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河岸带潜流层动态过程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岸带潜流层是河岸带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生态交错带,在水文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上含义不尽相同。河岸带潜流层具有复杂的垂向、横向、纵向结构特征,其边缘效应显著,表现为泥沙、水流、生物、环境化学因子之间的复杂动态过程,主要包括水动力动态过程、生态学过程、溶质循环与化学过程等。水动力动态过程是驱动条件,氧气浓度是生态过程、溶质循环和化学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在各动态过程的驱动下,河岸带潜流层具有调蓄洪水、削减污染、净化缓冲环境和提供适宜栖息地等功能。针对河岸带潜流层功能退化的问题,需开展健康诊断,明确致病机理,实施适宜的生态修复。未来中国在开展河岸带潜流层研究时,应根据中国河岸带特点,采用示踪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集成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多尺度下,水文条件、地形变化、土壤渗透系数、河岸带建设方式、植被分布等对河岸带潜流层水文、热传导、生化、生态等的影响机制,准确界定河岸带潜流层区域范围,制定适宜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中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中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63.
活断层数据库在昆明市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活断层数据库的数据成果,并对活断层数据库的成果在昆明市城市规划及生命线工程等重要设施的避让距离确定等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4.
20 世纪科尔沁的人口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蒙、汉、日语多种文献资料就科尔沁近百年的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一个世纪以来科尔沁人口增加很快,平均人口密度从民国初期的2.40 人/km2 增加到2000 年 的39.72 人/km2,约为世纪初的17 倍;新增人口主要为1949 年前的关内流民、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移民以及移民生育;人口增加最高峰出现在1949 年后的计划移民时期, 伪满时期的流民则构成了研究区近百年另一个显著的移民高潮;移入人口在科尔沁的分布受 距离农区的空间间隔、科尔沁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人口密度呈现从 科尔沁外围到腹地、从农耕区到农牧交错区和牧区、从城镇到农村牧区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入人口成为20 世纪科尔沁的农耕主力军。  相似文献   
65.
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规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宁夏196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地表湿润指数,以此为基础对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宁夏大致经历了冷湿期、冷干期、暖干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年极端干旱频率有增加的趋势,极端湿年高频区逐渐缩小; 80年代以来,宁夏极端干旱年事件高频区明显扩大;不同气候型态下,极端干湿事件频率具有明显差异,冷干期极端干旱事件最多,极端湿润事件最少,冷湿期极端干旱频率最小,极端湿润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66.
1983年11月中美首次在南黄海西部开展水文和地质联合调查,该调查共设5个浮标站和54个CTD站,其中CTD站所获的温、盐度和溶解氧、透光度资料早已有过一些报道,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丁宗信等,1986;熊庆成等,1986;赵保仁等,1986)。但对这次调查所取得的浮标测流资料尚未有人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也未曾报道过。这次测流还是比较成功的,所揭示的现象使人感到振奋,而且这也是迄今在南黄海西部使用浮标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浮标阵测流工作。 本文试图结合1983年11月调查时的海上风速和沿岸水位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那里的环流状态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利于对南黄海西部水域的海流变动特征和生成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详细描述了云南天文台主楼局域网的建设。并详细的讨论了一些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68.
21世纪中国主要粮食产区的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in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livelihood of the Chinese people. It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China is a major grain producer as well as a major grain consumer. The grai…  相似文献   
69.
通过内蒙古地区近46 a降水和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度在气温突变前后的倾向率和差值变化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干湿环境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在气温突变前“东增西减”,突变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46 a降水倾向率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东部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大部地区;潜在蒸散量在气温突变前呈减少趋势,突变后有增加趋势,突变后潜在蒸散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内蒙古46 a潜在蒸散量倾向率大部地区偏小,偏大区域仅存在于中东部偏北地区,气温突变后全区大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大兴安岭西麓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地区突变后湿润度增加明显,暖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内蒙古东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盟草原区有暖干化趋势,上述草原区存在潜在退化风险。  相似文献   
70.
三氯生对小球藻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氯生(Triclosan) 对小球藻(Chlorella spp) 生长状况、藻细胞光合色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检测三氯生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采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96 h 半抑制效应浓度 ( EC50 ) 为 0.065 0 mg·L-1,属于高毒;三氯生明显抑制小球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并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有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