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4篇
  免费   4090篇
  国内免费   5856篇
测绘学   3349篇
大气科学   2398篇
地球物理   2991篇
地质学   10435篇
海洋学   3088篇
天文学   272篇
综合类   1299篇
自然地理   2448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974篇
  2021年   1265篇
  2020年   996篇
  2019年   1029篇
  2018年   1013篇
  2017年   975篇
  2016年   973篇
  2015年   1173篇
  2014年   1098篇
  2013年   1413篇
  2012年   1517篇
  2011年   1510篇
  2010年   1430篇
  2009年   1346篇
  2008年   1494篇
  2007年   1348篇
  2006年   1382篇
  2005年   1114篇
  2004年   881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的热异常时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近,负距平区迅速演变为正距平区,而且强度和面积都不断增大,至发震时达最大,震后不断减小;热异常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震中区震前为旱区,震后为涝区。本文还讨论了震源处热信息传到地表的条件和可能机制,认为在水热活动异常的断裂带上,至少对于浅源地震,对流传热是一种较为可能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972.
近年来,有关大地电磁响应函数估算中消除偏离误差、减少随机误差、评价结果质量方面已有许多研究。Lienert等(1980)提出的多道相关函数法以下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973.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相似文献   
974.
Accurate geocentric three dimensional position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various geodetic and oceanographic applications. While relativ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a few centimeters has become a reality using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the uncertainty in the offset of the adopted coordinate system origin from the geocenter is still believed to be of the order of one meter.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 is capable of determining this offset to better than10 cm, though, because of the limited number of satellites, this requires a long arc of data.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measurements provide a powerful alternative for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is origin offset in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Two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the first utilizes the precise relative positions predetermined byVLBI, where as the second establishes a reference frame by holding only one of the tracking sites longitude fixed. Covariance analysis studies indicate that geocentric positioning to an accuracy of a few centimeters can be achieved with just one day of preciseGPS pseudorange and carrier phase data.  相似文献   
975.
本文所处理的地震测深剖面资料,是一条途经陕、甘、宁、青四省,由7个炮点和12个记录分支组成的、全长约970km的地壳折射资料。 本文通过走时反演、射线追踪和合成地震图等分析解释手段,给出各分支的结构参数和全测线的横向变化。整个地壳大体分四层,其参数为 H1=3.32±1.01 km,V1=4.35±0.79 km; H2=11.79±2.77 km,V2=6.06±0.24 km; H3=11.58±4.32 km,V3=6.35±0.26 km; H4=17.64±7.25 km,V4=6.52±0.57 km. 地壳总厚度为45.60±11.01km.莫氏面自西向东逐渐变浅,在西段较为平缓,在中段和东段起伏较大,似乎显示出一个上端略宽、下端略窄的“U”形构造.这种构造有助于说明该区的大地构造特点和地震孕育的深部条件.  相似文献   
976.
本文根据马鞍山、常熟两地井中组合爆炸激发的地震波,在马鞍山-常熟-启东长约300余公里的测线上,利用相遇和单支观测系统得到的记录,进行了数据处理、走时拟合和反演计算,并通过射线跟踪和理论地震图等,探讨了地壳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建立了该区成层地壳结构与速度分布的初步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同界面的首波和反射波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走时的间断、跳跃,视速度变化,频谱形态与主频率分布,Q值变化与振幅特征表明,在江苏省溧阳地震活动地区,地壳内部存在着深断裂和介质疏松破碎地带。 在该测线所辖地区,地壳由成层介质组成,其平均厚度为32-28km,在该地壳中存在着低速层,向东陆缘地带地壳缓慢变薄。 本文最后讨论了剖面所经溧阳地震地区的深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77.
南北地震带北段地温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39个地温梯度值及估算的热流值讨论了本区地温场的分布特征。并求取了居里等温面。结果表明:(1)全区平均地温梯度为3.2℃/100m,平均热流值为1.5HFU;(2)居里面的深度为14—34公里,强震主要发生在居里等温线的梯度带上。最后就地温场与地震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78.
华北地区的地震层面成象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本文根据华北地区(东经110.5°-123.0°,北纬30.5°-41.5°)1981-1984年间7520条P波到时资料,利用正交投影法重建了该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应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获得了不同深度(横切片)的速度图象。层面成象的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的地震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2.华北地区的大地震几乎都发生在高速、低速区的过渡带上。3.深度为14km的层面速度图象与熟知的地质构造非常相似;深度为75km的层面速度图象存在三个明显的低速区,它们分别位于郯庐断裂带、太行山前断裂带和山西断陷带,这一结果有利于关于上述地区为大陆裂谷带的认识。 本文在获得三维速度图象的同时,还重新确定了该区的129个地震的震源位置。  相似文献   
979.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的信息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宋治平  梅世蓉 《地震》1995,(1):12-19
本文对全国历史地震资料的有用信息作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按统一方法处理了大量有感以上地震的文字记载,确字每个独立地震的时间与地点;分区求得地震的有感区长半径与震级的关系式;确定了历史有感地震的最低震级为4;取得了8000余次有感地震垢基本参数;用等震线测定了巨大地震的参数;将有感强震目录统编成全国与几个大区M≥4.0地震目录,按《地震学地震预报实用程序系统》(EPSEIS)的格式要求建库;同时编制  相似文献   
980.
MATHEMATICALMODELOFOVERLANDFLOWANDMECHANISMOFSOILCONSERVATIONFORFORESTEDSTEEPHILLSLOPE(1)AnalyticalSolutiontotheOverlandFlow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