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为奥仑尼克阶一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面牙形石的研究,可识别出6个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①Neospathdus cristagcdli间隔带,②N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间隔带,③Neospathodus waageni?BC涓舸躈eospathodus homeri-N. triangularis组合带,⑤Chiosella timorensis间隔带,⑥Neogongdolella regale延限带。在贵阳青岩剖面和望谟甘河桥剖面,早中三叠世存在一个Neospathodus-Chiosella-Neogongdolella的牙形石演化系列。在这个演化序列中,在Neospathodus horneri-N. triangularis带上部出现Neospathodus homeri和Chiosella timorensis之间的过渡类型Neospathodus qingyanensis,表明在下中三叠统附近牙形石存在较好的演化关系。在贵阳青岩剖面,下一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1.5m处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在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一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0.5m处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依据上述情况,本文建议贵阳青岩剖面作为下一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望谟甘河桥剖面作为下一中三叠统界线层型的辅助剖面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2.
云南思茅大平掌矿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平掌矿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缺失SiO_2为52%~61%之间的中性火山岩。火山岩的TiO_2含量低及其它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这套火山岩很可能形成于岛弧环境。不相容元素N-MORB标准化型式以Ba、Nd、Sm相对富集和Nb、Sr、Ti的相对亏损为特征,其中Ba 富集和Nb亏损更是岛弧火山作用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平掌矿区细碧岩具非常低的 Nb/Y(<0.15)和Zr/TiO_2(<0.01)比值,石英角斑岩的低Zr/TiO_2和Nb/Y特征以及Zr/Y比值(3.34~4.23)、(La/Yb)_N比值(0.47~2.50)变化范围都可以反映出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大平掌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与世界上典型岛弧火山岩的Sr、Nd特征相似,其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且经受地壳混染和(或)海水热液蚀变的影响。岩石中富含的放射成因铅也与岛弧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很可能受岛弧环境下的双峰式火山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13.
豆荚状铬铁矿是蛇绿岩中特有的一类矿产,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高Cr型和高Al型两种。其中的PGE主要以RuS2和Os、Ir、Ru合金等包体形式存在,或以类质同像形式进入铬铁矿晶格。两种类型的铬铁矿均表现出负倾斜型PGE配分模式,其Pt、Pd含量相近;与高Al型铬铁矿相比,高Cr型铬铁矿有更高的Os、Ir、Ru含量,部分豆荚状铬铁矿表现出Pt、Pd相对富集的平坦到正倾斜型PGE配分模式。目前对豆荚状铬铁矿PGE含量及配分模式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解释,但其PGE地球化学可为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解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4.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的不同,反映了油气的不同演化程度和不同运移期次。赤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储层中有各种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论述了不同世代胶结物中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和成分特征,及它们的划分标志。依据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数据,得出常规的包裹体中“甲烷基本浓度”,以及本次提出的甲烷/总有机组分含量比值和烷烃/总有机组分含量比值,并由此分析油气运移特征和进行储层评价。分析认为,在同一块岩样中,若存在两种以上明显的不同演化程度、不同有机组分的多种类型包裹体,则说明本区具有两次以上的油气运移。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段应有较多的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烃包裹体,尤其应有反映油气最终演化的有机组分标志。  相似文献   
115.
根据矿床成矿规律,黄沙坪铅锌矿在129中段南部324号矿体群的南东侧、AF3断裂的北西侧开展成矿预测,确定找矿靶区,探获到两个盲矿体,创潜在经济价值193万元。  相似文献   
116.
对辽西阜新地区晚太古宙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岩石岩石学,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在中地壳环境下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进程中,岩石中的元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为随变形强度的增加SiO2,Na2O,Zr等组分规律性减少,而Al2O3,CaO,FeO,MgO等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Ba,Cr,Sr,Ni,Rb等微量元素规律性增加,本文认为剪切变形变质岩石的成分变异不仅仅是流体作用的结果,而且与剪切变形变质过程中的体积亏损相关。  相似文献   
117.
关岭生物群的生活环境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尚彦 《地质学报》2006,80(4):481-490
产于贵州关岭县新铺乡的上三叠统小凹组底部的关岭生物群,主要由海生爬行类(鱼龙、海龙、鳍龙、盾齿龙等)、海百合、菊石、双壳、腕足、牙形刺、鱼类和植物组成,以保存完整精美、数量巨大的海生爬行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为标志。通过岩相和古地理分析,对关岭生物群的生活环境和演化可以得出两点结论。①关岭生物群生活在水流强度小、相对贫氧的凹向北西的陆缘海湾,离海岸最近的地方约10km。②关岭生物群发生、发展、消亡和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关岭生物群演化经历了几个演化阶段:离岸稍远的稳定碳酸盐台地环境,沉积形成竹杆坡组顶部;一次规模较大的海退,形成了竹杆坡组与小凹组岩层之间的突变;离岸较近的海水深浅变化频繁的海湾环境,沉积形成小凹组底部灰岩和含陆源碎屑灰岩互层段;离岸相对不远的比较稳定的海湾环境时期,关岭生物群就生活在这个时期;强烈动荡的海洋环境,沉积形成的是中厚厚层的具大量滑塌、搅动构造的灰岩层,关岭生物群受突如其来的灾难的影响,迁移到其他地方生息繁衍,结束了关岭生物群在该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8.
Researches were made of different continental-margin and intraplate basin systems in the Qinling mi-croplate in term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ion, geodynamics of basin formation,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rock facies, syntectonics in the basins, and the styles of ore accumulation in the basins.  相似文献   
119.
腐殖物质对污染物如有毒金属元素(如汞.铜和铅等)及有机污分子荧光染物(如多环芳烃,有下几农药等)具有络合或吸附作用,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及其迁侈途径.所以能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毒性。近年来,用分子荧光学研究两者间的这种作用过程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运用荧光偏振技术在腐殖物质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现状。荧光偏振的研究成果可加深对腐殖物质与污染机理的认识.能较精确地定量评估它们之间的作用强度.了解它们结合后的分子构型变化.有助于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120.
REE abundances in sulfides from the Huize Zn-Pb ore field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ICPMS after preconcentration. The REE abundances in 26 sulfide samples (including pyrite, galena and sphalerite) are very low, with the ~REE ranging from 1.6×10^-9 to 166.8×10^-9. Their LREE/HREE ratios range from 7.6 to 98, showing LREE enrichment relatively. The JEu values are below 1,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deposited from an Eu-depleted and reducing fluid-system. Similar to the ore-hosting carbonate strata, calcite separates from carbonate veinlets filling in the fractures or faults crosscutting the carbonate strata also show clear Eu-deple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arbonate veinlets and their parent fluid was possibly sourced from the strata and inherited the RE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strata. Therefore, REE-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sulfides and calcites, which were deposited from an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ystem,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arbonate strata, and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ore metals were mainly sourced from carbonate str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