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1篇
  免费   1700篇
  国内免费   2430篇
测绘学   1061篇
大气科学   1185篇
地球物理   1523篇
地质学   4747篇
海洋学   1413篇
天文学   196篇
综合类   728篇
自然地理   116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8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海南岛三亚海区11种常见的肉食性腹足类中,筛选出2种能捕食嵌线螺Cymatium但不危害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物种;织锦芋螺Conus textile和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将这2种腹足类作为嵌线螺的生物防治物种,对防止嵌线螺危害合浦珠母贝具有良好作用,但在珍珠贝养殖生产中将织锦芋螺作为嵌线螺的生物防治物种时,需要解决防逃问题,若将方斑东风螺作为嵌线螺生物防治物种,则需解决其生存的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32.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   
33.
记述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鱼虱病病原──南海鱼虱,新种Caligusnanhaiensisnsp.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对南海鱼虱与相似种C.seriolaeYamaguti,1936和C.tanagoYamaguti,1939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34.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Pb, Cu and Cd on hydrous ferrk oxide (HFO) has been approached in tthe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forward adsorption rate constants of different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adsorption for Pb and Cu evaluated (Pb=7 kcal/mol, Cu= 11 kcal/m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Pb and Cu are strongly adsorbed by HFO; the order of their adsorption rate is found to be Pb≥Cu≥Cd, which follows thte order of their theonody-namic equilibrium constant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 exchange-adsorption is the determining step of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proces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are theoretically explained by the kinetic mechanism.  相似文献   
35.
注射生物胺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注射生物胺(多巴胺、5-羟色胺)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 mei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物胺(10-9mol.尾-1)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溶菌和抗菌活力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注射生物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呈明显峰值变化,血细胞数量均在3h达到最小值,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和溶菌、抗菌活力均分别于6h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且多巴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比5-羟色胺处理组变化更明显,其中大、小颗粒细胞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在12h后保持稳定,总血细胞和透明细胞数量18h后趋于稳定,血淋巴溶菌和抗菌活力在24h后稳定,而且稳定后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6.
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自交与杂交F1 的RAPD 标记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47  
利用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野生个体的单自交和单正反杂交获得了 4个F1家系 ,其中家系AJC、BCC、CCJ、DJJ分别为日本♀×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日本♂和日本♀×日本♂组合 ,采用 2 2个引物对上述四个家系及其各自亲本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 ,四个家系的平均杂合度 :AJC为 0 .2 32 9,BCC为 0 .1 667,CCJ为 0 .1 773,DJJ为 0 .1 649;各家系两亲本间遗传距离 :AJC为 0 .2 4 62 ,BCC为 0 .1 70 1 ,CCJ为 0 .2 1 0 9,DJJ为 0 .1 688。各家系子代群体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 :AJC为 0 .1 772和 0 .2 2 2 4 ,BCC为 0 .1 1 81和 0 .1 92 0 ,CCJ为0 .1 1 2 3和 0 .1 691 ,DJJ为 0 .0 694和 0 .1 947。各家系子代个体间的遗传距离AJC为 0 .0 976,BCC为0 .0 95 1 ,CCJ为 0 .0 699,DJJ为 0 .0 682 ,而子代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均小于 0 .0 2 2 0。  相似文献   
37.
海藻中类胡萝卜素抗超氧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组织内,类胡萝卜素除具有集光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的重要生物学功能,类胡萝卜素作为光保护剂可抵抗光、氧和光敏色素的有害作用,也可作为化学反应物抵抗细胞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的氧化损伤,保护光合系统免受光动力敏化作用的破坏。类胡萝卜素光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如下:(1)类胡萝卜素对三重线态敏化剂的淬灭;(2)类胡萝卜素对1O2的淬灭;(3)类胡萝卜素对自由基反应的抑制,它的这种生物学活性在医学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胡萝卜素在生物系统中的保护作用包括失活由电激活的单线态氧(1O2),失活反应性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物自由基和烷氧基,这些自由基产生于细胞内,并可能会引起有害的氧化作用。类胡萝卜素的保护功能与直接的抗氧化活性或与对细胞内抗氧化水平的调节有关(Krinsky,1990)。对于类胡萝卜素清除脂类过氧化物自由基的能力和作用机理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Burton et al.,1984; Burton, 1989; Terao,1989; Palozza et al.,1992b; Tsuchihashi et al.,1995),但对于类胡萝卜素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尚未见有详细研究报道。本文以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作为超氧自由基的发生体系,对海藻中分离纯化制备的类胡萝卜素清除该种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手术切除的37例胃癌患者的离体标本的自体荧光光谱检测,显示308nm,337nm激发光谱均呈双主峰结构,双主峰的比值均能区分胃癌与正常胃壁(P<0.001).分别用308nm,337nm激发荧光光谱单因素分析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86.8%,86.4%和80.1%,72.1%,67.5%.对308nm及337nm激发荧光光谱双因素分析,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2.1%,91.9%,其诊断正确符合率明显高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以308nm及337nm双波长激发检测胃壁浆膜,双因素判别算法可较好地区分胃癌,这种方法有望成为手术中快速识别胃癌在胃壁的浸润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海筒螅中3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筒螅(Tubuaria marina)的94%乙醇提取物,在水中混悬后,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相中的提取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三个纯净的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DEPT谱鉴定,分别确定为二十一碳一烯,胆甾-5-烯-3β-醇和1-壬基-甘油醚。  相似文献   
40.
东山湾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应用营养动态模式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东山湾贝类年生产量分别为269331t和295767t,平均282549t。扣除潮间带、潮下带和吊养区浮筏、随着基及延绳上附着的非养殖滤食性附着动物自然现存量35760t,贝类可养殖量为246789t。应用统计分析和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估计贝类可养面积为11839hm^2,其中缢蛏635hm^2,石蛎1160hm^2,吊蛎1525hm^2,翡翠贻贝633hm^2,菲律宾蛤仔1154hm^2,扇贝698hm^2,江瑶248hm^2,泥蚶601hm^2,巴非蛤4151hm^2,凸壳肌蛤1034hm^2。1998年实际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分别为10581hm^2和220564t。尚有1258hm^2,26225t的扩大开发潜力。文中还讨论了合理布局和优化养殖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