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356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728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卫星遥感人工增雨作业条件 II:层状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卫星多光谱资料的定标,利用可见光反射率、3.7 μm和11 μm辐射亮温,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云顶温度等云特征参数.运用图像合成技术,建立了反映云宏、微观特征的RGB合成图.利用发展的多光谱云微物理综合分析方法,通过极轨卫星分析了不同过冷层状云及其降水特征,结合增雨假设,总结出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卫星判据为:云厚大于1.5 km,云顶温度-5~-15℃时,有效半径小于25 μm;或云顶温度-15~-25℃时,有效半径小于15 μm.利用可见光反射率、云顶温度和有效半径多阈值建立人工增雨播云等级和分级显示.通过静止卫星跟踪云系演变,进一步确定播云部位和作业时机,指导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972.
彭守建  岳雨晴  刘义鑫  许江 《岩土力学》2019,40(9):3291-3299
岩体结构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直接影响岩体的变形特性、力学特性与渗流特性,因此对结构面的各向异性特征开展量化分析尤为重要。针对不同成因(劈裂、剪切)结构面,利用结构面量化参数(节理粗糙度系数JRC、节理平均倾角θ、分形维数D_B)对其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向异性特征对其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劈裂断裂结构面中,平行劈裂方向的JRC与θ值普遍大于垂直方向,且随角度变化波动较小,D_B在对角线方向变化较大,其值与所取剖面线长度有关;而在剪切断裂结构面中,平行剪切方向的JRC和θ值与垂直方向无明显差别,但D_B同样在对角线方向变化较大;(2)在评价结构面各向异性时,采用θ、D_B等参数评价时,劈裂断裂结构面与剪切断裂结构面各向异性系数无明显差别,采用JRC作为评价参数时,其各向异性系数差异较大,能较好反映不同结构面之间的差异特征;(3)剪切断裂结构面的峰值剪切荷载和法向位移均高于劈裂断裂结构面,两种结构面的剪胀角达到峰值时的剪切位移相近,剪切断裂结构面的开度分布较为集中且普遍较大,劈裂断裂结构面开度分布则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973.
山岳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震后滑坡分布的快速评估,尤其是滑坡重灾区的确定,则可为救援工作的科学部署和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并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2017年8月8日发生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风景区的MS 7.0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凸显出进行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震前、震后“北京二号”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解译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分布概况。尽管震后影像在局部区域有云团覆盖,影响了震区滑坡解译的详尽程度,但是对于主要发生的滑坡地震高烈度地区(≥Ⅻ度),本文所用影像基本满足解译要求。本文共解译出194个面积大于700 m2的滑坡,这些滑坡主要沿地震烈度长轴方向分布,灾害体平面面积达5.6 km2,影响范围超过600 km2。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的地形、岩性及地震动加速度进行分析,本文采用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对该区震后滑坡危险区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按照危险程度不同划分为5个级别,即高度危险、较高危险、中度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度危险。滑坡分布与评估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解译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评估为滑坡高度危险的区域,表明本文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该方法的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74.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形成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前者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印支期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构造结合带,并遭受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改造,构成了中国大陆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南北分野;后者不同区段继承了前寒武纪板块构造记录,逐步转化为古亚洲洋或古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尤其是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变形的东部边界,控制了晚中生代-新生代中国大陆东西反转演化。以"十字构造"为坐标系,中国大陆四个象限的地质、地球物理结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75.
依据铜陵太平-钟仓应急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构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GMS建立水源地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模型模拟期为一个应急供水周期180 d(2017-01~2017-06),水源地开采层位为承压水.模拟结果表明:在采用均匀布井方案和限定开采井水位降深不超过承压含水层顶板的条件下,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11.94×104 m3/d,达大型水源地规模(5×104 m3/d<允许开采量<15×104 m3/d);水源地承压水在应急开采条件下,激发了长江侧渗补给量,袭夺量占水源地开采总量的27.82%.同时,通过模型模拟数据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与地表水转换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6.
哈巴河县赛都金矿成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赛都金矿是属于阿尔泰地区新发现的重要金矿类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其成矿物质金主要来源于地层岩石和岩浆岩,赋矿主岩为中下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的杂砂岩建造。金矿床严格受剪切构造带的控制,金矿体一般赋存于韧—脆性构造和构造扩容带中。金矿的主成矿时代为300Ma,金矿体与海西期哈巴河斜长花岗岩体存在着密切的空间—时间联系。  相似文献   
977.
文章提出了划分伊朗产业结构成长阶段的原则,据此把伊朗产业结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阶段。,然后从三次产业地位的相对变化和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伊斯兰革命前的产业结构。围绕伊朗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凹型”变动、产值结构“逆动”、重视第二产业结构创新但工业部门继承性强等论点分析了伊斯兰革命后的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78.
安徽月山矿田成矿流体的迁移速率和规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月山铜、金矿田成矿流体从深部向浅部沿断裂、裂隙以及多孔介质(含微裂隙)运移,运动速率分别为1.4m/s、9.8×10~(-1)~9.8×10~(-7)m/s、3.6×10~(-7)~4.6×10~(-7)m/s,流体运移通道介质性质的变化引起流体运移速率的变化是导致成矿物质在介质接触界面中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矿流体在高温时主要迁移方向向上,流体通量为n×10~4~n×10~5mol/cm~2,中低温时运移方向多样,大气降水介入岩浆热液体系导致流体通量增大,流体通量为n×10~5~n×10~6mol/cm~2;成矿流体中所携带的成矿物质具备形成大型铜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9.
辽宁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经历过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矿石结构研究表明,矿床中的磁黄铁矿主要是海底喷流沉积后受到变质退火和重结晶的产物。在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磁黄铁矿的变形结构绝大部分已被峰期变质作用所清除,目前所见到的变形结构和矿石糜棱岩主要是退变质阶段的产物。流体的存在促进了磁黄铁矿的变形和退火。退变质流体以较高的氧逸度为特征。  相似文献   
980.
高密度电阻率法(RT)通常只能在地表应用,在特定条件下,在金矿井下深部首次应用该方法,查明赋矿构造向深部的延伸情况,并对在井下深部应用该方法的条件做了描述总结,结合前期地质工作的成果对实测结果做了可靠性探讨,拓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RT)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