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6篇
  免费   3401篇
  国内免费   4659篇
测绘学   2055篇
大气科学   2379篇
地球物理   3276篇
地质学   9228篇
海洋学   2079篇
天文学   387篇
综合类   1632篇
自然地理   203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914篇
  2021年   1046篇
  2020年   856篇
  2019年   969篇
  2018年   1113篇
  2017年   920篇
  2016年   1013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1139篇
  2013年   1220篇
  2012年   1338篇
  2011年   1334篇
  2010年   1287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643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5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01.
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小比例尺区域地质编图中的应用为基础,结合《亚洲中部及邻区系列地质图》的编制,详细阐述了应用ArcInfo、MapGis等GIS软件进行数字地质编图的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专业地质空间数据的编制做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各种要素制图综合、属性库制作、编码设计、现势资料的补充等.根据数据源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将来自不同国家的数据源进行数据转换、投影变换和误差校正,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投影坐标系统.对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及数据源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2.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平顶山、郑州和南票三大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的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原生结构煤与构造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造应力有利于煤中氢发生化学环境转移,使脂肪烃含量相对减少、稳定的芳香烃含量相对增加,促进煤大分子结构缩合度和有序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3.
李洪庆  魏守忠  杜刚 《地下水》2005,27(1):44-45,49
222团地处三工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下游,40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灌溉,使灌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潜水临界埋深以上,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分析了灌区潜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就竖井排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与潜水埋深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建立了开采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4.
按照构造几何学特点和运动学特征我们把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南部,中部和北部。造山带南部为一套构造堆叠体系;中部为一个混合岩穹窿,浅变质的砂岩、板岩和片岩构成了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北部构造单元。造山带南部的构造堆叠体系主要由前陆褶皱带构成:未变质的新元古代-早三叠世的沉积地层;由“宿松群”北部和苏北地区的“海州群”构成的高压变质岩石单元及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单元。造山带中部的混合岩穹隆由大别山地区的罗田穹隆和苏鲁地区的莱西-栖霞穹隆构成。同样大别山北部的浅变质“佛子岭-卢镇关群”和胶东地区浅变质的“蓬莱群”构成了造山带北部的构造堆叠体系。同时大别山和苏鲁两个构造地体均经历了相似的多期构造变形:沿 NW-SE 向矿物拉伸线理发育的上部指北的剪切变形代表着造山带主变形期的变形;早期向南逆冲的韧性剪切变形和沿中部混合岩穹隆边缘发育的重力滑脱变形体系,后者代表了混合岩穹隆形成时的垂向缩短作用。正是由于构造几何学和多期变形的可对比性决定了这两个变质地体具有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205.
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原理及装置,讨论了试验参数的选取和粒子的跟随性问题。分析了上游来流的流动特性,显示了亚临界雷诺数下间隙比为0.5时圆柱后尾流区旋涡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态过程,比较了时均流场和瞬时流场旋涡结构。对圆柱尾迹的旋涡脱落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斯特劳哈尔数保持为常数0.2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6.
2002年7月沈阳一次降水过程的催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于成熟稳定的积层混合云阶段,在0℃层高度以上播撒AgI能起到显著的增雨效果。积层混合云具有巨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207.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to spatio‐temporal data.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seeks to discover associations among transactions encoded in a database. An association rule takes the form AB where A (the antecedent) and B (the consequent) are sets of predicates. A spatio‐temporal association rule occurs when there is a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in the antecedent or consequent of the rule. As a case study,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is us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ationships among a set of variables that characterize socioeconomic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the Denver, Colorado, USA region from 1970–1990.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based data pre‐processing is used to integrate diverse data sets, extract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classify numeric data into ordinal categories, and encod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data in tabular format for use by conventional (non‐spatio‐temporal)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software. Multiple level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is suppor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concept hierarchy) for each variable. Further research in spatio‐temporal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should address issues of data integration, data classification, the represent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and strategies for finding ‘interesting’ rules.  相似文献   
208.
MODIS多光谱云相态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卫星多光谱云相态识别的基本原理, 并给出了EOS/ MODIS云相态识别的流程。针对简单和复杂云场, 利用个例并结合无线电探空资料与MODI S三通道合成图肯定了多光谱云相态识别的合理性和实际效果。文中对几个特定天气系统(西南涡旋和西太平洋台风)下大面积云场相态分析的结果表明:多光谱云相态识别技术有一定应用价值, 且需要引入可见光技术来减少红外谱段对多层云覆盖和薄卷云的相态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209.
非地转强迫对Fitow(0114)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 0 114号台风Fitow从 2 0 0 1年 8月 31日 0 0时~ 9月 2日 0 0时 (UTC ,下同 )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M5对Fitow登陆过程中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模拟与实况比较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暴雨的中尺度特征。正是维持少动的台风倒槽和嵌入其中的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暴雨的发生、发展 ,而高、低空中尺度散度场的配置对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华南台风暴雨区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 ,都存在很强的非地转作用 ,非地转涡度项对散度倾向项是重要的强迫因素 ;但非地转作用的实现与中高纬度地区有本质的区别 ,在低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 ;而高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反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反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非地转作用是暴雨中尺度系统上升运动发展的触发机制。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用非地转 Q矢量散度场来判断暴雨落区要比用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10.
本系统着重于T106数据预报产品的应用,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程,从气象卫星网上下发的T106数值预报产品中选取最优因子,建立了长治地区11个县市24h、48h降水预报多元回归方程。该系统采用VB5编程,建立了实时资料自动处理、分县客观定量降水预报自动制作、预报结果文本、图形输出等模块。该系统可直接挂接于MICAPS系统下,定时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预报结果输出图文并茂,可供预报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