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758篇
测绘学   291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1200篇
海洋学   36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01.
基于HAFMM的无射线追踪跨孔雷达走时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最小二乘线性迭代反演方法对跨孔雷达直达波初至时数据进行反演,每次迭代过程中,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走时程函方程,并用高精度快速推进方法(HAFMM)进行波前扩展,通过追踪波前避免了进行射线追踪.为了验证该方案,我们对三组合成数据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单位矩阵算子、一阶差分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等三种不同模型参数加权算子对模型的约束和平滑效果;讨论了FMM和HAFMM对反演精度的影响;测试了LSQR,GMRES和BICGSTAB等三种矩阵反演算法的反演效果.此外,我们还对一组野外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对比了基于本方案以及基于平直射线追踪和弯曲射线追踪的走时层析成像反演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拉普拉斯算子和HAFMM进行反演能较好地进行目标体重建,而三种矩阵反演方法对反演效果的影响差别不大;并且通过对波前等时线图的分析可以定性地判断异常体的性质和位置;而在对实测数据目标体的重建上,本方案能达到甚至优于弯曲射线算法的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902.
三维地质建模与找矿靶区优选是当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数学建模方法,通过自主研发GeoCube三维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软件,实现了栾川钼矿区三维地学信息定量化提取与集成。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数学建模方法集成对比及其网格单元划分的不确定性分析,认为证据权法具有稳健的三维空间集成分析特征,其三维环境中的预测远景靶区为该区深部找矿定位、定量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为中国老矿山深部成矿定量预测技术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3.
晋东北侏罗纪盆地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记录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是中国中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构造活动的重要时期,发生了构造变形、岩浆-成矿、气候环境突变等一系列重大的构造事件,被称为"燕山运动",但对于其启动时限的认识却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晋东北侏罗纪盆地为研究对象,在早中侏罗世沉积序列划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层位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详细刻画了这期构造事件启动的具体时限。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底部砾岩沉积时期,沉积序列由早期的湖进序列向湖退序列转换,碎屑岩的成分由早期的以石英、长石为主过渡为以长石、岩屑为主,重矿物组合由早期的以锆石为主过渡为以石榴子石为主,预示着侏罗纪构造活动进入了启动阶段。通过下侏罗统永定庄组(J1y)火山碎屑岩的年龄(179.2±0.79)Ma和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顶部凝灰质碳酸盐岩年龄(160.6±0.55)Ma的制约,推测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底部砾岩沉积时间大约为168 Ma,这个时间代表了侏罗纪构造活动(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该成果在沉积学方面为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904.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鲁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高密度的样品采集、高精度的污染物组分测试及污染程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在部分地区受到有机物污染,污染程度总体较低,个别地区出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13种,个别有机物含量高。浅层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油田采油区位置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分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5.
曲万隆  杨丽芝 《山东地质》2014,(4):90-94,99
以大量的地下水测试数据为基础,从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典型有机污染区,有机物总检出率为35.5%,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达29种,单个样品检出的有机物种类最多达19种,部分有机物含量超过地下水饮用标准,致使地下水质量恶化。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污染源的种类和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沉积相为曲流河三角洲-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发育。以前认为这些重力流沉积物是浊流沉积。本文通过对旬邑地区延长组岩心、测井资料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长8-长6油层组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中常见大段块状砂岩、面状碎屑组构、顶底突变接触、漂砾、底部剪切带及滑塌变形构造等,相应测井曲线特征以箱型为主。砂质碎屑流为风暴诱因,可见丰富的风暴沉积特征,如侵蚀构造、底模、浪成沙纹层理、波痕、生物逃逸迹等。研究区理想的风暴沉积单元由下向上可概括为:块状层理段(A);滞留沉积段(B);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或浪成沙纹层理段(D);泥页岩段(E)。根据岩心风暴沉积特征总结出风暴岩的3个垂向沉积序列组合。砂质碎屑流及风暴作用的研究对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及古地理、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7.
