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9篇
  免费   3011篇
  国内免费   4061篇
测绘学   1873篇
大气科学   2182篇
地球物理   2702篇
地质学   7876篇
海洋学   1933篇
天文学   232篇
综合类   1124篇
自然地理   202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846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750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782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933篇
  2012年   984篇
  2011年   991篇
  2010年   945篇
  2009年   951篇
  2008年   968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692篇
  2001年   566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富钴结壳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我国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底两个海山获得的富钴结壳资料进行分形研究后发现,富钴结壳的分布具有变维分形分布的特点,结壳丰度呈二阶累计和分形分布,结壳厚度呈多阶不定累计和分形分布,通过计算得到了它们各自的分维数,进而对两个海山的结壳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2.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TAV的变化与ENSO事件、东亚冬季风和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南海波高熵和风速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风速的统计分布,给出了有因次风速熵和无因次风速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用GEOSAT高度计1986年11月-1989年2月的有效波高和风速的资料,计算,分析了南海海域上的波高熵,风速熵,给出它们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不同随机量的无因次熵,即随机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4.
采用连续培养技术研究汞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当长时间接触含HgCl_2(范围5~25μg/dm~3)的培养介质中,得到结果表明,藻的生长速率随汞浓度增加而降低,细胞所排泄的有机物增加,对细胞中Chl-a的含量有一定程度影响,并抑制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在最初的2—4天中,汞对生物化学过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5.
对虾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由典型发病症状对虾的胃、腮、肝胰腺、中肠、游泳足、肌内和心脏等器官和组织中成功地检测到病毒.不同组织和器官经扩增得到的信号强弱不同:病虾的胃扩增得到的信号最强,中肠、肌肉、心脏和游泳足次之,腮和肝胰腺信号最弱,说明病毒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数量及感染程度不同.在对虾发病前及发病后,用二次PCR还能检测表面不发病呈隐性感染状态的对虾携带的病毒;而对野生健康虾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是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快速、灵敏而准确的方法,对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高健康对虾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Using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NOAA satellite-obser ve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ummer monsoon and intraseasonal (30-60 d) oscillation (ISO) have been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iton. Using the 16 a time series of filtered OLR averaged over the SCS, an index is defined to define ““onset events““ over the SCS on the ISO time scales. Of the 16 a examined here, 10 shows a strong ISO signal in the onset of monsoon convection over the SCS. In these cases, the ISO initially suppresses the seasonal development of southwesterly and cyclonic circulation over the SCS before the ISO onset. As the ISO propagates northeastward, the low frequency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occurs in the SCS and the low frequency southwesterly wind and convection over here dramatically intensify. The northeast progression of the ISO anomaleis plays a role in the initial suppression and then acceleration of the seasonal cycle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77.
叙述了目前海水现场水色测量的弊端 ,指出数字化海洋水色的潜在应用价值 ;根据色度学及色度学的三原色基本理论 ,确定海洋现场水色的色度要素 ,使海洋现场水色标号统一为物理学中严格的颜色物理量。结合 1 996年渤海水域光谱反射测量 ,对渤海水域 4个典型站位的反射光谱做了水色色度分析 ,并进行了 2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78.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厦门海湾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桂兰  孙飒梅  曾良杰  庄世坚 《台湾海峡》2003,22(2):242-247,T003
对于局部区域研究,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及其影像的智能化处理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新手段.本文以IKONOS遥感影像在厦门海湾的应用为例,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应用于海湾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应用技术.通过分析高分辨率影像地物特征,提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重要处理技术:采用不同缩放尺度进行分类和利用空间特征及纹理结构进行专题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79.
科学大洋钻探与深部生物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活动性的证据到90年代大洋钻探计划(ODP)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深部生物的存在证据,并成为即将启动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一个优先研究领域,深部生物圈成为科学大洋钻探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同时它也将有效地促进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80.
Gene specific primers and DNA probe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18S rDNA cloned from the red tide alga Thalassiosira rotula. A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FQ-PCR)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rotula. The RFQ-PCR assay data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RFQ-PCR quite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with the light microscope (LM) counting method,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RFQ-PCR could be a useful method for red tide alga de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