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9篇
  免费   1324篇
  国内免费   1920篇
测绘学   951篇
大气科学   698篇
地球物理   983篇
地质学   3598篇
海洋学   851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41篇
自然地理   76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为了快速高效地实现信号的本征模态分解,消除分解过程中边界效应,在 Directly-Mean EMD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左、右待估中点和左、右延拓中点,并根据信号首尾两端各种可能的情况给出了四中点估计公式,建立了可完全消除边界效应的Directly-Mean EMD四中点估计方法。该方法不仅减少了样条插值次数,提高分解速度,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因插值节点过于稀疏所产生的大幅波动,使分解结果更加准确。将新方法应用于日长数据序列的本征模态函数分解,得到了满意的分解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利用NASA的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分辨率1.0°×0.25°,时间1979.10-2002.8)对冬季(12-2月)鄂霍次克海到白令海(42°-66°N、131°-158°W)的海冰场进行EOF分解,得到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及时间系数.利用NCEP再分析月资料(分辨率2.5°×2.5°,时间1979-2002年),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海冰分布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超过+0.5和低于-0.5年份做冬季500hPa高度、l000hPa高度、1000hPa气温的合成距平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海冰分布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和气温有显著的关系,同一模态下的海冰分布反位相时对应的大气状况也有明显的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对SAR-SIFT、SIFT与SURF算法的匹配正确率、数量及时间等进行探究,并提出一种基于SAR-SIFT改进的无人机影像匹配方法,可增加无人机影像的匹配数量和准确率.利用图像的R,G,B分量提取图像特征,将3个分量提取的所有特征去重后进行特征结合,增加特征点提取数量.采用比值判别法(Ratio Test)将不满足最...  相似文献   
994.
冰封期水动力水质模型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流域特点建立了冰封期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冰封期水位测量的特点,对水位模拟结果进行了修正,分别利用2006和2007年水文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模型对2005年松花江硝基苯水污染事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冰封期水动力水质模型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该地区,部分断面硝基苯质量浓度峰值的相对误差为5%~13%,峰值出现时间的绝对误差为2~3 h。利用模型预测了上游边界流量增加20%及减少5%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增加导致污染团峰值提前22 h到达摆渡河断面,硝基苯质量浓度峰值降低了15%,流量减少导致峰值延迟6 h到达摆渡河断面,质量浓度峰值升高了4.6%。  相似文献   
995.
滨海盐渍土存在盐胀、溶陷和吸湿软化等问题,需对其进行处理。设想使用高分子材料SH胶防腐处理稻草,以防腐后的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为评价浸胶稻草的防腐效果及其力学性能,测试了天然和浸泡SH胶稻草的吸水率,及天然、浸水、浸胶及浸胶后再浸海水稻草的极限拉力和极限延伸率。结果表明:(1)浸胶稻草与天然稻草相比,吸水率最多可降低50%,证实防腐效果较好;(2)浸胶后,稻草的极限延伸率和极限拉力最大提高了26%和23%;(3)同是浸泡在海水中,浸胶后稻草较天然稻草,其极限延伸率和极限拉力的最大增长率为12%和11%;(4)浸胶稻草的SEM照片观察及能谱分析表明,SH胶包裹了纤维并进入到稻草的孔隙中,增强了纤维间的联结,提高了稻草的极限抗拉性能。SH胶防腐后的稻草作为加筋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正The Kuqa depression deposited thick rock salt,which has a lower density than surrounding rocks.When salt bodies form a certain scale,obvious negative gravity anomalies can be detected in the surface.Therefore,gravitational method can quickly obtain the shape,plane distribution of deep-seated salt bodies and overall tectonic morphology of the basin.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study, zircon U-Pb dating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Zhongba ophiolite of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YZSZ) in southern Xizang (Tibet) yielded an age of 247 ± 3 Ma. According to whole rock geochemical and Sr-Nd-Pb isotopic data, the Early Triassic sampl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with P-MORB affinity, showing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of 0.70253–0.70602, εNd(t) values of 4.2–5.3, (206Pb/204Pb)t ratios of 16.353–18.222, (207Pb/204Pb)t ratios of 15.454–15.564, and (208Pb/204Pb)t ratios of 35.665–38.136; Group 2 with OIB affinity, showing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of 0.70249–0.70513, εNd(t) values of 4.4–4.9, (206Pb/204Pb)t ratios of 17.140–18.328, (207Pb/204Pb)t ratios of 15.491–15.575, and (208Pb/204Pb)t ratios of 36.051–38.247. Group 2 rocks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source enriched by a former plume, and assimilated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 during melt ascension. The formation of Group 1 rocks corresponds to the mixing of OIB melts, with the same components as Group 2 and N-MORBs. The Zhongba Early Triassic rocks belong to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ype ophiolite and formed in the continental–oceanic transition zone during the initial opening of the Neo-Tethys in southern Xizang (Tibet).  相似文献   
998.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笔者经综合研究,提出影响该区天然气藏形成的石油地质主要特征是:前陆坳陷控制了烃源岩区域展布,后碰撞火山岩是主要的储层,古生代晚期的构造优化了储层物性并形成圈闭。松喀尔苏组为前陆坳陷磨拉石建造的近端粗碎屑岩沉积,是克拉美丽造山事件后快速沉积产物,作为主要烃源岩的下石炭统滴水泉组,是与松喀尔苏组同期前陆坳陷不同位置的沉积层系,滴水泉组是前陆坳陷中央的细粒沉积层系。后碰撞火山岩覆盖在前陆坳陷沉积层系之上,分布广泛,分布范围不受古生代造山带和现今构造单元控制。二叠纪发育断陷构造,形成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构造高部位的隆起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和构造裂缝,优化改善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有利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克拉美丽山南缘的前陆坳陷中央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该范围内的构造高部位的火山岩发育区,将是准噶尔盆地东部下一步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99.
卫东 《测绘通报》2013,(7):77-81
分析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快速更新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与发布工作流程;建立空间数据库更新管理系统、多时相瓦片数据集更新管理系统及多时相瓦片服务更新管理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数据服务的快速更新与发布。  相似文献   
1000.
符传博  丹利  吴涧  魏荣庆 《冰川冻土》2013,35(6):1410-1418
利用覆盖新疆大部分地区资料完整的93个站点资料,对1961-2005年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低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而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 m)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北疆深于南疆,山区深于平原,且与气温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全年和冬、春季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场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736和-0.848. 年际变化表明,近45 a来的最大冻土深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倾向率分别为-15.65 cm·(10a)-1和-9.48 cm·(10a)-1,且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69,均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 同时发现,高海拔区域冬季下降多,而低海拔区域春季下降多. 新疆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在近45 a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海拔区域和低海拔区域突变发生年份分别为1996/1997年度和1978/1979年度,说明新疆地区高海拔区域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 突变年后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比突变年前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61.12 cm和26.67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