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63篇
  免费   7047篇
  国内免费   9281篇
测绘学   2899篇
大气科学   8203篇
地球物理   9748篇
地质学   18889篇
海洋学   4459篇
天文学   1703篇
综合类   4298篇
自然地理   509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1676篇
  2021年   1845篇
  2020年   1555篇
  2019年   1832篇
  2018年   2096篇
  2017年   1917篇
  2016年   2249篇
  2015年   1940篇
  2014年   2369篇
  2013年   2285篇
  2012年   2208篇
  2011年   2360篇
  2010年   2400篇
  2009年   2296篇
  2008年   2146篇
  2007年   2048篇
  2006年   1586篇
  2005年   1467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166篇
  2002年   1124篇
  2001年   1153篇
  2000年   1335篇
  1999年   1789篇
  1998年   1450篇
  1997年   1401篇
  1996年   1271篇
  1995年   1115篇
  1994年   1036篇
  1993年   902篇
  1992年   706篇
  1991年   562篇
  1990年   418篇
  1989年   374篇
  1988年   352篇
  1987年   196篇
  1986年   181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126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78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1篇
  1958年   3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岩石组合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地块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边界分别为康西瓦—苏巴什华力西期缝合带和库地—其曼于特加里东期缝合带。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分布于西昆仑地块东部,主要由一套海相火山岩和浅海陆棚相细碎屑岩组成,并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通过1:25万《于田一伯力克幅)区调工作,将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厘定为下古生界奥陶—志留系,认为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活动边缘。  相似文献   
942.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943.
岫岩-海城5.4级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解与记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n、Pg初始波初动符号,利用乌尔夫网上半球投影,用作图方法求解了岫岩-海城震区(1999年1月-1999年11月29日)主震前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ML≥2.5)的41个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结合前震记录的某些特征,对主震前应力方向的时空变化,震源错动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44.
就如何利用数据库,结合Java、XML等手段对震源参数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给出了一些在一个实际系统中实现了的例子。  相似文献   
945.
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测试和计算,分析了高压输出电线等干扰源对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对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现状,及今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46.
最大熵原理与地震频度-震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利华 《地震地质》2003,25(2):260-265
地震是一种随机事件 ,它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可以用熵来进行描述。地震以最无序的方式在各地发生 ,意味着地震熵达到了极大值。古登堡 (Gutenberg)和里克特 (Richter)根据资料和经验得出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式实际上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当地震熵取极大值时得到的一种负指数分布。文中从最大熵原理得出了同一形式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 ,使它的来源从理论上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947.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3.3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25m到400m的逐渐增加,除斑块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其中聚集度和集合度没有尺度转折点,其他指数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对比分析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1)尺度转折点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2)尺度转折点与研究图件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所发生的第一次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3)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延河流域1:250000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70~90m,1:500000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90~120m.  相似文献   
948.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7级以上大地震 ,其释放能量占全部总能量的 95 %以上 ,表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强地震。从活动地块的整体来看 ,强震活动不仅显示出显著的韵律性特征 ,而且其高、低起伏基本上与中国大陆地区一致 ,只是强震活跃时段有时稍长于中国大陆。各轮回强震活动都有各自活动的主体地区 ,反映了不同活跃期内地块的不同活动方式。文中还从现今地壳运动角度 ,讨论了活动地块运动速率与强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949.
2-D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and vp/vs are obtained by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wave data from Maqen-Jingbian deep seismic sounding(DSS)profil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exist obvious differences in 2-D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nd vp/vs ratio structure along the profile.The S-wave velocities are low and vp/vs ration is high for the westem section of the profile and Haiyuan region,while they are normal for the middle and eastern sections.The changes in lithologic characters of two major anomalous zone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lateral variation of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nd vp/vs ratio structur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occurrence of the Haiyuan strong earthquak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ectonic activities,but also to lithologic characters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950.
Introduction Receiver func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studying S wave velocity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for about 20 years (Owens, et al, 1987; LIU, et al, 1996), which is a time series ob-tained by the deconvolution of vertical component from horizontal component for teleseismic P waveform. Receiver function represents the teleseismic P plane wave respons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seismic station, from which the source and propagation effects are removed. Receiver fun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