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8篇
  免费   1115篇
  国内免费   2533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476篇
地球物理   1449篇
地质学   4847篇
海洋学   638篇
天文学   174篇
综合类   689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591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750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0篇
  1950年   8篇
  1943年   7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13篇
  1928年   8篇
  1927年   6篇
  192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南天山库米什铜花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不同岩块中的硅质岩高Al_2O_3和Al_2O_3/TiO_2,Zr、Nb、Hf、Ta和Th与Al_2O_3等陆源元素具较好正相关性,北关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呈现无Ce负异常(Ce/Ce~*=1.05~1.33)的典型大陆边缘硅质岩平坦稀土谱型,它们的(La/Ce)_SN=0.74~0.98,Ti/V=5.10~122.18,V/Y=0.39~6.03,均与大陆边缘硅质岩值相当,表明这些硅质岩形成在明显受陆源物质影响与大陆边缘密切相关的环境。但不同岩块硅质岩的物源区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与泥岩成互层产出的红色硅质岩的Th/Sc=0.56—4.35,具Eu负异常(Eu/Eu~*=0.56~0.71)明显的较陡右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谱型(La_N/Yb_N=3.92~7.43),与分异岩浆弧源区特征类似,可能形成在相对近陆缘的弧前盆地,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分异岩浆弧。而成夹层产出于基性熔岩中的绿色硅质岩呈现为Eu负异常较弱(Eu/Eu~*=0.72~0.93)右倾较缓的稀土谱型(La_n/Yb_n=4.15~6.69),其Th/Sc=0.57~0.87,反映有洋内弧物质加入的影响,因此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对远离大陆、除有未分异基性程度较高的洋内弧物质输入外,仍受到陆缘物质影响的有限洋盆环境。根据硅质岩晚古生代初的放射虫化石推断,该地区硅质岩在晚古生代初期形成,南天山构造带已进入板块汇聚俯冲消减洋盆萎缩的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52.
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对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_2、Al_2O_3和K_2O的含量均很高,贫TiO_2和Fe_2O_3;SiO_2变化为72.72%~73.34%,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9.71×10~(-6)-132.85×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具负铈异常。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La、Nd、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过铝指数图、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_1-R_2图解、Rb-(Y+Nb)和Nb-Y图解均指示曲珍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其定位机制与板片俯冲、碰撞后陆内调整有关。Sr和Nd同位素组成具非常负的ε_(Nd)(t)值(-14.8~-15.4)和非常老的Nd模式年龄,表明其来源可能是古老的上地壳物质,而ε_(Sr)(t)-ε_(Nd)(t)图解也支持其上地壳来源。岩体具有较高~(87)Sr/~(86)Sr初始比值(0.72699~0.73884)特征,据此推断曲珍过铝花岗岩成因是陆壳部分熔融作用产物。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砂质岩占次要地位,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3.
缅甸硬玉岩区的硬玉化绿辉石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绿辉石岩是缅甸硬玉岩区一种新的岩石类型,普遍遭受多期次硬玉化.未发生硬玉化的绿辉石含较高TFeO和CaO,但较低的MgO,按化学成分分类部分已属霓石-普通辉石系列的中间相.这种绿辉石很可能是硬玉质的流体/熔体交代地幔辉石岩类的产物,与主期大规模硬玉岩的结晶、钠质-钠钙质角闪石边和钠铬辉石的形成同期或稍后,是该区第Ⅰ期的硬玉化.沿绿辉石的解理或裂隙交代并伴有充填的硬玉是在相对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是该区第Ⅱ期的硬玉化.切割早期绿辉石和硬玉的充填硬玉细脉可能是最晚一期的硬玉化.硬玉化绿辉石岩的结构与显微构造特征指示了在缅甸硬玉岩区,至少存在不少于3期的硬玉化的交代充填作用.文中讨论了硬玉化物质的可能来源,认为其可能与俯冲板片上的沉积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4.
从地下1033.77米深处岩芯中提取微生物DNA,经PCR扩增,获得16S rDNA序列。选取其中两个序列(CCSD1305与CCSD1307),根据其16S rDNA可变区设计PCR引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确定这两株未培养微生物在岩芯中的生物量。结果表明,CCSD1305与CCSD1307在该岩芯中的数量分别约为6.6×104和2.18×106个/克岩石。  相似文献   
955.
