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9篇
  免费   2813篇
  国内免费   4292篇
测绘学   2386篇
大气科学   1895篇
地球物理   1869篇
地质学   7136篇
海洋学   2919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1024篇
自然地理   180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720篇
  2021年   886篇
  2020年   757篇
  2019年   837篇
  2018年   708篇
  2017年   666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1040篇
  2012年   1118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1095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1095篇
  2007年   964篇
  2006年   1079篇
  2005年   796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采用机械法、酶消化法和灌注冷消化结合机械法对孔鳐胰脏细胞进行分散,并以台盼蓝染色法测定活细胞率,评价细胞分散后的生长状态.在细胞分散后对孔鳐胰脏细胞用腺病毒载体和阳离子多聚物进行外源基因的转染.实验结果表明,灌注冷消化结合机械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活细胞率,胰脏细胞可以正常生长并表达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142.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143.
主要根据1992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的“南海环流试验”的调查资料,并引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82年7月、1985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的调查资料、黑潮合作调查(CSK)的资料,通过温、盐度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动力计算结果,指出夏季在南海东沙群岛北侧存在着一偏西向海流,它的流动路径与文献[5-7]中所说的南海黑潮分支的流动路径显著不同。对夏季南海海流的三维数值模拟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4.
厦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系不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厦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得到11种核素238U2、34Th2、26Ra2、22Rn2、10Pb2、28Ra2、28Ac2、28Th2、24Ra2、12Pb、40K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2、82.7、32.4、28.9、94.2、69.3、57.1、71.6、64.0、71.4、692Bq/kg.结果表明潮间带沉积物中天然放射系不平衡,其中234Th相对于238U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2Rn相对于226Ra2、28Ac相对于228Ra2、24Ra相对于228Th亏损.  相似文献   
145.
营养盐水平对四种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4种海洋浮游硅藻(牟勒氏角毛藻、海链藻、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培养在改进的f/2培养基中,研究了不同氮、磷和硅营养水平对它们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具有种间特异性,角毛藻和海链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主要在静止期,而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在指数生长期前期和静止期都能生产和分泌较高的胞外多糖;培养液中低浓度磷减少了4种硅藻在静止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增加了角毛藻在生长期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氮浓度的降低增加了三角褐指藻在指数生长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减少了其他3种藻类胞外多糖的产量;硅浓度的降低对4种硅藻胞外多糖的产量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静止期胞外多糖的生产.本研究表明,营养盐水平对硅藻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因种类和细胞所处生长期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6.
对山东半岛南海岸3个地点虾池内的蟹类组成、分布和携带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敌百虫和次氯酸钠对天津厚蟹(Helicana fridens)进行了杀灭试验。发现虾池内的蟹类组成相对简单,蟹洞分布 85%集中在水位线以上 100 cm至水位线下 30 cm区域内;敌百虫对天津厚蟹的 96 h半致死浓度 LTD_(50)(96 h)=1.25×10~(-6),96 h全部将天津厚蟹杀死的浓度为 2.75×10~(-6);次氯酸钠(以有效氯计)对天津厚蟹的 72 h半致死浓度为 LTD_(50)(72 h)=63.8×10~(-6),72 h内将天津厚蟹全部杀死的浓度为 111.1×10~(-6)。  相似文献   
147.
以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对象,从化学角度研究了加入高浓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μmol/L NO对微藻生长有促进作用;7,14,28和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抑制作用,并且NO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2)每天一次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微藻生长周期缩短。藻的生长曲线由S型变成峰型;加入42μmol/L NO,在100 h内完全抑制了微藻的生长。(3)通过进一步检测外加NO在藻液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种不同加入方式时,1.4μmol/L NO对藻生长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这是由于NO的不断衰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8.
综合了多个沉积物声学测量的实验方案,提出适合研究柱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方案。对黏土质粉砂的物理性质和声学性质作了相关处理,得到了在高、低两种测量频率下该类型沉积物的波形特性、频谱特性和与沉积颗粒因素有关的孔隙度对声衰减比的影响。进一步作了相应的回归分析,低频时方差为0.169—0.175,高频时方差为0.029—0.032,尝试总结出黏土质粉砂类型沉积物在两种频率下的声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9.
在分析当前现有的网络地图发布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了目前大多数GIS厂商都使用的网络地图发布技术——栅格图像,为了克服该技术存在的交互能力弱的问题,引入ASP.NET服务器组件技术来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Web发布。重点介绍了ASP.NET服务器端组件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基于ASP.NET服务器端组件的网络地图发布技术的体系结构,并提供了其原型系统来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0.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提取2种鱼的基因组DNA,经EcoR Ⅰ和Mse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加接头,从16对选扩引物组合中选出3对扩增结果较好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PAGE胶电泳、银染,检测其多态性。3对引物在2种罗非鱼的4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9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0.9%,2个群体的多态性条带比例分别为71.6%和52.4%。根据Nei氏(1978)统计分析得出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相似系数为0.765。荷那龙罗非鱼的为0,821,表明2个罗非鱼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些。2种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79,推测该杂交组合可能具有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