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4篇
  免费   2008篇
  国内免费   2797篇
测绘学   1232篇
大气科学   1858篇
地球物理   1573篇
地质学   4519篇
海洋学   1667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694篇
自然地理   1150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507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734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cta Geotechnica - Biochar has recently been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a stable and sustainable soil amendment material. However, the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the desiccation behaviour...  相似文献   
992.
Variations in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0) and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cycle and associated ecohydrological patterns.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ET0 is still a challenge due to the lack of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hydrological system. Although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extreme drought events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0 and aridity index in karst areas has been poorly studi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Penman–Monteith method based on a long time serie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51 to 2015 to calculate ET0 in a typical karst area, Guilin, Southwest China.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in climate variables, ET0 and aridity index (AI)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and linear regression to determine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ET0 variations, and further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0 and AI. We found that the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65-year study period, while sunshine duration, wind speed and relative humidity exhibited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The annual ET0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at the rate of ?8.02 mm/10a. However,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ir temperature sh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ET0, indicating an “evaporation paradox”. In comparison, AI showed a slightly declining trend of ?0.0005/a during 1951–2015. The change in sunshine duration was the major factor causing the decrease in ET0, followed by wind speed. AI had a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amount, indicating that the variations of AI was more dependent on precipitation, but not substantially dependent on the ET0. Although AI wa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ET0, ET0 had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seasonal AI changes.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ET0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dryness/wetness changes to regulate water and energy supply, which can lead to seasonal droughts or water shortages in karst areas. Overall,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drought in karst reg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993.
建筑结构响应是有效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最直接参数,开展结构动力响应实时监测可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提供准确的地震动输入。本文基于非结构构件损失构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确定位移敏感型和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易损性模型。选择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基于监测数据开展结构抗震韧性评估。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中建立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结构模型更新,直至监测数据与模型分析结果一致。由于实时监测数据峰值较低,结构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因此选择10条双向非脉冲地震动模拟实时监测地震记录。根据层间位移角和楼面加速度分布,开展结构功能损失评估,得到该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得分。分析表明,该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在遭受地震破坏后,会发生非结构构件脱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建筑抗震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4.
Peng  Weilong  Liu  Quanyou  Zhang  Ying  Jia  Huichong  Zhu  Dongya  Meng  Qingqiang  Wu  Xiaoqi  Deng  Shang  Ma  Yongsheng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22,65(5):874-881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 Helium gas is a scarce but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which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gas. Presently, only one extra-large helium-rich gas field has been...  相似文献   
995.
郭向博  任东 《地质论评》2022,68(5):1871-1880
二纺蛛总科包括5个现生科、5个化石科以及一些科级位置未定的化石物种,是蜘蛛目中较为古老的一个类群。目前已知最早的二纺蛛总科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早侏罗世,但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推测其起源时间为二叠纪。二纺蛛总科蜘蛛在中生代最为繁盛,化石物种相对较多,是蜘蛛化石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生二纺蛛总科蜘蛛十分稀少,且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的系统发育研究认为二纺蛛总科可能是复杂生殖器类的姐妹群,是蜘蛛演化研究的关键类群。因此,本文对二纺蛛总科分类系统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二纺蛛总科化石类群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组成和分布,统计了二纺蛛总科蜘蛛化石的名录。目前,二纺蛛总科蜘蛛化石分类研究基础薄弱,部分化石类群的系统位置存疑,二纺蛛总科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尚不清晰。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获取化石材料的形态学信息,打好分类学基础;结合化石类群和现生类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而联系古地理、古生态、生物学行为等研究,全方位分析二纺蛛总科的自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6.
许赛华  任涛  白鑫  叶勤富  韩彬 《矿床地质》2022,41(4):741-750
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中国3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发育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密切共生结构,即硫化物交生结构。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LA-MC-ICP-MS对具有交生结构的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毒砂进行了微区主量元素和硫同位素测试,以期明确其成因及硫的来源。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闪锌矿中的w(Zn)为52.23%~57.22%,w(S)为33.06%~36.10%,w(Fe)为9.92%~12.24%,w(Cu)为0.11%~0.30%;黄铜矿中的w(Cu)为33.95%~35.08%,w(S)为33.49%~35.27%,w(Fe)为30.74%~31.41%,w(Zn)为0.04%~1.50%;磁黄铁矿中的w(Fe)为49.30%~51.94%,w(S)为38.36%~39.69%,w(Zn)为9.35%~11.01%,w(Cu)为0.05%~0.15%。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包裹体边部和核部成分均一,且投影点全部落在固溶体出溶区域,说明都龙矿床交生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是固溶体分离成因。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的δ34S为0.9‰~3.2‰,磁黄铁矿的δ34S为0.6‰~2.1‰,毒砂的δ34S为2.9‰~4.2‰,黄铜矿的δ34S为0.6‰~2.8‰,均显示为岩浆来源特征。主量元素温度计估算的闪锌矿-黄铜矿的形成温度介于285~394℃,指示该矿床主要硫化物形成于中高温阶段。  相似文献   
997.