广东三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开采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稀土资源丰富,资源种类较全,但真正具有工业意义只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已有调查表明广东富有重稀土资源,重稀土资源量约占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总量的1/3。广东现仅有采矿权企业三家(简称A、B、C矿区),2013年度开采指标REO(稀土氧化物含量)仅为2200吨,但离子型稀土年分离能力超万吨,供需矛盾突出。为了解广东稀土矿开采现状,本文在具备采矿证的A、B和C三个矿区采集风化壳剖面和尾砂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相关有用元素的含量,获得了一批新数据,研究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资源潜力。数据分析表明:1广东稀土资源非常丰富,实际资源量与现有报告评估的资源量有着极大的差别,相差两个数量级。2三个稀土矿的风化壳原矿的轻稀土/重稀土的比值为1.8~6.6,说明三个稀土矿均为轻稀土矿;只开采轻稀土矿,与市场需求和广东富有重稀土资源的情况都不相符,年稀土开采指标与年冶炼分离能力也存在极大缺口,无论资源类型和数量都无法满足经济对稀土资源的巨大需求,建议考虑适当增加稀土矿证和开采指标。3A矿区和C矿区的腐植层和半风化层稀土含量都不高,成矿部位在全风化层,成矿模式为浅伏式;B矿区的腐植层和全风化层稀土含量高(最高超过0.3%),为成矿部位,成矿模式为表露式。4风化壳采矿位置尚需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减少矿体的漏采,尾砂稀土资源有待回收利用。5风化壳和尾砂样品微量元素含量相对陆壳丰度,多数元素富集倍数低于10,部分元素甚至出现亏损,没有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8.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晚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渠洪杰  康艳丽  崔建军 《地质科学》2014,49(4):1070-1092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古构造应力场于晚中生代经历发生了重大转变,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碰撞造山之后陆内构造变形的体现。由黄陵背斜周缘晚中生代盆地充填记录所反映出这一变革的起始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内沉积了以桐竹园组为代表的河流-湖泊相岩层,由沉积碎屑成分和古水流统计所得出的物源区为北部的秦岭地区,黄陵背斜上部可能也接受了碎屑沉积;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沉积中心发生了改变,表现为仅仅在黄陵背斜西侧的秭归盆地内有所保存,沉积环境以曲流河到辫状河流和三角洲为主,物源区则局限于黄陵背斜;早白垩世初期,周坪盆地和宜昌盆地为沉积中心,近缘冲积扇和辫状河流体系占据主体,物源区依然为黄陵地区,两盆地在黄陵背斜南缘可能相连,黄陵背斜上部的原下侏罗统被剥蚀;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远安盆地逐渐发育,盆地西缘为冲积扇-辫状河流体系,中、 东部则以曲流河-湖泊沉积环境为主体,并间有干旱沙漠环境。原型盆地再造结果显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展布具有近东西向特点,古地貌总体呈现出北部为山脉、 南部为盆地的格局;中侏罗世晚期以来,盆地呈近南北向,黄陵背斜逐渐形成山脉,盆地位于其东西两侧。两期盆地沉积特征反映了扬子北缘古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变为近东西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9.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发育有早古生代花岗岩,岩性主要为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对研究区内的2个二长闪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40.6±5.8)Ma、(471.3±8.7)Ma,表明其形成于中—晚奥陶世。该时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具有高钠、中-高钾、略富铝、富镁、钙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K、Ba、Rb明显富集,而Nb、Ta、P、Ti明显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呈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弱,稀土配分曲线较为平缓。花岗岩的R_1-R_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与微量元素(Yb+Nb)-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发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为后造山或碰撞后环境,结合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推测研究区内早古生代花岗岩应为兴安地块向北移动拼贴额尔古纳地块俯冲、挤压过程中形成的后造山或碰撞后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10.
传统的基于全站仪等单点测量技术难以获取钢结构整体信息,且测量速度慢、模型重建精度低。针对此问题,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钢结构模型重建领域,提出了基于LiDAR点云的复杂钢结构模型重建方法。首先,基于标靶球和钢结构面信息实现多测站点云的高精度配准,并通过半径滤波算法去除噪点,以得到完整的激光点云数据;然后,对复杂钢结构单体模型进行分割,以实现各个部件的模型重建;最后,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精度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模型精度较高,与实际尺寸差值均小于1 cm,为复杂钢结构的三维模型重建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