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薄片分析以及X-衍射等资料,结合元素俘获(ECS)测井解释所获得的岩石矿物组合特征,从层序界面对成岩特征的控制以及不同基准面旋回内的成岩作用发育规律两个方面分别对川中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可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须二段、须四段底部的层序界面之下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普遍增加,而界面之上的砂体普遍见溶蚀现象,储层物性相对变好。须四段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时期形成的沉积物颗粒粒度较粗、泥质含量低、砂体厚度大、连通性好,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容易得到保存,再加上受到层序界面所控制的有机酸性水溶蚀作用的影响,有利于次生孔隙的产生。而基准面下降期,砂体的连通性变差、泥质夹层增多,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不易保留同时也不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产生,因而物性最差。须二段总体也具此规律,但由于其埋藏更深,经历成岩作用更为复杂,因此并不如须四段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优质储层追踪对比及预测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成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熊发挥  杨经绥  巴登珠  高健  来盛民  张岚 《地质学报》2016,90(11):3099-311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加查县杰莎岩体主要由蚀变较强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豆荚状铬铁矿组成。铬铁矿矿体呈东西向,倾向北西,矿体的围岩为纯橄岩及方辉橄榄岩,长20~40m,宽1~3m。镜下特征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铬铁矿中铬尖晶石的Cr#=67.9~88.5,Mg#值变化在64.6~68.2之间,TiO2含量为0.06%~0.18%,Al2O3含量为13.1%~16.5%,表明杰莎铬铁矿为高铬型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杰莎岩体既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特征,也具有岛弧地幔橄榄岩的特点。并且依据铬尖晶石-橄榄石/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识别出杰莎岩体至少经历了2期过程,包括早期部分熔融(20%~30%)和晚期的岩石/熔体反应作用(35%)。因此,杰莎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可能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其他岩体一样,经历了洋中脊及俯冲带的多阶段叠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南中国海10 m风和海面动态粗糙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鑫  王德立  江崟  蔡然  高瑞泉 《气象》2016,42(12):1531-1539
根据海面粗糙度(z_0)与海面10 m风速的关系,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海上10 m风速求解算法。通过和ERA-Interim风速比较,发现用这种动态z_0法订正的风速比固定z_0法更接近ERA-Interim风速,相关性更好。基于这种动态z_0法,利用南中国海两个海上平台站的资料,计算得到近4年逐时10 m风速及对应的动态粗糙度。分析发现风速主要集中在3~13 m·s~(-1),4—9月平均风速较小,从10月到次年3月平均风速较大。从风速日变化来看,14—17时风速达到最小;06一09时达到最大。另外,z_0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与风速变化一致。分析了台风韦森特中心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说明订正后的风速及z0_0符合实际观测值。  相似文献   
994.
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研究及勘查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军  赖中信  莫济海  胡飞  阳卫 《矿床地质》2016,35(5):1047-1061
文章通过岩石学、主微量地球化学、岩脉定年和实际勘查成果的对比研究,表明下庄矿田的中基性岩脉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岩性上没有专属性。通过对中基性岩脉进行U_Pb锆石同位素测年,发现"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时代与中基性岩脉成岩时代存在着巨大的矿岩时差,岩脉成岩过程中不能为铀成矿提供热源及矿化剂CO_2。对流体作用敏感的U/Th、Pb/Ce、Ba/La、Cs/Rb比值和对流体作用不敏感元素Ce/Yb比值研究为"交点"型铀成矿存在地幔流体作用提供了佐证;通过Fe~(3+)、Fe~(2+)、K_2O、Na_2O和Al_2O_3等与SiO_2线性关系的研究表明,矿化与硅化和碱交代关系密切,与其他常量元素的关系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中基性岩脉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构造裂隙的控制实现,所谓的"交点"控矿本质是硅化带型铀矿化通过"界面效应"控矿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本质是由于不同岩浆岩的产状和机械强度有所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95.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床是豫西地区近年来通过勘查找矿评价出来的大型金矿床,该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地层,受断裂构造控制,与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可分为陡倾切层断裂和缓倾层间破碎带2种类型,缓倾层间破碎带是最重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也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石英的δ~(18)OV_SMOW值变化于10.1‰~14.4‰,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于-1.3‰~7.3‰,δD变化于-95‰~-81‰;矿石硫同位素分析显示,δ~(34)S值变化于-7.7‰~-1.4‰;矿石铅同位素分析显示,206Pb/204Pb变化于16.990~18.761,207Pb/204Pb变化于15.368~15.622,208Pb/204Pb变化于37.471~38.730。研究结果表明,槐树坪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成矿主阶段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较多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直接或间接)太华群地层。该矿床的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变形、变质作用的预富集,并于中生代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大规模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96.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省,也是块状硫化物矿床三大主要成矿省之一。保山地区位于“三江”“蜂腰”构造南部散开端,因其在地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构造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们并未把该区作为探寻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点。最近,通过对保山北部核桃坪矿集区的初步研究,发现该区的矿床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典型特征,并存在多元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对凤凰山矿田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凤凰山复式岩体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所组成,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斑岩型成矿作用.并对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化的大地构造背景、围岩、蚀变特征、控矿构造以及矿石类型进行了阐述.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对凤凰山铜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经历了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多种矿化型式,矿床成因属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复合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98.
藏南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南江孜—哲古一带广泛分布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产出的基性—中基性岩墙群,它们是新特提斯洋晚期发生大规模扩张的产物。本文对这些基性岩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研究。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略为富集LREE,Eu的亏损不明显,表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较弱;LILE的富集和HFSE的亏损均不明显,所有样品均以相对富集Ta、Ce和亏损La、Y和Yb为特点。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和207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较小,分别为18.330~18.717和15.504~15.674;而208Pb/204Pb值和μ值相对变化较大,分别为37.664~39.156和9.296~9.931;初始87Sr/86Sr值变化范围较大,为0.7044~0.7105;岩石的εNd(t)值变化范围为-4.49~ 6.77,绝大多数为正值。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藏南地区基性岩墙群可能是由来自亏损地幔源的岩浆与来自富集地幔源(EM)的岩浆混合的产物,其快速侵位造成岩浆分异作用较差,而岩浆的不均匀混合导致LILE富集与HFSE亏损均不明显,并产生较大的初始87Sr/86Sr比...  相似文献   
999.
高速公路下伏多层倾斜采空区危害性评价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空区的危害性评价是矿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难题之一。应用二维及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某高速公路下伏一多层倾斜复杂地质条件老采空区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层倾斜采空区对路基的危害性严重,必须对公路路基影响范围内的采空区部位进行处治。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