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渤海海峡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烟台、大连沿海共6站31年的大风资料,显示渤海海峡各站年平均大风日数为73.3d,线性趋势分析发现大风日数存在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着突变的特点。最大熵谱分析结果发现有15、5~6年、2~3年3个主要周期。从小波系数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序列变化表现为15年以上的大尺度变化,尺度为3~5年的变化也很明显。同时,通过小波分析证实了大风日数存在突变的特点。分析离散小波变换结果,可以发现序列存在长期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2.
渤海海峡大风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统计了烟台、大连沿海共6个台站3Ia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各站大风日数、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主导风向、风力等特点,得出渤海海峡大风的如下结论:1、海岛站能较好的代表渤海海峡大风的情况;2、大风日数存在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着突变的特点:3、具有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特征,冬季以偏北大风为主,春秋季开始出现偏南大风,月际变化呈现两峰-谷的形势;4、大连沿海以北大风为主,烟台沿海春秋季南大风次数明显增多;5、大风的风力以6~7级为主;8级以上的强风只占总次数的6.7%;6、以偏北风和偏南风较大,而偏东风和偏西风较小;7、极大风速一般比最大风速大1~2个等级;8、时常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大风.  相似文献   
23.
24.
贵州遵义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含Mo、Ni、U等重金属的富集层,它们一直被认为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贵州遵义松林小竹一带的寒武系底部地层的系统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遵义松林小竹一带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富含Mo、Ni、U等重金属层属于热液(水)喷流沉积,主要依据有:①含大量的黄铁矿、针镍矿、硫钼矿及较多的锑硫镍矿、黄铜矿、闪锌矿、重晶石、石英、石膏等矿物;②具有大量的同生砾屑,砾屑成分为黑色碳质体和碎屑状黄铁矿、针镍矿、硫钼矿等矿石,它们堆积成层状结构,碎屑呈被撕裂状、棱角状、熔蚀港湾状等结构,球状、脸盆状、枕头状等构造,它们类似海底喷流沉积;③硅同位素、锶同位素、Re/Os值、Th/Sc值、Th/U值都表明有深部物质加入;④黑色岩系中夹碳酸盐岩透镜体,碳同位素具有强烈负异常特征,表明有热液作用;⑤超强富集元素Mo、As、Se、Re和T1都属于典型的气相迁移元素,而钼是典型的高温气相迁移元素,暗示了可能存在火山射气作用;而强富集的Ni、U、Au、Ag、PGE元素组合是超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表明有热液活动。研究发现在热液(水)喷流沉积形成的富集Mo、Ni、U等重金属硫化物层之上,产出丰度大、分异度低、含大型海绵类、双壳类、菌藻类和少量大型蠕虫化石的生物群,它的特征与现代太平洋海底热喷口附近的生物群类似,因此认为遵义小竹一带寒武系底部生物群属于与海底热喷口相关生物群,这一新发现对研究寒武纪生态和生物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油罐目标检测算法依赖油罐圆形特征,对于背景复杂和存在大量小目标的情况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并联卷积神经网络油罐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根据油罐目标尺寸对各神经网络检测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网络架构分别检测不同尺寸的油罐目标;其次利用经过训练的分类网络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后处理,剔除可能存在的误检;最后将所有结果共同进行非极大值抑制,从而实现不同尺寸油罐目标的检测.对多个数据集下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经典的目标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明显提高了油罐目标的检测精度、召回率和鲁棒性;同时级联分类网络对检测结果的后处理过程也大大降低了油罐目标检测的虚警率,提高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
以地面观测信息化资料D文件与业务流程下的文本、分县、代码预报为基础,介绍了自动读取降水、大风、高低温的预报值、实况值,对HLAFS,T106,日本降水数值产品、省台降水预报指导产品、市台及县站预报进行质量自动评定与统计,各类报表自动打印输出与存档等的整个技术过程。本系统适用于各级气象业务使用,操作简单,便于移植。  相似文献   
27.
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南方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形成一直存在热水成因、生物成因或化学成因的争议。通过对贵州松桃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碳、硫同位素和藻类化石的研究,认为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是在700-695Ma全球性Sturtian冰期后形成,由于大气中含有很高的CO2与海洋中的Ca^2 、Mn^2 反应,造成大量CaCO3和MnCO3快速沉淀,形成“碳酸盐岩帽”(碳酸锰)所致。对大塘坡组藻类化石研究还表明,在含锰矿的层次,藻类化石很少,而锰矿层上下,微体藻类化石都很丰富,这说明锰矿成矿与藻类关系并不那么密切。  相似文献   
28.
基于台站资料和三套格点化降水资料,分析了21世纪初澜沧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着重研究了其在不同月份的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旱涝风险。分析结果发现:澜沧江流域夏季降水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2002年前后,澜沧江流域夏季降水量经历了由多到少的年代际突变,且该突变主要发生在流域的中、下游。同时,在夏季的不同月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初夏(6月)降水量明显减少,而盛夏(7月)降水略有增加,且7月降水呈现集中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的变化使得澜沧江流域中、下游湿季明显缩短,进而对流域旱涝灾害产生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流域6月干旱频率增加,初夏干旱风险加大,7月极端强降水的发生频率增加,盛夏洪涝风险加大。进一步对突变前、后的水平环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02年以后,澜沧江流域6月对流层低层有偏北风异常,不利于西南季风的向北推进,对流层高层有辐合异常,不利于降水的发生。在孟加拉湾地区对流层低层有明显的偏东北风异常,高层有偏西风异常,表明孟加拉湾季风偏弱,不利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向流域的水汽输送,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在这样的高、低层异常环流系统的配合下,2002年以后6月降水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9.
宋静  许根焰  骆永明  高慧  唐伟 《地学前缘》2019,26(6):192-198
通过收集整理野外采样、室内盆栽和文献数据,验证我国现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08)以及《种植根茎类蔬菜的旱地土壤镉、铅、铬、汞、砷安全阈值》(GB/T 36783-2018)在贵州马铃薯产地土壤Cd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中的适宜性。研究表明,矿区种植的马铃薯Cd含量超标风险较大,上述两个土壤Cd标准对于贵州马铃薯产地土壤而言均偏严。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壤作物协同监测采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基于现代采样理论的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DUMIS)方法开展土壤作物协同监测和修复效果评估。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基于有效态的土壤安全利用标准,建议深入开展基于DUMIS的土壤作物协同监测采样方法以及中低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有效态标准制定的研究,服务于我国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30.
浒苔暴发是影响全球近岸海域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该研究基于大气-波浪-海洋集合模式,根据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浒苔位置,采用拉格朗日漂流模式对浒苔进行追踪并预报其漂移路径。与卫星观测结果对比表明,该集合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浒苔的位置、分布及其漂移路径。此外,该研究还讨论了Stokes漂流对于模式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Stokes漂流可以修正浒苔漂移路径,有效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