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物源分析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源分析在盆地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判别、古环境恢复的重要依据。本文简要回顾了砂岩成分,阴极发光、古水流流分析以及主元素和重矿物组合分析在物源研究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稳定同位素测年技术、风化强度的量化REE和痕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在此基础上指出物源分析应强调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准确的沉积物源信息。  相似文献   
42.
上扬子克拉通南缘中泥盆统—石炭系地层高频层序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 ,并与层序地层学术语可以对比 :六级层序—韵律层 ;五级层序—准层序 ;四级层序—准层序组。不同级别高频层序的形成受米兰柯维奇驱动力引起的具不同周期和频率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控制。克拉通边缘沉积环境中 ,低频海平面变化的上升阶段形成以淹没节拍为主的高频层序 ,而在停滞至下降阶段形成以暴露节拍为主的高频层序。所以 ,通过对不同特征的高频层序及垂向叠加的分析 ,可以求解低频海平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从年代地层考虑早三叠延续时限为 3.9Ma,则S1 、S2 、S3层序延续的时限平均为 1.3Ma。中三叠统延续的时限为 6.1Ma,则S4、S5、S6 层序所延续的时限平均分别为 2.0 3Ma。按层序底面性质可分出 4个Ⅰ型层序 (S2 、S3、S4、S5)和 2个Ⅱ型层序 (S1 、S6),并进行了区域层序对比,进而建立了区内下、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模型,详细讨论了各层序的次级组成单元 (体系域 )的几何形态和相互关系随时间的迁移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44.
右江盆地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右江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是以南盘江凹陷及十万大山地区为重点,通过泥盆纪-中三叠世层序地层中生储盖组合的研究,阐述相应的不同级别层序格架 (二级及三级 )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不同成因层序中有利储集体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45.
龙门山南段南盆地中—新生代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南段前陆盆地发育了巨厚的陆源沉积岩,其中砂岩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在详细观察描述砂岩宏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新生代砂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指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至低,并按成分-成因分类方法划分了砂岩的岩石类型。根据砂岩特征,分析岩石的组成物质来源于龙门山造山带,再结合前陆盆地充填地层的沉积特征,提出了砂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6.
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新生代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8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本文在收集研究前人施工钻孔资料1200个,施工钻孔25个的基础上,编制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剖面图66张,研究了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认为滇西地区存在2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亦存在差异,成矿的专属性体现在于盆地的差异性。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是北部腾冲地区找矿目的层上覆地层发育了区域性隔水层、存在火山活动、深切割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地貌的新生代盆地。  相似文献   
4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是潜在的新勘探层系,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在野外露头观测、岩芯观察、测井数据解释和显微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古流向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确定古水系分布;在古地貌和古水系的约束下,基于500余口钻井的测井解释结果,确定8个亚段的砂体宏观分散体系和沉积相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早期物源较强,沉积环境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了灰色厚层砂岩夹泥岩;晚期物源较弱,沉积环境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以发育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为特征;直罗组砂岩储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溶蚀孔次之,孔隙度为0.87%~31.20%(平均值为16.34%),渗透率为(0.13~53.70)×10~(-3)μm~2(平均值为17.83×10~(-3)μm~2),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高于15%;直罗组沉积初期古地貌既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分布,又制约了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优势部位及后来的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潜在的油藏勘探目标包括古河道上游高地、中游汇水坡咀和下游河间丘等3种古地貌聚砂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8.
根据沉积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标志,确定研究区石千峰组为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的沉积类型。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而在研究区石千峰组内划分并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旋回层序。通过对各级别层序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中期基准面旋回与沉积体系有很好的响应关系,表现为辫状河和曲流河具有A1和A2型中期基准面变化特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湖泊沉积分别具有C1、C2、C3和B型的响应特征。结合研究区石千峰期由北至南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的古地理展布特征,最终将这些丰富的地质信息以沉积—层序模式进行了概括,表现为由北至南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类型,具有A1-A2-C1-C2-C3-B型的层序响应特征。建立的这样一套等时模式,能更详尽的了解研究区生储盖的时空配置关系,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9.
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上古生界气藏是苏里格气田重要的产气区,围绕主力产层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盒_(8)段和山西组山_(1)段开发建产的井网密度大,开发难度逐渐增加,储层规模相对较小、气源条件更好的山_(2)段逐渐被作为该区块的接力产层,苏14区山_(2)段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储层发育规模和资源量规模不清。本次研究首先对苏14区山_(2)段气藏的沉积演化史、气源特征、储层规模、储层物性特征和成藏进行了分析,认为山_(2)段气藏具有气源条件好、储层规模小、先致密后成藏和保存特征好等特征;之后,通过研究区675口井山_(2)段有效储层进行评价,获得山_(2)段含气面积等参数,通过容积法计算了苏14区山_(2)段的储量为87.7×10^(8)m^(3),有效储层发育区的储量丰度为0.71×10^(8)m^(3)/km^(2),储量规模和丰度均相对较低;最后,对山_(2)段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山_(2)段气藏具有单井日产气呈低产、稳产,投产初期不产水、后期产水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山_(2)段气藏规模主控因素为储层发育的规模,在储层规模较小的井区,可以作为兼顾开发层位;在储层较为发育区山_(2)段也具有作为独立产层进行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50.
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围绕“开江-梁平海槽”发现多个长兴组台缘礁滩型气田.近年,随着该油气带下的茅口组获得新的油气发现,海槽的形成时间和范围及其对茅口组有利勘探区带的约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基于川西北地区剖面钻井资料,详细开展茅口组的岩相古地理重建.揭示出川西北地区茅口中-晚期呈现深水相和台地相的分异,相带沉积作用造成地层厚度的带状协同差异;重建了茅口中-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刻画出该时期的构造-沉积分异格局;明确“开江-梁平海槽”形成时间应向前推至中二叠世晚期.总体上,茅口组深水槽沿广元-巴中-平昌一带展布,其两侧台缘是新的潜在大型油气聚集带.沿该深水槽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的台缘带为初始地貌继承型边缘,具有宽边缘、薄滩体的特点,滩相结构为间断加积状,与其上长兴期镶边塑造的连续加积或进积形成的窄边缘、厚滩体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