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2篇
  免费   875篇
  国内免费   1260篇
测绘学   848篇
大气科学   914篇
地球物理   1200篇
地质学   2566篇
海洋学   756篇
天文学   176篇
综合类   488篇
自然地理   85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The chronological data obtained by a variety of dating method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sodium enriched metavolcanite series in the area of the Longbohe copper deposit at Jinping, Yunnan Province, was formed during the Proterozoic (its Pb−Pb isochron age=1595±75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Dahongshan Group sodium enriched metavolcanites. The Sm−Nd isochron age of 1336±46Ma should represent the time at which this series of volcanic rocks experienced spilitization in response to sodium metasomatism, equivalent to the time of sedimentation of the Ailaoshan Group and Yashan Group rocks. The Rb−Sr ages of the volcanic rocks and the Pb−Pb ages of copper ores have recorded the events of strong dynamic metamorphism and of strong reworking-metallogenesis of copper during the Jinningian period. Similarities in forming age, rock assemblage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sodium enriched metavolcanite series and the Dahongshan Group sodium enriched metavolcanite series have provided new clues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ahongshan-type copper deposits in this area. Granted jointly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 49702022, 40073001) and the State 973 Program (No. G1999043215).  相似文献   
112.
This study uses factorial and indicator kriging methods with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overlay and delineate the variation and pollution sources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fields in the north of Changhua County, Taiwan. Accordingly, the spatial variation and pollution probability patterns of soil cadmium, chromium and copper are estimated to support furth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mediation and planning. The overlay maps of industrial plants, irrigation channels and kriging estimates, constitute a GIS. This reveals that the short- and long-range variations and soil pollution by Cd, Cr and Cu strongly corresponded to the locations of irrigation systems and industrial plants in the area of study. The maps also verify most locations of suspected pollution sources from the GIS database. Moreover, the probability spatial patterns estimated by indicator kriging, based on the pollution thresholds of Cd, Cr and Cu, were also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rrigation channels and industrial plants. The GIS, with factorial and indicator kriging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variations and pollution probabilities of soil Cd, Cr and Cu, provide alternative scenarios for delineating the areas that contain high variation and high pollution probability of these heavy metals, to enable decision makers to identify pollution sources, an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and remedy soi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13.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4.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岩石圈流变机制的确定及影响岩石圈流变强度的因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讨论了确定岩石圈流变强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Byerlee定律,给出了在Anderson断层系统下三种断层的摩擦滑动强度公式,利用小标本实验结果外推,用大标本实验结果作约束,得到岩石圈几种典型岩石的脆性破裂规律,利用上述结果和传统的方法,分别得到了鄂尔多斯和山西裂谷两个典型地区的流变强度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往的计算对岩石圈流变强度的估计过高,对脆性形变区估计不足,流变机制估计不对;岩石圈有力学分层的特性,但各地分层的深度范围不同,使得成层和力学作用变得复杂,讨论了水、应变率以及多相矿物对流变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各子台背景噪声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永廷  夏爱国  赵庆 《内陆地震》2002,16(4):366-371
选取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中 1 1个子台的背景噪声数字记录 ,计算并分析其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以及噪声功率谱 ,最后确定出各台址背景噪声相对集中的频段  相似文献   
117.
近几十年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的河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两水文站1959-1988年的实测大断面、流量、流速和水位资料,采用Leopold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建立断面河相关系,探讨两水文观测断面的河相关系特征、年际变化及河相关系的差异。河相关系表明,西北江三角洲的断面水力几何形态指数β1值相对较小,而β3值相对较大,代表了珠江特有的丰水少沙河流的河相关系。  相似文献   
1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思路,土地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政府在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资源与资产并重的目标。在阐述土地储备的涵义、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与最终目标,归纳了我国土地储备的基本做法,首次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直接储备模式和间接土地储备模式概念,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9.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0.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基于 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现代水文学同高科技 (如计算机技术、 3S技术等 )相结合的产物 ,是研究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的理想工具 ,代表了水文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从 DEM的特性出发 ,本文探讨并总结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建模思路和模型基本结构框图。在流域离散化方面 ,重点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常用的三种单元划分方法 ;最后 ,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问题 ,从“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河网汇流模型”三方面 ,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微结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