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于大陆构造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威 《地球科学》1995,20(1):10-18
大陆动力学与全球动力学是当代地学的重在前沿领域。本文在研究青藏高原与周缘盆地的同步演化规律和综合前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陆构造的10个基本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层流构造模式,其内容包括:(1)深部层流导致浅部隆陷;(2)层流隆陷构造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大陆层块结构与地温场,应力场的关系;(4)层流构造的阶段发展与复合叠加;(5)层流构造的深部过程及动力学源,特别强调指出应当区大分陆隆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分析青藏高原周边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结构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演化,认为该区中、新生代造山带与盆地之间存在极其明显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盆)伸展扩张—(山)收缩隆升;(盆)挤压俯冲—(山)挤压仰冲;(盆)负荷沉降—(山)卸荷隆升;(盆)挤压挠曲、顺层滑脱—(山)侧向扩展、逆冲推覆。盆山耦合作用造成造山带具有厚皮构造的厚壳薄幔,盆地具有薄皮构造的薄壳厚幔的岩石圈结构。  相似文献   
13.
西藏定结幅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中发现基性麻粒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工作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高喜马拉雅带中段 ,聂拉木群作为喜山期抬升和剥蚀揭露的最老的结晶基底 ,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隆升作用最直接的证据。笔者在 1∶ 2 5万定结幅区调工作中 ,首次在定结县聂拉木群的剖面研究中发现了基性麻粒岩 ,并在其中找到反映喜马拉雅快速隆升的降压反应结构和多期变质矿物组合 ,这对于研究该区的地壳组成和高喜马拉雅带的隆升机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聂拉木群基底变质杂岩总体上分 3个组成部分。1聂拉木群以角闪岩相为主体的变质表壳岩系 ,进一步分下部的曲乡组和上部的江东组 ,前者主要为一套片麻岩和混合岩、混合片麻岩组合。后者为一套厚层石英岩、黑云石英岩、石英片岩和黑云母片岩 ,底部夹大理岩和石墨片岩。 2灰色片麻岩(TTG?) ,主要发育在曲乡组片麻岩分布区内。 3原地—半原地花岗岩 ,岩性有片麻状混合二长花岗岩、片麻状—眼球状粗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基性麻粒岩的产状有两种 :1在江东组和曲乡组中呈透镜体产出 ,横向上断续相连 ,基本上可恢复层状产出的特征。 2在片麻状花岗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呈包体的形式产出 ,退变质反应结构发育 ,但仍能找到麻粒岩相的残留矿物 (紫苏辉石 )。基性麻粒...  相似文献   
14.
含金剪切带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罗布莎蛇绿岩进行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造山带蛇绿岩中多种类型、尺度的透镜网络系统,并认为它们是在裂陷海盆向造山带离合转换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从上地幔向上地壳固态位移过程中,由部分熔融产生的物性不均一的变质橄榄岩,在中、下地壳塑性挤压状态下发生变形分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研究矿田构造对于认识矿床成因、指导隐伏矿床预测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笔者根据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坳陷带、江南地块板岩带、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从事控矿成矿构造研究的体会,并参考前人的工作成果,试谈目前我国矿田构造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隆起带中淡色花岗岩体紧靠藏南拆离断层内呈等轴状小岩株产出。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过铝质,高Si和K,低Ca、Fe和Mg,岩石富轻稀土元素及Rb、Ba和Th,贫Hf、Zr、Y和Yb,呈现S型花岗岩特征。基底副交质岩中广泛发育淡色花岗岩脉体,在副交质岩中的淡色花岗岩脉体内发现紫苏辉石暗色麻粒岩残留体,通过对淡色花岗岩与基底副交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富K、Rb、Ba和Th,贫Hf、Zr、Y和Yb。认为基底副交质岩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源岩,其在快速隆升降压的条件下发生缺水熔融生成淡色花岗岩浆面残余麻粒岩残留体。  相似文献   
18.
青藏东缘马关地幔岩包体的岩石学与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青藏东缘新生代马关地区高钾岩系中地幔岩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马关地幔岩包体属尖晶石相橄榄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矿物组合为橄榄石(O l) 斜方辉石(O px) 单斜辉石(Cpx) 尖晶石(Sp l),含极少量金云母和角闪石。橄榄石以贵橄榄石为主,部分为镁橄榄石,其Fo值为89.72~90.47,M g#值为89.75~90.51;斜方辉石的En分子为88.00~89.59,M g#值为90.21~91.16,C r#值为3.31~6.23;单斜辉石主要为透辉石,少量为顽透辉石,成分上表现为高C a(wC aO=18.71%~20.78%)、高A l(wA l2O3=6.00%~7.30%)、高M g#值(89.93~91.57)和低C r#值(5.13~8.74);尖晶石为铬尖晶石,其w(C r2O3)为7.62%~12.88%。矿物化学成分指示:马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属A型包体,为低度熔融后的大陆地幔橄榄岩。温压估算表明,马关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压分别为900℃~1 150℃和1.29 GPa~2.20 GPa(相当于地下深度45 km~71 km),其上地幔地温曲线与大洋地温曲线一致,显示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具有很高的热流值,暗示青藏东缘及邻区于0~16 M a期间有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幔上涌在构造上的响应即是青藏东缘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区域性岩石圈的东-西向伸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海运载器海底岩芯原位取样作业需求,对基于水下运载器的深海原位取芯钻机在深海低温、高压、底层流速多变等特点条件下的作业机理及受力进行分析,并选取硬质合金钻头和PDC钻头进行了取芯钻头的轴向力、切向力和切削功率的数学力学对比计算,确定了单环四齿周向均布的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设计方案。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针对深海钴结壳设计了台架试验,开展钻进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探寻了一种基于深海运载器的钴结壳小型钻机设计方法,确定了钻机功率、转速、钻进正向压力和取芯率等基本参数选取范围,对开展海底岩芯原位取样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南部中新世下地壳流动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关键科学问题是下地壳的流动方向。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冲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4.9~14.8 Ma,朱诺斑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5.3~14.9 Ma。含矿埃达克质斑岩的特征如下:Si O2含量67.72%~74.49%,K2O含量2.85%~5.98%,Sr含量93~804μg/g,高Sr/Y(16~139)、(La/Yb)N(21~43)比值,Eu/Eu*值为0.6~0.91。冲江岩体锆石εHf(t)值为1.2~5.1,朱诺岩体锆石εHf(t)值为–6.9~–0.1,他们与徐旺春等报道的镁铁质麻粒岩的锆石Hf值(–2.5~4.8)具有很好的叠合性,暗示镁铁质麻粒岩(印度镁铁质下地壳)可以作为他们的岩浆源区。此外,Sr-Nd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拉萨地块两个端元混合的特征,Pb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喜马拉雅富集陆壳端元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的岩浆源区物质组成包括:拉萨陆壳、印度陆壳、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幔成分),表现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特征,暗示青藏高原南部由南向北的下地壳流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