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我国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可概括为以下13个方面:(1)构造背景:峨眉地幔热柱构造活动区边缘地带次级幔隆区——陆块边缘裂谷或裂陷槽;(2)控矿构造:背斜倾伏端、转折端及翼部。断裂破碎带及交叉部位,尤其是沿不整合面发育的断裂破碎带;(3)赋矿层位:寒武系至白垩系;(4)容矿岩石:含炭粘土岩、粉砂岩和泥砂质灰岩及白云岩,侵入岩主要为超基性岩;(5)火成岩:侵人岩与火山岩附近。  相似文献   
32.
文章通过对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过程叠加的结果,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矿特点,经历了中三叠世的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应为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33.
内容提要本文以金宝山为典型实例,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西南暗色岩铜镍硫化物矿化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分析表明,金宝山超镁铁岩与低钛峨眉山玄武岩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一致的岩浆成因属性,两者在成岩机制上互补,低钛峨眉山玄武岩普遍经历了橄榄石结晶分异和硫化物熔离亏损作用,金宝山成矿岩体则与低钛峨眉山玄武岩同源岩浆深部分异的堆晶相相对应,由堆晶橄榄石及熔离硫化物和部分残余熔体构成的“晶-糊”侵位形成,因此认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体与低钛峨眉山玄武岩为同源异相产物。  相似文献   
34.
高岭石热转变产物~(29)Si、~(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结合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 ,研究了苏州高岭石 5 60~ 160 0℃热转变产物 ,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①高岭石 偏高岭石 莫来石的转变系列的确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脱羟阶段 ( 4 0 0~ 60 0℃ ) ,偏高岭石阶段 ( 60 0~ 80 0℃ ) ,相分离阶段 ( 80 0~ 110 0℃ ) ,莫来石阶段( 110 0~ 160 0℃ )。②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2 O3的大量分凝 ,但存在SiO2 的分凝。③偏高岭石 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 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④引起 10 0 0℃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准莫来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5.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碎悄岩建造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储量大、品位低、金粒度极细为特点,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可类比性。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可概括为:金、汞、砷、锑等成矿元素大规模超常聚集,矿质运移-传输,矿床(矿体)的定位等三大系统(阶段)。文中亦对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6.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项等矿物表面或裂隙中,在红色粘土剖面中与Mo、Sb、Hg、As等元素紧密共生,金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活性、迁移,在潜水面附近再沉淀,上芒岗卡林型金矿体为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要矿源体。  相似文献   
37.
低温地球化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地球化学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地球化学学科的前沿课题之一。它研究自然界中200℃以下化学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的规律。它不仅在成矿作用方面,面且在地质灾害、环境变迁和生命活动方面都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1991年涂光炽教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并被批准为重点项目“低温地球化学研究”,将是我国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本  相似文献   
38.
对末次间冰期以来洛川黄土进行了有机磷/无机磷(Porg/Pinorg)比值测量。结果表明,黄土中Porg/Pinorg比值的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是有机磷和无机磷在不同时期随气候变化相互转化的结果。此指标的变化与黄土—古土壤的变化大致相关,与洛川黄土磁化率曲线相一致,与深海氧同位素可进行很好的对比。此比值与夏季风强弱程度乃至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的联系。Porg/Pinorg比值可作为一种反映古气候环境变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9.
个旧锡矿土壤次生晕地球化学勘查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个旧锡矿高松矿田不同类型地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活动对区内地表基岩、构造岩产生了系统性的热液活动影响,地表岩石的土 经并未造成矿化指示元素显的选择性变化,土壤样品具有与地表基岩及构造岩一样对矿化作用的指示作用,但由于主元素大量流失,微量元素得到明显富集,在土壤中矿化活动指示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基岩1-2个数量级,也显高于地表构造岩,而且土壤样品随机取样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稳定性,代表一定范围内均化的效果。区域上元素含量变化系数较大,具有可以区分的变化以反映不同的地质(矿化)情况,因此,研究认为在个旧锡矿隐伏矿床找矿上土壤次生晕地示化学勘查是一种可行的地面化探方法,相对于基岩原生晕有测定技术上易于实现、取样上人为影响较小、代表性和客观性较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
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象扫描分析,发现鲕状黄铁矿和胶状结构黄铁矿中存在锡石包体,大小2~5μm。对无锡石包体的区域进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测出鲕状黄铁矿中w(Sn)最高可达0.23%,胶状磁黄铁矿中最高可达0.06%。结合ICP-MS等离子质谱分析结果,认为鲕状黄铁矿和胶状结构黄铁矿中Sn的分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锡石(SnO2)包体形式存在;另一种是分散在黄铁矿中的Sn,可能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锡石包体的存在暗示着海底喷流时可形成锡的独立矿物,鲕状黄铁矿和胶状结构黄铁矿中含锡,表明海底喷流形成硫化物矿物的同时携带了Sn,在后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过程中可起到Sn的矿源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