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727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 0.25°×0.25°逐6 h的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廓线等资料,通过背景形势场分析、物理量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分析,对2018年3月4日发生在华东地区的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具有发生时间(季节)早、移速快、范围广、致灾强等特点,是一次比较少见的早春(冬末)十分强烈的飑线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急流辐散区、低空西南急流轴前端、低涡南侧的暖区中发展起来的。飑线过程的地面要素变化十分剧烈,地面有强冷池,与飑线前暖空气之间构成了强的水平温度梯度,致使飑线强度更强;飑线经过时气压涌升所形成的雷暴高压、强气压梯度以及飑线的快速移动均有利于地面极端大风的出现。飑线发展过程中观测到弓形回波、超级单体等强天气系统。中高层动量下传和光滑湖面、喇叭口、狭管效应等特殊地形对于大风的增强效应比较显著,这些因素也加剧了地面极端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2.
随着大规模的风电并网,风电所具有的间歇性与随机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风电功率预测成为当前解决该问题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良好的时序记忆特性,将小波分解技术与LSTM深度网络结合,提出基于小波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风电功率超短期概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分解技术将原始时间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再建立各子序列样本的LSTM网络预测模型,借助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预测误差的高斯分布函数,最终实现对未来4 h时刻的风电功率概率区间预测.最后,采用中国东北某风电场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将小波分解与深度学习方法结合可以较好地提高预测的精度,提高概率预测的区间可靠性.  相似文献   
73.
二郎坪群抱树坪组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重要的沉积记录,其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抱树坪组内火山岩夹层和花岗斑岩脉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测年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其沉积时代与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夏馆地区抱树坪组火山岩夹层已变质为(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常与黑云石英片岩呈“互层状”产出;岩石原岩为安山质凝灰岩,具有相对低的SiO2(52. 56%~62. 04%)、较高的Al2O3(10. 70%~18. 55%)、低的MgO(4. 06%~6. 21%)和FeOT/MgO(1. 23~1. 8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镁安山质岩石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认为,抱树坪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后盆地。获得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原岩的结晶锆石U- Pb年龄为446. 0±1. 7 Ma,以及侵入其中花岗斑岩脉的成岩年龄为430. 0±3. 0 Ma,首次将抱树坪组的形成时代准确地限定为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综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小寨组和抱树坪组在地层层序和地层时代上符合广义二郎坪群的划分方案,但大庙组、火神庙组及由小寨组和抱树坪组构成的整体三者在形成时代上表现为近于同时性,在空间上主体呈现近平行关系,可能主体属时代大体相当的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在大地构造属性方面,认为二郎坪群是在约470 Ma之前由于商丹洋向北俯冲而形成的火山岛弧,在470~436 Ma转化为弧后盆地,至约430 Ma之前最终完成消减闭合。  相似文献   
74.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戌、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戌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s,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戊杂岩体的εNd(135Ma)=-12.3~-16.9,Isε=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戌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15.42,(^208Pb/^201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幔,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光拉曼和显微红外测试,首次在CCSD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发现了含有沥青和烃类的有机包裹体,进一步证实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历了快速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俯冲板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未能充分地演化和成熟。俯冲板块在进变质过程中强烈脱水,释放出含烃流体,并被在板块抬升及其伴随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石英脉和水晶体所俘获。  相似文献   
76.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海底地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底地形地解析算法和统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配置理论,提出了统计算法的改进模型。使用新模型在南中国海地区进行了海底地形反演计算,并将反演结果与实际船测水深进行比对,进一步验证改进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The silver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host rocks of the Songxi shale-hosted Ag-Sb deposit of northeastern Guangdong, South China, have been directly determined using the electron microprobe technique. The silver contents in two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marine vitrinite and solid bitumen, vary in the range from 100×10-6to 350×10-6, which are from tens of times to thousands of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ost rocks in the ore deposit. The average silver cont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also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e pay grade of silver for commercial mining of the ore deposit.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host rocks in the ore distric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nomalous enrichment of sil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silver anomalies in the organic matter have been derived from both the host rocks and the silver-bearing fluids of the Songxi black shale ore source. In the course of sedimentation and later hydrothermal reworking, organic matter was able  相似文献   
78.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表现出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文中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幔源区遭受俯冲带组分的改造,而岩浆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混染地壳物质是次要的。基于熊耳群及下伏结晶基底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推断俯冲带组分的改造和富集事件发生在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大陆壳的形成和 拼贴过程中,由于洋壳和地壳物质再循环到上地幔中,使陆下岩石圈地幔源区富集LILE、LREE并亏损HFSE。熊耳期岩浆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保留有早期俯冲带组分改造特征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彩色地图图像分色算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彩色地图图像自动分色算法。该算法直接利用彩色地图图像的颜色特点 ,并充分考虑图像的空间相关信息进行自动分色 ,最终可得到理想的分版图。  相似文献   
80.
洋测绘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卫星、通讯、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海洋测绘出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多种作业平台、多种产品模式、多种技术融合、多种保障方式的特点。海洋的特殊环境导致了与陆上测量不同的作业方式和不同的产品模式。本文从外业测量的技术手段、仪器装备、数据处理方法、服务模式、数字图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对海洋测绘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