包志伟  赵振华 《岩石学报》2006,22(10):2534-2542
东坪式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北缘金矿成矿带的冀西北金矿集中区,构造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深大断裂-尚义-赤城断裂的南侧。金矿床产于泥盆纪早期(386~410Ma)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内及接触带附近,矿体分布受脆-韧性剪切断裂构造的制约。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成矿时代为燕山期(156~203Ma)。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石英网脉 脉旁钾硅化蚀变岩型和钾硅化蚀变岩型,具有典型的碱性岩金矿的金-碲组合,(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碲金矿和碲金银矿。流体包裹体的 H、O 及 He 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主的混合热液流体并可能存在深源流体的参与。矿床的 S、Pb、Sr 和 Si 同位素组成表明,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正长岩杂岩体,部分源于太古宙桑干群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因此,东坪式金矿是由燕山期伸展构造环境下热液流体在上涌地幔及岩浆活动的热驱动下对泥盆纪早期形成的正长岩交代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6.
One of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nature and prediction of the oceanic states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is how the turnabout from a cold water state (La Nina) to a warm water state (El Nino) takes place, and vice versa.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his turnabout i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interannual thermocline variation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basin. An index, as an indicator and precursor to describe interannual thermocline variations and the turnabout of oceanic states in our previous paper (Qian and Hu, 2005), is also used in this study. The index, which shows the maximum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MSTA), is derived from the monthly 21-year (1980-2000) expendable XBT dataset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MSTA can be used as a precursor for the occurrences of El Nino (or La Nina) events. The subsequent analyses of the MSTA propagation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suggest a one-year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 for El Nino and La Nina events by identifying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thermoclin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It also suggests that a closed route cycle with the strongest signal propagation is identified only in the tropical North Pacific Ocean. A positive (or negative) MSTA signal may travel from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to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with the strongest signal along the equator. This signal turns northward along the tropical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basin and then moves westward along the north side of off-equator around 16°N. Finally, the signal returns toward the equator along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basin. The turnabout time from an El Nino event to a La Nina event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depends critically on the speed of the signal traveling along the closed route, and it usually needs about 4 years. This finding may help to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the El Nino or La Nina event at least one year in advance.  相似文献   
957.
综述用非线性优化方法研究厄尔尼诺(El Ni~no)南方涛动(ENSO)事件可预报性的进展。针对ENSO可预报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前期征兆”、“春季可预报性障碍”,以及如何量化研究ENSO可预报性和ENSO的不对称性问题,作者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先后用理论模式和中等复杂程度ENSO模式研究了ENSO可预报性的动力学,揭示了ENSO的若干重要非线性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局部CNOP)比线性奇异向量更易发展成ENSO事件,扮演了ENSO的最优前期征兆。这些ENSO事件关于气候平均态是不对称的。理论分析表明,非线性温度平流过程是造成这种不对称性的重要原因。1980~2002年的海洋再分析资料验证了上述理论结果。(2)ENSO事件CNOP型初始误差的发展有明显的季节依赖性,该误差导致了ENSO事件最显著的春季可预报性障碍(SPB)现象。ENSO事件SPB的发生不仅依赖于气候平均态,而且依赖于ENSO事件本身及其初始误差模态,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3)建立了关于ENSO可预报性的最大可预报时间下界、最大预报误差上界和最大允许初始误差下界的三类可预报性问题,分别从三个方面揭示了ENSO事件的春季可预报性障碍现象,比较有效地量化了其可预报性。(4)通过CNOP方法,揭示了非线性温度平流在年代际尺度ENSO不对称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解释了ENSO不对称性的年代际变化,基于所用ENSO模式给出了ENSO不对称性年代际变化的机制。最后,展望了非线性优化方法在ENSO可预报性中应用的前景,并期望该方法能拓展到ENSO第二类可预报性问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58.
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间信息在国土、规划等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其容量也呈几何级增长,如何安全高效地管理、分发空间数据,成为深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必要前提。本文以作者实际工作为基础,介绍了利用ESRI公司最新产品ArcGIS Engine开发包设计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59.
图像二维熵分割,一直因耗时长而限制了实际应用。本文借鉴生物免疫思想,提出二维熵图像分割的人工免疫算法。在克隆选择算法中引入疫苗的免疫接种,用于优化最优分割阈值对的搜索过程。在遥感高分辨率图像上的实验显示,该算法不仅能准确搜索到最优阈值对,而且计算时间只有传统算法的1.8%。该算法也验证了人工免疫思想用于图像分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0.
我国利用IKONOS卫星影像制作1:5000正射影像图主要是集中在研究领域。惠州市国土资源局于2004年2月利用IKONOS卫星影像制作覆盖惠州市辖区1.2万平方公里的1:5000正射影像图,项目由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承担。大面积的测区利用IKONOS卫星制作1: 5000正射影像图在国内还属首次。本文探讨该测绘工程的实施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