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968篇
测绘学   432篇
大气科学   419篇
地球物理   438篇
地质学   1604篇
海洋学   608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兴化湾西岸潮间带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分布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7年8月31日采集于福建兴化湾西岸的潮间带沉积物岩心样品,用γ谱方法测量了其放射性核素含量,对岩心中核素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估算了研究区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探讨了沉积物的物源,结果表明:(1) 238U、228Th、228Ra、226Ra、210Pb、137Cs和40K的含量分别为35.0~60.6、52.6~69.3、49.0~66.5、22.7~36.2、26.3~84.8、0.5~1.3和775~831 Bq/kg;(2) 用238U、226Ra、137Cs和40K作为示踪剂进行物源分析发现,兴化湾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源于邻近的福州和莆田地区的土壤,所占比率分别为54%和46%;(3) 用210Pbex和137Cs方法估算得兴化湾西岸潮间带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38 cm/a和0.36 cm/a.岩心中210Pbex分布表明,自20世纪末,研究区潮间带沉积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962.
研究了隐非齐次马尔可夫模型的混合性,首先给出并证明了非齐次马尔可夫链满足混合性的充分条件,然后将所得结果推广到了隐非齐次马尔可夫模型上,对进一步研究隐马尔可大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且能为实际问题如弱相依随机变量的建模、发音过程、神经生理学和生物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3.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26,Z-61,Z-81,Z-17的子3代(F3)与野生型对照组进行遗传性状的比较,旨在筛选耐高温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培养40 d,人工选育的4个新品系丝状体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Z-26丝状体生长较快,Z-61在29℃下较易成熟,95%的营养藻丝发育成孢子囊枝,Z-17只有30%形成孢子囊枝;(2)Z-26和Z-61品系的叶状体在30℃下培养10 d,虽然藻体变白,但没有死亡,此时将其移至21℃下恢复培养3~4 d,藻体逐渐恢复为原有的色泽;(3)Z-81和Z-17的叶状体在29℃下培养7~10 d,虽然藻体发白但尚未死亡,移至21℃下培养基本可恢复正常,但在30℃下培养10 d,藻体腐烂不可恢复;(4)野生型对照组不耐高温,藻体在27℃下培养5 d就腐烂死亡,人工选育的4个品系耐受高温的幅度比野生型对照组高1~3℃;(5)4个品系叶状体在26~28℃温度下培养10 d后,其主要的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21℃培养下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短时间的高温培养并不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964.
采用生长曲线法测定了河流弧菌在牙鲆表皮、鳃和肠粘液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在3种粘液中都能生长,生长前期符合Logistic模型,然后进入Gompertz模型,在鳃粘液中的生长量高于肠粘液和表皮粘液。采用毛细管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牙鲆3种粘液的趋化作用,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牙鲆3种粘液具有较强的趋化应答,在粘液总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弧菌对牙鲆鳃粘液的趋化应答显著强于对表皮粘液的趋化应答(P〈0.05),而对肠粘液的趋化应答极显著低于对鳃粘液和表皮粘液的趋化应答(P〈0.01)。采用^3H—TdR示踪法进行了河流弧菌对牙鲆3种粘液的粘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和鳃粘液的粘附率较高,而对肠粘液的粘附率较低,特别是孵育30、60和90min时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和鳃粘液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对肠粘液的粘附率(P〈0.05)。这些结果表明,河流弧菌能够在牙鲆粘液,尤其是鳃粘液中生长和定植,有利于其进一步感染、致病。  相似文献   
965.
3维地理空间表达和描述的地理要素,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维布景作为地理空间信息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针对特定需求,实现空间地理现象的灵活配置和合理化布设,满足人们对地理要素与环境认知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服务.此处描述了地理空间中3维布景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空间信息布景所涉及的5项关键技术,包括插件式软件架构、渲染引擎、数据结构与索引、海量数据调度和3维符号化配置;通过软件平台的开发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966.
姬鹏  张承慧  李俊 《海洋预报》2008,25(2):64-73
有害藻华监测数据具有复杂性、数据来源的多源性、数据平台异构、数据格式不规范等特点.而XML具有可扩展性、简单性、开放性、互操作性及支持多国语言等优势.基于此,运用XML技术建立了有害藻华监测数据交换机制模型HABML,有效解决了有害藻华监测数据的管理、传输及交换等问题,为有害藻华的高效预警奠定了基础.同时,将对FCM聚类分析算法进行改进,引入到有害藻华灾害预警中,直观地反映了海洋要素样本的分布规律,为有害藻华的灾害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7.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生型坛紫菜(♀)和经过人工诱变选育获得的红色型(♂)坛紫菜进行杂交获得丝状体和叶状体,从中挑选5株具有一定生长优势和其它经济性状的藻体分别进行体细胞克隆和丝状体培育,获得5个性状稳定的子代品系(品系A,B,C,D,E)。然后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杂交亲本及这5个子代品系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从67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1条能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共得到366个扩增位点,其中34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4.8%,扩增的条带大小在400~4 000 bp之间。通过对扩增带谱的统计分析,发现5个坛紫菜杂种子代品系同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相似性平均值分别为0.519 1和0.555 1,都明显低于两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0.6120;并且5个杂种子代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550 1,期望杂合度0.320 0,Shannon多样性指数0.472 0都要明显高于两亲本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390 7,期望杂合度0.195 4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0.270 8。由此表明杂交使得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杂种优势。从扩增带谱的统计结果,还可看出5个杂种子代同两亲本的遗传距离不是对等的,全部都稍偏向母本,聚类分析结果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说明细胞质基因在坛紫菜遗传性状的表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对ISSR技术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8.
利用湖泊沉积物中Rb/Sr值来反映受古气候制约的流域陆地化学风化率的变化,并恢复了岱海近400a以来以小冰期为特征的、具有100a准周期(经谱分析)的气候波动历史。通过磁化率、粘土矿物含量和种类的综合分析,确证了湖泊沉积物Rb/Sr值的变化可以用来重建流域内化学风化率与其相应的古气候演化过程,是湖泊沉积记录中具有比磁化率更明显气候意义的有效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969.
廖坊水利水利枢纽是抚河流域规划中的开发项目。为了确保农田继续耕种,本文对廖坊水利枢纽工程的浸没范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堤基和堤身内设置防渗墙,在城区和农田内设置排水沟,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采用地下水源,并对防渗墙的厚度和渗透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70.
纪春华 《吉林地质》2001,20(2):18-22
大蒲河地区地处龙岗地块北缘活动带内,发育四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总体呈北西向平行带状展布,分别形成于不同时期,发育在不同的地质体中。其运动学特征以左旋斜滑为主,兼有左旋斜冲和右旋斜冲特征,均为地壳中部层次绿片岩相条件下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