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3 毫秒
21.
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纳豆菌发酵食品的最佳工艺,利用纳豆菌发酵大豆和海带,以发酵物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4 h、接种量1%、料水比(m/v)1︰4、配料比(大豆︰海带)2︰1时发酵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0.041%);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3%、料水比(m/V)1︰2,配料比(大豆︰海带)3︰1时发酵产物中纳豆激酶活性最高(可达1426.53IU/g)。  相似文献   
22.
方家沟地区二长花岗岩中锆石颗粒的晶体内部结构清晰,振荡生长环带发育和较高的Th/U比值(0.99~3.10),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52.9±2.2)Ma.岩石SiO2含量73.06%~76.25%,里特曼指数(σ)2.51~2.63,具有高钾钙碱性特征,呈过铝质特点.ΣLREE/ΣHREE比值和(La/Yb)N比值分别为6.21~10.43和4.98~12.18,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δEu值0.52~0.72,为中弱亏损.以上特征表明方家沟岩体为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成因可能是由于造山后的拉张环境使得地壳减薄,促使软流圈的物质上涌和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的温度升高,减压熔融形成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23.
中上扬子地区印支期以来抬升剥蚀时限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约束了中上扬子地区的抬升剥蚀时限.江汉盆地在157~97Ma和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大规模抬升剥蚀;湘鄂西-武陵地区、黔中隆起自137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鄂西渝东、川东褶皱带从97 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川东北和川中地区于56 Ma才开始遭受抬升剥蚀;川西-滇西地区则自23 Ma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印支期以来,中上扬子不同地区抬升剥蚀开始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上由东往西逐渐变晚.齐岳山断裂带以东,大规模抬升剥蚀始于中燕山期(J3-K1);齐岳山断裂与华蓥山断裂带之间的川东高陡背斜带抬升剥蚀始于晚燕山期(K2);华蓥山断裂与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川中和缓褶皱带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早期(E);龙泉山断裂带以西的川西凹陷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晚期(N).  相似文献   
24.
首次提出了采用充水式橡胶坝导流堤对码头后方进行清淤减载的工程方案,并结合实际工程构建了码头后方三维流场数学模型,研究了垂直导流堤、下挑式导流堤、上挑式导流堤、离岸短堤、正八字型导流堤和倒八字型导流堤6种不同拓扑构型的橡胶坝导流堤对码头后方流场的影响,探讨了码头后方瞬时涡量、三维流线拓扑、时均流速及雷诺应力分布随不同型式导流堤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布置橡胶坝导流堤后,码头后方流场流速会明显增大,其中垂直导流堤和上挑式导流堤挑流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5.
泥质沉积物颗粒分级及其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泥质沉积物颗粒分级的基础上,用显微镜检、XRD和色谱分析等手段获取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的特征,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沉积物偏粗粒级中主要富集的是颗粒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高,C29色谱峰显著;偏细粒级中主要富集的是可溶有机质,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高,C17色谱峰显著,呈现出有机质向粗和细两个端元富集的特点。粗粒级中无机矿物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长石和石英等碎屑颗粒;细粒级中是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的粘土矿物。因此,在粗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颗粒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相互共生而富集;在细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可溶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而富集,这反映了不同类型有机质富集机制的差异,会对有机质的保存和演化以及有机质生烃和碳循环过程产生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6.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实际地质样品统计,建立其生、排油模式,并认为长7段页岩油的可动门限(排烃门限)在70 mg/gTOC,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页岩油含油性和可动性评价模板。评价模板中将该区页岩油划分为有效资源、潜在资源和无效资源三大类。以H317井实际地质应用实例,使用评价模板对其不同岩性进行了系统分类。H317井长7段泥页岩层系中非源岩夹层段及部分块状泥岩等可作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效资源和有利目标,黑色页岩虽然含油性较好,但流体组份偏重,流动性差,针对这类资源可采用原位加热改质后开采等工程技术手段,因此可作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27.
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是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与北昆仑岩浆弧的区域主构造边界,对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中绢云母40Ar-39 Ar法年龄测定,获得了(271.1±2.2) Ma的坪年龄,相应的36Ar/40 Ar-39 Ar/40 Ar反等时线年龄为(270.5±3.7)Ma (MSWD=2.7),39Ar/36 Ar-40 Ar/35 Ar正等时线年龄为(270.9±4.7) Ma (MSWD=0.22);坪年龄(271.1±2.2) Ma接近于绢云母矿物的形成年龄,也代表了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年龄.通过韧性剪切变形带内运动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剪切带具有右旋斜冲的性质.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有关,是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造山过程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28.
对辽宁北部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木化石进行的木材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学研究显示,木化石均为硅化保存的松柏类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分别属于Protocupressinoxylon、Protopiceoxylon和Xenoxylon等3个分类群.当前木化石新材料生长轮清晰,早晚材比率在0.84~64之间,年平均敏感度在0.23~0....  相似文献   
29.
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在祁漫塔格中部圈定出5个大小不等的元古代中酸性高钾(变质)侵入岩体,岩性为灰-浅肉红色眼球状二长片麻岩,分布在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原岩恢复为二长花岗岩类。锆石U-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12Ma,是区内已知最早一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石具高K2O(4.92~5.76×10-2),贫FeO、MgO、CaO的特点。岩石为高钾钙碱性S型高演化的花岗岩,形成地壳厚度约34.7km,反映同碰撞挤压构造背景。研究表明Rodinia大陆在东昆仑地区830Ma左右碰撞闭合,此后到早古生代中期,中酸性岩浆活动进入了一个相对不活动的时间段,为Rodinia解体时期,也是板块从低纬度向中高纬度漂移的时期。这一发现对认识东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鉴于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防灾需要一种简便快速、低成本的地下构造调查方法,本文利用对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害科考机会,对高密度面波勘探和小型台阵地脉动观测在西部山区地下构造调查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试验选取房屋倒塌和滑坡等不同灾害类型以及不同地质条件的场地进行;2种方法的数据采集都使用普通小型便携式面波仪和4 Hz地震检波器,其中,小型台阵采用底边长16m的正三角形台阵,观测时间约30分钟.试验结果显示,高密度面波勘探能够探测地下约30~40m以内的剪切波速度构造,小型台阵探测深度稍深,约为40~50m,但是浅层分辩率较低.试验还显示,两种勘探方法使用同一台普通面波仪和地震检波器,设备小、成本低、便于携带,非常适合西部地区地震防灾之地下构造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