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围垦对鄱阳湖洪水位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2年10月,在江汉平原沔城钻探,取得总长56.18m的柱状岩芯。根据M1孔湖泊沉积岩性及所含文化遗物,^14C年代测定,以及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与环境指标如孢粉,频率磁化率,化学元素P等分析,结合该区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揭示了沔城地区中晚全新世人类活动的时间序列及与古气候,古环境的关系:6.7-3.5kaBP该区气候温暖湿润,为河间洼地和浅湖环境;2.5-1.7kaBP湖泊稳定,均无人类居  相似文献   
692.
陈晋  陈文凯  窦爱霞  李雯  孙艳萍 《地震》2019,39(3):71-83
基于传统面向对象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特征空间的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 采用ESP(Estimate of Scale Parameter)工具对图像进行最优尺度分割, 之后通过选取样本, 计算各类地物距离矩阵和最小分离距离寻求最优特征空间, 最后运用最优特征空间对震后损毁建筑物影像进行提取实验, 在QuickBird影像中提取总体精度达到了83.1%, Kappa系数达到了0.813, 在无人机影像中提取总体精度为92.9%, Kappa系数达到了0.940。 本文建立的提取方法与传统分类决策树方法相比, 其提取精度和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在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93.
窦立婷  杨顺达  平旗  李云  成诚 《山西地震》2019,(3):21-24,41
选取2008-2018年漫水井水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漫水井水位受多种干扰因素影响,包括降雨、雷电、抽水干扰,传感器故障,路由器和数采死机。对其微动态特征研究发现漫水井水位长期趋势特征受抽水干扰及降雨共同影响,月动态、日动态特征可以看到明显的潮汐效应,同震响应能力较好。了解其微动态特征并准确识别相关干扰因素有助于识别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694.
海底冷泉气泡羽流地震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冷泉广泛分布于全球大陆边缘海域,是未来能源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根据海底冷泉羽流特征,设计多个典型2D冷泉气泡散射地球物理模型并观测其数值模拟的地震响应特征.冷泉正演模拟的关键是建立典型地震海底冷泉散射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平稳随机散点模型,设计了符合实际的气泡半径和气泡体积分数的参数模型,通过参数填充和计算得到了等效速度模型.由此建立的模型在适应性和灵活度上凸显出很大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地震响应的可靠程度.单炮地震记录显示冷泉羽流区散射能量最强,地震波场散射清晰,散射波场沿冷泉延伸方向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复杂冷泉气泡散射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地震响应能够准确描述海底冷泉羽流,对冷泉羽流的研究和寻找海洋天然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5.
在工业摄影测量中,影响测量精度的要素较多,为了提高摄影测量精度,在控制网型、被测物体、摄影距离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工业摄影测量相机,研究每个摄站不同旋转基线次数对精度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旋转基线个数工况下的测量重复性,得出16个相机旋转基线比传统的2个相机旋转基线的测量重复性精度有明显提高;且随着相机旋转...  相似文献   
696.
随着天文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海量的星系图像数据不断产生, 能够及时高效地对星系图像进行形态分类对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 针对传统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特征选择困难、分类速度慢、准确率受限等难题, 提出一种以Inception-v3神经网络为主干结构, 融合压缩激励(Squeeze and Excitation Network, SE)通道注意力机制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 该模型在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高达99.37%. 旋涡星系、圆形星系、中间星系、雪茄状星系与侧向星系的F1值分别为99.33%、99.58%、99.33%、99.41%与99.16%. 该模型与Inception-v3、MobileNet (Mobile Neural Network)和ResNet (Residual Neural Network)网络模型相比, SE-Inception-v3宽度和深度优势表现出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 可以高效识别不同形态的星系, 为未来大型巡天计划的大规模星系形态分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7.
黄河入海流路自1976年5月改道至清水沟流路以来,其地貌形态一直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以往的研究虽然关注了典型断面主槽的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的变化,但对于清水沟流路范围界限内河道断面整体形态及其沿程变化等地貌特征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2019年10月黄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渔洼以下河段加测横断面为研究对象,辨识现状地貌分布特点和横断面沿程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河口地貌形成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具有主槽、滩地、堤防等河流地貌要素,又具有滩涂、潮沟、拦门沙等海洋地貌要素.在有堤防河段,主槽形态窄深,过流能力较强;在无堤防河段,主槽形态宽浅,过流能力较差;从滩槽高差、唇滩高差、滩地横比降三个指标来看,无堤防河段的"自然悬河"程度大于有堤防河段的"二级悬河"程度.黄河口悬河程度小于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但黄河口尾闾河道的滩地横比降依然远大于河道纵比降,若发生漫滩洪水将极易引起顺堤行洪,会对黄河口堤防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698.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699.
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问题。海洋酸化不仅直接影响海洋贝类的生理过程,也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影响其生物毒性。为研究海洋酸化背景下甲基汞(MeHg)对海洋贝类免疫和生物矿化的毒理效应,本研究将采集于野外的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置于不同pH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H 8.10/背景水平、7.70/中度酸化和7.30/高度酸化)和甲基汞质量浓度(对照、溶剂对照、0.1,1和5 μg/L)的海水中共同暴露21 d,研究文蛤内脏团和鳃组织内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和MeHg均显著影响其免疫应答策略,不同胁迫水平对各类生物标志物具有组织差异性。具体而言,MeHg暴露诱导内脏团中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表明MeHg对免疫解毒机制有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免疫应答。海水酸化抑制了鳃和内脏团中AKP活性,抑制其免疫应答。在生物矿化相关酶中,在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下钙-ATP酶(Ca2+-ATP)活性显著下降,干扰其离子平衡和生物矿化。海水酸化加剧了MeHg胁迫对文蛤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的毒理作用。相关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协同防御环境胁迫对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策略的毒理作用。这些生物酶对海水酸化和MeHg胁迫响应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海洋酸化背景下MeHg对文蛤两种生物组织免疫功能毒性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为理解海洋酸化和重金属胁迫对贝类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新见解,为评估海洋酸化背景下贝类种群变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0.
海洋表面温度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是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卫星被动微波遥感由于能够实现全天候观测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SST研究中。中国的风云三号(FY 3)卫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WRI)缺少对SST更加敏感的7 GHz附近垂直极化通道,本研究将FY 3 MWRI与具有6.9 GHz通道的Aqua AMSR 2进行时空匹配,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匹配的FY 3 MWRI的通道亮温模拟仿真AMSR 2的69 GHz垂直极化通道亮温(6.9V),通过引入仿真的6.9V来提高FY 3 MWRI SST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引入仿真的6.9V可以改进FY 3 MWRI SST反演精度,对35°~90°S之间海域的SST改进更加显著,主要由于6.9V对低SST的探测灵敏度更高且在低SST反演时受风速的影响较小导致的。如果FY3后续卫星可以搭载6.9 GHz通道,将可进一步提升低SST特别是两极SST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