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9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测绘学   641篇
大气科学   595篇
地球物理   780篇
地质学   2319篇
海洋学   558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5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GNSS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测到的卫星数量和几何图形分布.在城市、露天矿区和峡谷等地区,由于可观测卫星数少,单一系统的定位精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GNSS多星座组合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选取雅砻江卡拉电站滑坡监测网中的一个监测点,利用实测的COMPASS星历和GPS卫星星历,从可见卫星数目及GDOP值两个角度,对GPS、COMPASS单星座系统以及其组合系统变形测量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GPS和COMPASS组合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变形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972.
针对当前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中空间信息表达直观性欠缺的缺憾,提出了三维全景系统的解决方案。结合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简述了三维全景技术的原理,详细介绍了在PGIS平台中三维全景系统的系统构架、数据体系、系统功能等,并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各地公安三维全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73.
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空台”事件。利用NCEP再分析数据集、中国气象局(CMA)台风最佳路径等资料研究了此次“空台”现象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动力和热力学特征。使用台风潜在生成指数(DGPI)分析发现2020年7月大尺度环流背景不利于台风生成,环流系统的异常通过影响对流层垂直风切变和垂直运动限制了台风的活动。2020年7月马斯克林高压较常年明显偏西偏弱,导致索马里急流强度减弱,越赤道气流不活跃,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南海海域盛行一致的偏东气流,历史同期活跃在该区域的季风槽无法建立,从而不利于热带扰动的生成。北半球极涡主体偏向西半球一侧,影响东半球冷空气势力较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南亚高压较历史同期偏强且偏东,其东侧强盛的偏东气流将洋中槽截断,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出现反气旋性环流,该区域下沉气流增强,导致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对流层中层强烈的下沉气流抑制了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此外,受中高层环流系统异常的影响,7月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洋面和南海地区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常年偏高2~4 m/s,南海部分海域偏高达4~8 m/s,同时该区域内异常偏强的下沉气流导致对流层低层相对湿度偏低,大气层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动力和热力条件均不利于热带扰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74.
陆面过程蒸腾作用的模拟制约着天气,气候降水预测的精确度.近几十年来,为了更好地描述植被蒸腾的水力约束,陆面过程模式发展了基于植物性状的植物水力胁迫方案.然而,我们对于植物性状在蒸腾模拟中的地位仍然缺乏了解,植物性状对蒸腾的重要性仍需进一步量化.本研究利用Morris方法评估植物性状参数在通用陆面模式植物水力胁迫方案(CoLM-P50HS)中的重要性,针对17种植物性状,筛选出最为重要的:耐旱性状(P50),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在12个FLUXNET站点中,参数的重要性由归一化敏感度来衡量.P50的重要性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增加,而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的重要性则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减少.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P50比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更重要,这意味着当植物经常经历干旱时,水力安全策略比植物生长策略更关键.而耐旱性状的巨大变异性进一步暗示了多种植物水力安全策略的共存.忽视P50的变异性可能会对陆面过程模式蒸腾作用的模拟造成严重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示植物水力功能的变异性,需要增加对耐旱性状的观测并耦合到陆面模式中.  相似文献   
975.
Lu  Xianghui  Zhang  Haina  Han  Yixiu  Bai  Hua  Li  Erhui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22,147(1-2):73-86

To achiev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reference crops (ET0) in Jiangxi, China, in the absence of systematic climatological data, with reference to the FAO-56 Penman–Monteith (P-M) equation, the Priestley-Taylor (P–T) method, the Makkink method, the Hargreaves-Samani (H–S) method, the Irmak-Allen (I-A) method, the Penman1948 (48PM) method, the Penman-Van Bavel (PVB) method, the Baier-Robertson (B-R) method, the improved Baier-Robertson (M-B-R) method, the Schendel (Sch) method, the Turc method, the Jensen-Haise (J-H) method, and the Brutsaert-Stricker (B-S)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aily climatological data collected by 26 weather stations in Jiangxi, China, and 17 weather stations in adjacent province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parameter rate determination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urc method exhibited optimized applicability before parameter rate determination and the averag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nd the average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NRMSE) by this method were 0.39 mm/d and 0.157 mm, respectively. However, parameter rate determination led to negligible improvement in accuracy for this method. The Turc method could be directly applied in Jiangxi (except Nanchang). For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error after parameter rate determination, all metho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errors in Northern Jiangxi. Herein, the 48PM method and the B-S method showed good applicability after parameter rate determination and RMSE and NRMSE of data by these methods ranged in 0.06 ~ 0.34 mm/d and 0.08 ~ 0.27, 8 ~ 27%, respectively, and their d-indices were close to 1. The annual over-estimations in weather stations in Jiangxi were below 30 mm. In the absence of data about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the P–T method was an appropriate simplified method for Jiangxi. In this case, α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default value (1.05 ~ 1.18), RMSE was within 0.21 ~ 0.66 mm/d, and NRMSE was within 0.08 ~ 0.308 ~ 30%. Accuracy of RMSE, d-index, and NRMSE of data by the P–T method, the I-A method, and the PVB method was consistent with all stations, while that by the Mak method was slightly lower,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severe over-estimation in July and August. RMSE of the H–S method, the B-R method, the M-B-R method, the J-H method, and the Sch method were above 0.75 mm/d and these methods were not suitable for accurate evaluation of ET0 in Jiangxi, China. The annual ET0 was calculated by various methods (except the 48PM method and the B-S method) exhibited significant variation around 2003.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ert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ver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976.
