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6篇
  免费   986篇
  国内免费   1624篇
测绘学   631篇
大气科学   742篇
地球物理   739篇
地质学   2484篇
海洋学   72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59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构造热演化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超  陈刚  李振华  毛小妮  杨甫 《现代地质》2011,25(3):581-588,616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不同区段中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历史,为盆地东北部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沉积能源矿产的勘探预测提供新的约束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盆地东北部经历了250~150 Ma缓慢埋藏增温过程,平均增温速率为0.9℃/Ma;150~120 Ma为快速增温阶段,平均增温速率高达2.1℃/Ma,地层温度达到最高,且均大于130℃。之后不同区段经历差异降温过程:北缘露头区经历了120~65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1.3℃/Ma;65~1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4℃/Ma。南缘露头区及盆地沉降区则经历了120~3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9℃/Ma;30~10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1.5℃/Ma。10 Ma以来,盆地东北部整体抬升冷却,平均冷却速率约6.5℃/Ma。分析结果认为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之最高热增温作用的关键时刻为(120±10)Ma,促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熟生烃和大规模油气成藏。在后期的差异抬升冷却过程中,北缘露头区在65 Ma±通过了110℃等温面,南缘露头区及盆地的沉降区在30 Ma±通过了110℃等温面,有利于相邻地区原生油气藏的积聚和保存,古近纪晚期(30 Ma)尤其是新近纪晚期近10 Ma以来的强烈构造抬升作用有可能是引发原生油气藏调整—改造和次生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953.
高建飞  丁悌平 《地质论评》2011,57(5):670-674
在运用常规方法和激光烧蚀同位素分析方法分别对云霄晶洞花岗岩和伟晶岩(长石、石英和石榴子石)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晶涧花岗岩及其含石榴子石伟晶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伟晶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分别较之花岗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二者岩浆来源一致.云霄县的乌...  相似文献   
954.
对出露于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玉尔吐斯组上部和寒武系第二统肖尔布拉克组下部海相沉积碳酸盐岩进行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V、Cd和U)及稳定C、O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剖面研究,以探讨早寒武世沉积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研究揭示,尤尔美那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底部和下部含有两个δ13C负异常,谷值分别为-2.1‰和...  相似文献   
95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储层成岩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集层为一套致密低渗透砂岩,油气的富集与致密低渗透背景下的高效储层有关。通过铸体薄片、背散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合孔、渗测定,认为:①延长组高效储层的形成与绿泥石环边有密切关系,绿泥石环边的出现是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富黑云母的长石砂岩和咸—微咸水的湖泊水体在空间上耦合的产物;②绿泥石环边抵消了一部分埋藏过程中上覆地层的机械压实作用,减缓了由于压实作用而引起的原生孔隙的减低,而且有抑制石英次生加大的作用;③同生期形成的方解石可以使颗粒呈嵌晶接触,形成致密层,但是这部分方解石量小且分布不均匀;④自生石英在纵向上变化明显,封闭体系中形成的SiO2由于绿泥石环边的抑制作用,以雏晶的形式产出;而半封闭体系中形成的SiO2可向上发生运移,在绿泥石环边不连续或欠发育的层段以加大边的形式产出。通过成岩体系研究,可以明确高效储层的形成机理,指导岩性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956.
安徽铜陵隆起北缘的成矿作用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铜陵隆起北缘是指铜陵矿集区与繁昌火山岩盆地之间的过渡地段,近年来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总结该地区的成矿作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铜陵隆起自然向北东延伸,在繁昌火山岩盆地下部存在寻找铜陵式铜金(铁)矿床的可能性,分析了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57.
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制明显,矿体产于近东西向的F2断层中;地层中成矿元素含量Cu等低,而构造破碎带内及那哥辉绿岩体Cu、Pb等含量高;地层、构造及岩体的As、Zn等含量基本相同;地层、构造、岩体微量元素对比及硫铅同位素显示,成矿元素可能来自深部幔源.综合研究认为其成因类型可能归为岩浆热液矿床,构造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8.
香春沟钼矿床是河南省新发现的唯一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钼矿石,具有超酸高钾的特点,矿石构造结构简单,矿区有用矿物主要是辉钼矿,其粒度细小,不易与脉石分离.文章通过分析区内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寻找该类型钼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波浪扰动对太湖底泥磷释放影响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波浪扰动对湖泊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在波浪水槽中模拟了不同波高情况下扰动对水体、水土界面、底泥间隙水的磷、溶解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大波扰动下,沉积物大量悬浮,水体总磷随之增加,溶解性磷增加却不显著;波浪扰动显著增加了水体和沉积物界面的溶解氧浓度,并增加了溶解氧在沉积物的侵蚀深度;波浪扰动降低了沉积物表层10 cm内间隙水中的磷浓度,而10 cm以下沉积物中间隙水中磷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波浪扰动可迅速增加水体中颗粒态的营养盐,但是对于溶解态营养盐,尤其是水体中活性磷浓度的影响,则受沉积物性质、水-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差,以及水-沉积物中氧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贵州乌江渡水电站至楠木渡磷迁移转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年3月~4月对排入乌江的废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废水总磷浓度高、强度大且相当稳定,严重污染了乌江的水质.乌江总磷的主要来源是流域内磷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且废水中大颗粒总磷含量高.本文通过乌江总磷的分布特征,总磷的存在形态,分析总磷在乌江的迁移转化机制.乌江总磷在迁移转化过程中主要是在水动力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