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篇
  免费   1041篇
  国内免费   1303篇
测绘学   329篇
大气科学   1182篇
地球物理   1045篇
地质学   2856篇
海洋学   574篇
天文学   250篇
综合类   473篇
自然地理   66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
功能—技术矩阵,经众多工作者的努力研究,已渐趋成熟与实用。但如何利用功能—技术矩阵构造在广义现代设计领域中适用的科学模式,解决多学科设计方案的组成与评价问题,还存在薄弱环节。本文利用“使用价值分析优化”的概念,从设计方案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协调统一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实现了功能—技术矩阵可行优化组合链的组成与评价,弥补了以往的缺陷。  相似文献   
83.
Threshold velocity for wind erosion: the effects of porous fenc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orous fence is a kind of artificial windbreak that has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threshold wind velociti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downwind from porous fenc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movement observed to assess their shelter effect. It is found that the fence’s porosity is the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resulting shelter effect. The area near a fence can be typically classified into five regions, each with a different mode of particle movement. Dense fences, and especially solid fences, favor the accumulation of sand upwind of the fences. Fences with porosities of 0.3–0.4 produce the maximum threshold wind velocity; those with porosities of 0.3–0.6 (depending on the fence height) provide the maximum effective shelter distance.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fence porosities of 0.3–0.4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previous research are the most effective for abating wind erosion.  相似文献   
84.
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降水、坡度、植被、土地利用、土壤类型、人口、高程等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空间主成分评价模型Pi=0.78X1+0.06X2+0.05X3+0.04X4,将研究区分为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强险型和极险型五种类型,较为准确地得到了危险度综合评价结果。因此,空间主成分分析模型,在土壤侵蚀危险程度评价方面的应用较为成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5.
Mongolian gerbils (Meriones unguiculatus) and Daurian pikas (Ochotona dauurica) are two key small mammal spec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China. Mongolian gerbils displayed density-dependent population growth, but the time lag of density dependence was short and within season. The spring–autum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population density in Mongolian gerbils of the Erdos desert grasslands. The autumn–spring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Mongolian gerbils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winter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had stronger effects on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gerbils during the non-breeding season. The monthly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Daurian pika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population density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Daurian pikas select habitats with tall plants.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enhances plant production and increases the height of plant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his enhancement of plant height might increase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Daurian pikas. Mongolian gerbils live in short grasslands. Increased winter precipitation might result in higher winter mortality of Mongolia gerbils, or taller plants might supress gerbil population growth in wet years. Therefore, responses of small mammal species to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depend on the life history of small mammals and changes in vegetation induced by climatic changes.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清水河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埋设在青藏铁路路基中两个断面内的6条沉降观测管3 a来的地基沉降变形资料,研究了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分析了填筑铁路路基对下伏多年冻土融化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铁路路基也随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工后下沉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下降速率会逐渐下降,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停止下来,而且由于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的影响,路基向阳面与背阴面的变形有较大的差别,且在近南北向展布的路基上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7.
塔里木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古近纪是塔里木盆地由海向陆转化的时期。当时该区的海侵来自研究区西侧的古地中海分支,物源则主要是盆地北部的南天山以及南部的昆仑山,沉积中心在库车坳陷西部以及塔西南坳陷带的西部。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发育砾岩、砂岩、碳酸盐岩及膏盐岩,沉积环境有滨岸、漏湖、潮坪及扇三角洲等,塔西南坳陷以碳酸盐岩和膏岩为特征,从东到西发育开阔台地、近岸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等,二者之间即在塔北隆起及北部坳陷带位置为宽阔的古隆起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整个盆地以滨浅湖为主,发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塔西南坳陷虽然仍发育多个海相层,但海水的影响明显比始新世早期弱,当时主要古地理单元有海湾渴湖、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以扇三角洲为主的浅水环境到晚期的滨浅湖及海湾溻湖环境,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以热带-亚热带的干旱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88.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某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如煤炭资源的低效率应用、无序开采、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指出了我国煤炭资源管理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管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加大安全投入、加强煤炭矿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健全有偿使用资源法规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89.
用超声技术提取沉积物样品中松散结合态磷,并与振荡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结果与振荡提取结果大致相当。超声提取耗时短,操作简单易行,测试结果精密度为3.8%(RSD,n=7),可以替代振荡方法提取沉积物中的松散结合态磷。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甘肃西峰赵家川6.2~2.4MaB.P.红粘土地层的孢粉学研究,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显示该区在此阶段总体为干旱的草原环境,6.2~5.8MaB.P.为灌丛草原;5.8~4.2MaB.P.是稀疏森林草原,植被由大量中生性草本植物和少量喜湿性的乔木植物组成,反映当时气候相对湿润;4.2~2.4MaB.P.植被中旱生植物藜科和麻黄明显增多,反映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析认为研究区自6.2MaB.P.干旱草原环境的格局就已经形成。红粘土中孢粉记录的植被演化信息与青藏高原隆升有时代上的耦合性,也与北极冰盖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