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915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邢军武 《海洋科学》2018,42(9):51-54
报道了中国碱蓬属植物一新种——垦利碱蓬Suaeda kenliensis J.W.Xing sp.nov.。该种与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R.Br.)Moq.相近,但系一年生,种子具圆盘状和卵形两种形状,直径约2~3mm,叶长可达5~7 cm,无不定根,与南方碱蓬相区别。垦利碱蓬生长于潮间带和海水周期性淹没处。耐高盐,区域内海水盐度为25,滩涂表层含盐量在退潮后经日晒蒸发可达60‰以上。常形成单一种群的红海滩植被景观。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编号:MBM286537。采集地:莱州湾垦利海域潮间带泥滩。采集人:邢军武、曲宁、钟芳。  相似文献   
42.
以巴伦台钻孔倾斜及分量应变辅助观测气压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及小波分析研究气压对巴伦台钻孔倾斜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气压对巴伦台钻孔倾斜影响表现为准线性关系,对NS向的影响大于EW向。气压对NS向影响的显著频段有2 048~8 192、32 768~65 536 min,对EW向影响的显著频段为2 048~8 192 min。探讨了气压对巴伦台钻孔倾斜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3.
基于地震震中分布、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系统阐述了俯冲带从南到北俯冲角度、俯冲深度、形态以及板上地幔楔熔融程度等方面的空间差异特征,同时结合岛弧火山岩中的Sr、Nd、Pb同位素信息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岩浆作用的空间差异性,最终将千岛-勘察加俯冲带分为6段。综合以往研究可知,俯冲带分段性的成因比较复杂,与岩浆源区地幔中流体成分和含量、板片与海沟的汇聚速率、沿贝尼奥夫带的应力状态等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基于板块运动模型,板片的汇聚速率与俯冲结构的空间差异性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因此本研究认为板片的汇聚速率是影响该地区空间差异性的重要因素,而更系统的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千岛-勘察加俯冲带的俯冲特征对于丰富研究区板块构造理论,深入理解俯冲带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Due to its unique geological location, the Bering Sea is an ideal place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exchange and ecosystem connectivity of the Pacific Ocean–Arctic Ocean and subarctic–Arctic region. Based on a number of summer surveys(July to September, 2010, 2012 and 2014),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nd their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re exhibi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Bering Sea(53°59′–64°36′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northern cold-water species and immigrant eurythermic species, and the communities assumed a dispersed and patchy distribution pattern. Polychaetes(Scoloplos armiger), crustaceans(Ceradocus capensis) and sea urchins(Echinarachnius parma) were the main dominant groups in the shallow shelves; the sea star(Ctenodiscus crispatus) and the brittle star(Ophiura sarsii) were the main dominant groups in the continental slope; whereas small polychaetes(Prionospio malmgreni) dominated the basin area. Sediment type, water depth, and currents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seas, the shallow areas of the Bering Sea showed an extremely high-standing biomass. In particular, the northern shelf area(north of St. Lawrence Islands and west of 170°W),which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Anadyr Water, is an undersea oasis. In contrast, a deficiency in the downward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has resulted in a desert-like seabed in the basin area. By comparing our results to previous studies, we found that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of the Bering Sea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abundance and an increase in biomass.In addition, populations of amphipods and bivalves in the northern shelves hav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have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other species. These change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easonal ice melting,changes in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global warming, indicating that large-scale ecosystem changes have been occurring in the Bering Sea.  相似文献   
45.
根据2017年7月和9月在山东威海褚岛北部海域现场测量的COD_(Mn)(Chemical oxygen demand)值和水体表观光学量,结合COMS(Communication,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上搭载的传感器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所提供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产品,利用星地同步观测数据对现有的基于遥感反射比反演CDOM的模式进行验证,确定适合该海域的CDOM浓度遥感反演模式;通过对测试海域化学需氧量与遥感反演的水体CDOM浓度相关性分析,建立利用CDOM反演COD_(Mn)的遥感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测试海域LANDSAT 8/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遥感图像上,获取该海域COD_(Mn)浓度专题图,基于这些专题图分析了测试海域COD_(Mn)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GOCI产品的CDOM浓度值随时间和站点动态变化大,离岸越近数值越高,同一地点水体前后相差近1 h的数值变化也较大;(2)基于LANDSAT 8/OLI遥感数据反演的COD_(Mn)浓度时间动态变化大,总体来看褚岛附近水体的COD_(Mn)含量相对较低,褚岛以北海域水体COD_(Mn)含量有所增加,褚岛西侧水体的COD_(Mn)含量较东侧水体COD_(Mn)含量来说整体偏高。  相似文献   
46.
黄海典型漂浮大型藻类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高光谱和多光谱相机数据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浒苔和马尾藻样本进行光谱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漂浮大型藻类的高光谱反射率均值(Rmean_H)与多光谱反射率均值(Rmean_M)、高光谱藻类指数(VB-FAHH)与多光谱藻类指数(VB-FAHM)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5.6%,说明这两种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光谱特征波长的反射率建立比值光谱指数,其中浒苔和马尾藻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R640/R554指数;基于多光谱相机计算反射谷深度指数(T-depth),采用阈值法来区分浒苔和马尾藻,T-depth阈值的区分精度分别为69.6%±30.0%和69.6%±24.3%,稍优于虚拟基线漂浮藻类指数(VB-FAH)阈值的区分精度。  相似文献   
47.
刘磊  刘津  翟永  邢绪超 《测绘通报》2019,(9):135-138,146
通过分析应急测绘指挥调度的基本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应急标准规范,采用基于多通道多协议的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基于MPP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基于UML模型化的任务规划技术,根据无人机、多功能方舱等应急装备实时回传的位置、状态和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以及快速处理与共享系统等产生的数据成果与作业信息,设计完成了具有应急调度方案制定、指令快速下达、测绘装备动态调度与实时跟踪、测绘任务进度监控及应急任务演练等功能的应急测绘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48.
甲状腺(Glandula thyreoidea)是海洋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一般为实质性的组织。实质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构成滤泡的上皮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对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多集中在甲状腺形态及甲状腺与生长发育关系方面,而对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的研究则越来越多的集中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甲状腺病变方面,环境因素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海洋水体污染导致的甲状腺机能受损,使海洋脊椎动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数目与种类骤减之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海洋脊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邢亦谦  邢军武 《海洋科学》2019,43(5):97-102
以纠正碱蓬属Suaeda盐生植物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分类错误为目的,针对碱蓬属研究中因缺乏正确的种属鉴定与使用错误种名等导致无法确定研究对象是何植物,使研究结果丧失确定性和科学价值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错误文献的梳理,对包括《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在内的有关碱蓬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有关碱蓬属植物研究中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以及中文名与拉丁名错乱等问题并予以纠正。对提高碱蓬属植物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链延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目前主要以育苗、养殖、捕捞、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形式存在,文章在分析经营性海洋牧场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于海产品产业链的延伸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在苗种培育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出"参与式观光业",在开展养殖业的同时兼并实施新产业"DIY养殖业",产品收获后进行"精深加工业"的同时开展"观光旅游业",销售行业采取线上线下与企业之间结合的"O2O+B2B"模式,面向客户方面鼓励新机构即"反馈机构"的建立与推广,拓展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新型休闲渔业。通过产业链延伸,旨在开拓海产品的市场空间,以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海洋牧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