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1064篇
测绘学   443篇
大气科学   766篇
地球物理   917篇
地质学   2154篇
海洋学   471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401篇
自然地理   59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对于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非线性而言,在求解n维非线性波动方程Canchy问题时,需要求解其对应的线性波动方程Cauchy问题和建立一些解的估计式。我们已经求得了其对应的线性波动方程Canchy问题解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函数空间L^1(R^n)、L^∞(R)的范数,建立了n维非线性波动方程对应的线性波动方程Cancny问题解的一个估计式,为求解n维非线性波动方程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异常现象,与实际气候中出现的Double ITCZ现象并非指同一问题。文中对比观测和模式结果,指出了Double ITCZ现象的主要特征,针对它的出现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再利用模式输出的热量收支各项进行统计,得到了从海洋热收支分析得到的海表温度变化原因。与观测到的正常模态相比,Double ITCZ是一个异常的模态,它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的降温和东南太平洋10°S附近的升温。海洋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池区的降温主要是受到扩散的作用,而表层平流的异常增暖在决定异常辐合带区升温过程中占第一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I.INTRODUCTIONThePtlmped-storagepoll,erprojectofPushiriverisconsistedofupperreservoir,lobal-erreset'oir.watertransmissionSystemandpotvergeneratingsystem.ThelowerreservoirIviththecatchmentbasinareaof1141kmZisthewatersupplierl-c'hichislocatedonthedownstreamofthePushiriverinthesouthernpactofNortheastChina.Theupperreservoirisabout300-400metershigherthanthelowerresen!oirattheleftsideoftheriverwithcatchmentbasinareaof1.12km2.Thecharacteristicsoftheprojectandreservoirareshottviintablel-l.Ino…  相似文献   
94.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介绍了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论述了这一新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油气藏描述,工程设计CAD等学科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阐述了目前国际国内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具体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及图形软件、图形硬件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95.
湖南省黄石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条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桃源县黄石水库库区,由于张扭性活断层和深部岩溶的存在,水库蓄水后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及水库区增强的岩石孔隙流体压力诱发了断层的断滑,使得库区应力集中区和岩溶发育区合二为一的地带发生构造型地震,从而在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空间规律,地震与库水位关系,震源深度、震情等方面表现出构造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水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深大,流量大,工期紧,特别是截流过程中要考虑不断航因素,因此,在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阶段的施工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采取一切减少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施工难度的手段和措施,其中水文测验,水文气象预报,河道观测,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力学计算等水文工作则是为顺利实施高质量大江截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7.
将掺钕的钇铝榴石(Nd:YAG)激光器与高精密MM1200质谱计、电子倍增器联网,应用连续激光质谱对单颗粒矿物、光片样品进行微区40Ar/39Ar测年、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研究。在光片上测定南极乔治王岛北海岸玄武岩等时线年龄(52.38±1.05)Ma和贵州绿豆岩年龄(239.16±14.13)Ma,两者与实际地质背景吻合。对两个中生代和太古代单颗粒黑云母进行连续激光质谱阶段升温40Ar/39Ar坪年龄谱测定,获得与常规法相一致的坪年龄谱  相似文献   
98.
甘肃走廊南山朱龙关群的时代及其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肃走廊南山朱龙关群是一套以发育大量基性火山岩为特征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分布于托来山北坡刘口峡山至热水大坂一带以及朱龙关河北侧小柳沟和古浪峡等地。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区内地层的分布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沙龙地区和北过龙至金龙河地区出露的一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石应划归来龙关群,并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测定了该地层中火山岩的成岩时代,首次较确切地给出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时代归属,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朱龙关群的时空分布。同时根据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研究,认为朱龙关群火山岩的成岩大地构造背景为陆内裂谷。  相似文献   
99.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岳乐平 《沉积学报》1996,14(4):148-153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呈相渐变关系。2)中国黄土与三门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B/M界限位于L8,J亚带位于标志层L9与L15之间,大约S10-S13之间,O亚带位于S22-S33,或三门组之中。M/Ga界限对应于黄土与红土界限。并基本对应于三门组与游河组界限。3)红色粘土(三趾马红粘土)并非仅仅是中新世保德期沉积物。它包括上新统与中新统,上新世静乐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新世蓝田组记录了Epoch5。4)古三门湖堆积包括早更新世早期三门组(1.20—2.50Ma,松山负极性带),上新世晚期游河组(2.50—3.50Ma,高斯正极性带),更早期的三门湖沉积未出露。三门组与午域黄土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游河组则与该区上部红色粘土(静乐组上段)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  相似文献   
100.
水灾遥感实时监测与快速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参加1991 ̄1995年间3次水灾遥感监测与评估科学实验所取得的结果,并结合国情分析,提出进一步发挥航天遥感作用,航天与航空相结合,建立一个花费较少,切实可行,能满足水灾实时监测与快速评估需要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