出来的.  相似文献   
68.
阎全人  王诚 《广西地质》2000,13(3):13-17
文章利用天然地震的PS转换波研究了北部湾陆缘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PS转换波测量表明:本区地壳内部在4个明显的转换界面:PSC、PSG、PSM、PSM1,分别代表上地壳、中地壳底界以及Moho面(下地壳底界)和上地幔顶的第一转换面。计算结果表明,本区上地壳厚约12km,中地壳厚约9km,下地壳厚约11km,Mobo面深约32km。地壳厚度(或Mobo面深度)由海向陆变厚(或变深),由内陆的灵山到海陆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