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专著中未曾记载的植物群落类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海鹰  张立运  李卫 《干旱区地理》2003,26(4):413-419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1978)一书,限于当时的考察条件和成书较早,对下述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园叶桦(Betula rotunaifolia)、野巴旦(Aniygdalus ledebouriana)、银沙槐(Ammodendron argnteum)、准噶尔大戟(Euphorbia soongarica)、匍匐水柏枝(Myricaria prostrata)、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尖果沙枣(Elaeaguns oxycarp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硬叶苔草(Carex moocroftii)为建群种所形成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92.
Two stalagmites collected from the Shihua cave in the southwestern suburb of Beijing were dated by annual layer counting.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230 Th dating. Stable carbon isotope variation of stalagmites is dominated by plant cover change, which largely reflects climate change and monsoon variation. Oxygen isotope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intensity. The combina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can therefore be a proxy of plant cover change and monsoon variation. Our stable isotope results show that lower carbon isotope values of the stalagmites between 200 BC and AD 1000 probably imply dense plant cover and an episode dominated by humid summer monsoon. From ~1000 to AD 1450, the dominant monsoon alternated between the winter monsoon and the summer monsoon. Since ~AD 1450, a significant jump in carbon isotope ratios and increasing oxygen isotope ratios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dicating less plant cover and the probable dominance of dry winter monsoon.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93.
运用小波分析理论研究了Molodensky边值问题的计算方法,论证了该类问题的计算对于精化重力场模型的意义,即可以放弃考虑地球密度的各种重力改正。针对解析延拓法,证明g1项奇异积分在Chauchy主值意义下的存在性。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征,特别适用大范围计算g1项的值,这为精化重力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
南海北部时间系列沉降颗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建芳 Wong  HK 《地球化学》1997,26(6):47-56
通过对南海北部用大孔径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时间系列沉降颗粒样品中总有机碳,总氮,氨基酸与单糖组分以及叶绿素等有机组分的分析,揭示了南海颗粒物质中有机组分的主要特征,表明沉降颗粒物质中有机质主要来自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并进一步推断季风对南海北部沉降颗粒物质通量及有机组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INTRODUCTIONTheconceptofpressurecompartmentwasdevelopedpri-marilybyD.E.PowleyandJ.S.Bradleyintheearly1970s,whohaveusedthiside...  相似文献   
96.
海清 《海洋测绘》2007,27(5):31-33
阐述了应用椭球变换的方法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某山区道路为例,分别运用椭球膨胀法、椭球平移法、椭球变形法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对这些方法建立的独立坐标系的投影变形值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三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叶绿素a作为一项重要的水质安全评价指标,其浓度的准确监测对水产行业发展、水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饮水安全等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对地观测卫星传感器空间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在河流水质时空变化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河流水体为研究对象,同步采集了水体反射光谱和水样,并在实验室对叶绿素a、浊度等水质参数进行测定。首先,基于光谱波段对叶绿素a浓度的敏感性分析,构建了多种光谱指数模型;然后,提出以4.50 mg/m3作为水体叶绿素a浓度分级阈值,利用三波段半分析模型因子D3B与叶绿素a的线性关系建立水体叶绿素a浓度分级标准,进而对比评估了11种经验、半分析模型分别在全部样本数据集和两级叶绿素a浓度数据集中的精度表现;其次,根据各模型精度结果选用三波段半分析模型D3B和蓝绿波段比模型OC2V4,组成叶绿素a分级反演算法OC2-D3B,其精度(R2=0.96,RMSE=0.32 mg/m3,MAE=0.24 mg/m3,MRE=5.71%)相比以上2种单一算法提高了50%以上;最后,本文利用Sentinel-2影像,对湿地河流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时序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到该水域夏季叶绿素a含量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结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气温相比其他环境因子对水体Chl-a浓度的控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8.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关系.富碱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其源区是喜马拉雅期印-亚碰撞造山造成的软流圈向东挤出江聚使大规模走滑断裂活化,诱发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壳幔过渡层,成岩年龄可分为第一期(65~59Ma)、第二期(36~32Ma)、第三期(26~24Ma)和最晚期(3.8~3.6Ma)等4期,其中第二、三期与富碱岩带北段的两期岩浆集中活动时期基本吻合,形成的斑岩对金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三个矿床类型和七个矿床亚类,即与喜马拉雅早-中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Ⅰ),包括接触带夕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充填型(及熔浆型)金多金属矿床;与喜马拉雅第三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Ⅱ),包括爆破角砾岩型和叠加热液改造型金多金属矿床;以及与喜马拉雅期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Ⅲ),包括古砂矿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床.Ⅰ、Ⅱ类型矿床受富碱斑岩及伴生的NE到NNE向断裂控制,赋存于富碱斑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的层间破碎带或构造裂隙带中,在成因和空间上与斑岩及隐爆角砾岩等密切有行关.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围岩地层只是提供了成矿的空间,不同类型的矿体之间呈"贯通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先期形成矿床明显受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但矿化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仍表现为以斑岩为中心,存在CuAu(Mo)多金属→FeCuAuPbZn多金属→AuPbZnAg多金属的分带特征.从最早期含金铁矿床形成之后,原生金矿的次生富集和表生成矿作用就已开始,并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其中,古红色粘土型金矿床的成矿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到渐新世,河-湖相古砂金矿床形成于23~5Ma期间,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金矿床可从始新世一直延续至今.通过与区域斑岩成岩成矿演化时序的对比,提出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上的众多矿床一样,北衙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也是喜马拉雅期印-亚陆陆碰撞造山带成岩成矿作用在东南缘构造转换带的远程效应,记录了印-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详细过程.因而,该矿田深部及外围地区,仍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盐源-丽江断裂带可能也是一条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联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富碱斑岩成矿带.  相似文献   
99.
郭帷  谢海涛  王旭  海伦 《湖北气象》2022,41(1):101-108
基于1981—2019年新疆北疆38个县(市)出现的1394次暴雨洪涝灾害事件,以暴雨洪涝灾害出现次数、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死亡牲畜数、农作物受灾面积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构建暴雨洪涝灾损指数,分析近39 a北疆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疆暴雨洪涝灾害高发区位于博州、伊犁河谷和阿勒泰地区,危害性严重等级以上的暴雨洪涝灾害分布在伊犁河谷和阿勒泰地区,特重等级的暴雨洪涝灾害则集中发生在伊犁河谷的霍城、伊宁、巩留、尼勒克和新源等县;暴雨洪涝灾害出现次数及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的月变化呈单峰型,而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死亡牲畜数则呈双峰型;年暴雨洪涝灾害出现次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年度灾损指数呈弱的增加趋势,但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灾害强度不断加强.大雨以上日数和暴雨以上日数是影响北疆暴雨洪涝灾害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海洋  龙爱华  张沛  邓晓雅  李扬 《冰川冻土》2019,41(2):494-503
水资源紧缺是限制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正确评估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机制,可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1988-2015年的长系列数据,分别计算出历年北疆、南疆、东疆典型作物(小麦、棉花)生产水足迹,并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定量分析气象因素(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年均温度、年均风速、年均湿度)和技术因素(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化肥施用折纯量)对作物生产水足迹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 1988年至2015年,东疆小麦、棉花生产水足迹显著高于北疆和南疆,在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下,各地区典型作物生产水足迹逐年降低,其中技术进步对新疆典型作物单产水足迹影响显著高于气候因素,是驱动新疆各地区典型作物生产水足迹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区尺度上,北疆、南疆、东疆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发展均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总体来看,北疆气候条件最适宜作物生长,东疆气候最为恶劣,北疆、南疆农业技术发展速率整体上高于东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