渤海海底地震仪探测试验及初步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容量气枪枪阵震源和海底地震仪在渤海首次开展人工地震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本次试验布设一条NWW-SEE向垂直构造走向的勘测线,共投放海底地震仪51台,回收成功50台。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枪阵有足够的能量输出,海底地震仪记录震相丰富,可识别到Ps,Pg,PmP,Pn等多种震相。初至波层析成像结果表明,9 km以上地层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渤中地区新生代沉积基底埋深5~6 km,结晶基底埋深约9 km,郯庐断裂带内存在"U"型下凹的相对低速体并有向下切割的趋势。此次试验是我国在渤海深部探测中的成功示范,有效填补了渤海海域深地震测深数据的空白,为渤海深部地壳结构研究及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7.
淤泥质浅滩泥沙临界起动切应力剖面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淤泥质浅滩泥沙的临界起动切应力垂线剖面,采用音叉密度计在淤泥质连云港徐圩浅滩进行了定点密度垂线分布测量,并针对该海域的泥沙利用长水槽和环形槽开展了泥沙起动室内试验。淤泥密度现场结果表明,浅滩泥沙密度与深度满足对数型关系;室内试验得出密度1 050~1 400 kg/m3的泥沙临界起动切应力值为0.1~1.0 Pa,泥沙临界切应力与密度呈指数关系;进而确定了临界起动切应力与深度的关系即临界起动切应力剖面,该剖面关系式可供数学模型模拟淤泥质浅滩的泥沙起动过程参考。  相似文献   
978.
黄土是公认的三大古气候记录载体之一,全新世黄土由于位于顶层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故研究程度不高.最近在甘肃会宁白草塬发现一个沉积连续、分辨率高、且保存完整的全新世黄土剖面,该剖面忠实地记录了全新世古气候演化,能够很好地与三宝洞和葫芦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全新世古气候进行对比:二者共同记录了约12.5 ~11.5ka之间的Younger Dryas冷干事件;约10.5 ~5.2ka全新世适宜期,但是适宜期中气候变化具有不稳定性;5.2ka至今,气候较全新世适宜期慢慢变干变冷,二者相互印证了东亚季风区全新世古气候演化的一般过程;而驱动二者演化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的会宁白草塬剖面中的磁化率和粒度两参数相比较:粒度较磁化率波动更频繁,记录古气候变化更灵敏.  相似文献   
979.
以黄山市和淮北市为例,对皖南和皖北城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质背景、主要城市地质问题、城市地质调查内容进行比较,认为黄山市和淮北市是安徽省南部和北部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地质调查主要目的、方法手段相同,侧重点应当根据城市地质背景特征和发展需要有所不同,对今后皖南和皖北地区其他城市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0.
相鹏  崔敏利  吴华英  张晓静  张连昌 《岩石学报》2012,28(11):3655-3669
河北滦平县周台子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产于前寒武纪单塔子群变质岩系中的鞍山式铁矿,具有条带状铁建造(BIF)特征。矿石主要呈条带状构造,有的呈条纹和致密块状构造。矿石类型主要以石英磁铁矿型为主,含铁介于30%~35%。前寒武纪变质岩是矿床的主要围岩,出露有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局部见花岗片麻岩。原岩恢复表明,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英安岩-流纹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岩。花岗片麻岩的SiO2含量大于56%,MgO含量小于3%,Al2O3含量大于15%,Sr含量大于500×10-6,Yb含量均小于1.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并且Eu负异常不明显,表明该片麻岩具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出几组年龄,分别是2512±21Ma, 2452±9.6Ma,2394±55Ma。大体看,2512Ma代表了火山喷发和周台子铁矿BIF沉淀年龄,2452Ma左右的锆石年龄代表了TTG质花岗片麻岩的侵位结晶年龄,2394Ma锆石年龄代表了周台子铁矿经历了一次变质作用,并对原有的岩石和矿石进行了改造。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斜长角闪岩和TTG质片麻岩的岩浆源区受到过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周台子铁矿构造环境可能是与裂谷有关的张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