桂林郑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其矿石矿物以富钼白钨矿为主。研究显示,该矿床富钼白钨矿中富集稀土元素。为探究其富集机制,文章对不同世代的富钼白钨矿进行原位LA-ICP-MS微量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富钼白钨矿的总稀土元素含量(∑REE)在28.59×10-6~4863.82×10-6之间,均值为789.21×10-6n=122),从第一世代(Sch-Ⅰ)28.59×10-6~1059.18×10-6(平均值为203.19×10-6,n=55)→第二世代(Sch-Ⅱ)533.54×10-6~2536.51×10-6(平均值=928.79×10-6,n=30)→第三世代(Sch-Ⅲ)117.21×10-6~4863.82×10-6(平均值=1547.13×10-6;n=37)逐渐增高。从Sch-Ⅰ→Sch-Ⅱ→Sch-Ⅲ,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13.99~143.90(平均值=53.53)→22.38~70.08(平均值=33.74)→7.44~69.86(平均值=27.54)逐渐降低。桂林郑富钼白钨矿形成于高氧逸度、富F的岩浆热液系统,REE主要以Ca2++Mo6+=REE3++(1-x) Mo5++xNb5+(0≤x≤1)为主导方式进入富钼白钨矿中。成矿流体中Cl降低、F增高、氧逸度降低等是REE进入富钼白钨矿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江南钨矿带代表性矽卡岩型矿床综合对比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床相比贫钼白钨矿床具有更高的REE,说明桂林郑矿床富钼白钨矿在后续开采中具有稀土元素的综合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王莹  熊先孝 《矿床地质》2022,41(5):939-951
硼矿是重要的化工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玻璃工业、陶瓷工业、洗涤剂和农用化肥。2014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全面总结了中国硼矿的资源特征和成矿规律。文章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总结了中国硼矿的成矿规律,圈定了硼矿找矿远景区,对未来硼矿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详细解剖工作,分别建立了现代盐湖型和沉积变质型典型硼矿床的预测模型。中国硼矿床的主要类型包括现代盐湖型、沉积变质型、地下卤水型、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岩型。目前,中国共发现硼矿的矿产地216处,查明资源储量7575.69万t(B2O3),分布在辽宁、西藏、青海、湖北等14个省(市、自治区)。在成矿时代上,中国硼矿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在空间上,中国硼矿可划分为14个Ⅲ级成矿区带和11个矿集区。根据硼矿成矿预测成果,本文圈定了10个硼矿找矿远景区和8个优先勘查区,其中优先勘查区主要集中在青海油泉子(地下卤水型),昆特依(现代盐湖型),辽宁夹皮沟-红石砬子、吉林高台沟(沉积变质型),西藏扎布耶茶卡、依布茶卡、麻米错、班戈错(现代盐湖型)等地区。  相似文献   
999.
张旗  任纪舜  赵磊  焦守涛  王跃  王振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13-2022030013
中国蛇绿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文中简要评述了日喀则、三江、青海、北秦岭、中亚造山带、东北以及中国南方蛇绿岩的若干问题,指出中国划归入蛇绿岩的地质体(组合)太多了,把许多可能不是蛇绿岩的地质体(组合)也当成了蛇绿岩。当前需要做的是去伪存真,对中国蛇绿岩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文中指出,地幔橄榄岩无疑是蛇绿岩最重要的成员,它来自洋壳下。世界上还有另一类来自陆壳下的地幔岩,被称为“造山橄榄岩”。因此,地幔橄榄岩并非蛇绿岩所独有。此外,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在许多不同的构造背景下都可以出现类似MORB(大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的玄武岩,例如洋岛、岛弧、大陆溢流玄武岩、板内玄武岩以及太古宙(拉斑玄武岩和科马提岩)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地区只要有了地幔橄榄岩和MORB就是蛇绿岩了。文中回顾了蛇绿岩研究的两个发展阶段:前一个阶段以1972年的彭罗斯会议为标志,开启了蛇绿岩研究的新篇章,当时的学术界主要关注蛇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问题,关心蛇绿岩的岩石组合。新的阶段是从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于近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笔者等强调指出,蛇绿岩(野外出露更多的是蛇绿混杂岩)即蛇绿岩套,它不仅包括一个特定的岩石组合,还包括深海沉积。文中肯定了中外学术界在蛇绿岩构造研究方面获得的许多新发现、新思路和新进展。此外,大数据和地球物理方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蛇绿岩是一个复杂体系,不确定的问题相当多。它们的解决需要构造地质学家、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岩石学家、地球化学家、年代学家以及地球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00.
任永健  张成信  张明明  程烁  高立湧  于汪  赵寒  王畅  张伟胜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7-2022052007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5±0.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2= 67.36%~74.09%)、富碱(K2O+Na2O= 8.88%~9.34%)、高铝(Al2O3= 12.56%~16.15%),低MgO、TiO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9~2.0,Sr/Y为4.2~7.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