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9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1066篇
测绘学   513篇
大气科学   743篇
地球物理   807篇
地质学   1892篇
海洋学   494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49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1998年6月对广东省红海湾海水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调查,阐述了海水中溶解氧、盐度、pH值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及海水pH值随温度由北(除15 ̄17号站)向南(除6号站)增高而增高。同时证实了光合作用是导致溶解氧含量和pH值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与盐度呈密度的负相关,浮游植物总量随营养盐由北向南降低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2.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海东北部上陆坡处所取的D孔柱样进行硅藻分析,结合粒度与碎屑矿物分析结果,探讨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粒度与硅藻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共同显示D孔柱样可分为上下两层.上表层(0~2 cm)的砂质沉积层为冰后期海进过程改造的晚更新世残留沉积层,即变余沉积;下层(2~130 cm)主要是末次冰期形成的浅海沉积.整个柱样可反映出海洋同位素MIS 4期海退至MIS 3期海进与MIS 2期海退至冰后期海进的沉积变化韵律.  相似文献   
33.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34.
由我国北方的寒潮或冷空气所引起的渤海风潮,按文献的分析,该属于“超浅海风暴潮”类型.以渤海风潮为例,按超浅海风暴潮理论进行数值计算,不仅对该理论是一有力的检验,且对探讨渤海风潮的机制和预报也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将冷锋所造成的大风风场重现在计算网格上,在现场海面风资料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显然是一较难的课题.本文仅就发生渤海风潮时,渤海上空风场的几个主要力学特征,设计了几个理论模式风应力场,对渤海风潮进行了数值计算,以期获得全过程概貌及主要特征.计算结果达到了这一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5.
秦松 《海洋与湖沼》1993,24(6):656-663
根据1992年8月30日-9月4日在日本名古层如开的第九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上交流的以藻类为材料的研究论文,综述了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这些成果体现了光合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蕴含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表明类分子遗传学不仅是藻类学研究领域的带头学科,而且已经活跃在光合作用等重大生物学问题研究的前沿;反映了藻类分子遗传学向解决生物学重大问题和推动藻类资料开发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6.
秦曾灏 《海洋学报》1980,2(3):24-37
近十余年来,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这一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海-气边界层结构以及通过海面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输送机制的研究到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还从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观点探索了风暴潮预报的新的可能途径[2]。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海面以及海-气边界层的物理量的小尺度输送机制迄未得到澄清,企图从本质上改善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37.
广西地区文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广西的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筛选的60个引物中,23个呈阳性反应,其中10个引物可产生105条稳定、清晰的带。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995,0.2039,0.1773,0.1936;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86.32%,90.63%,81.05%,88.00%,4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0~0.070之间,相邻种群的遗传差距较小。除犀牛角种群以外,其它3个种群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8.
徐映深  高中和 《台湾海峡》1992,11(4):368-371
上元-坑园牡蛎礁位于高潮位以下3m,主要成分为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其~(14)C年龄为3043±82a,B.P.。据此推算出罗源湾一带海岸处于缓慢上升状态,速率为1.15mm/a。根据上元-坑园牡蛎礁的上述特征,并结合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的表现,作者认为这一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以“陆动型”海平面变化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9.
渤海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秦蕴珊  李凡 《海洋学报》1982,4(2):191-200
陆源悬浮体是边缘海海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所以,悬浮体(suspended matter)的调查研究是解决边缘海海底沉积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我们研究河口附近海域以及海底沉积物的通量平衡过程时,也必须对悬浮体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等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0.
吉林省各地区根据其地理特点及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制定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以适应本地区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本文仅以通化市东昌区和二道江区为工作区域论述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以供各地区土地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