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27篇
  免费   12752篇
  国内免费   17747篇
测绘学   9486篇
大气科学   6701篇
地球物理   8926篇
地质学   32407篇
海洋学   9292篇
天文学   590篇
综合类   4213篇
自然地理   7611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175篇
  2022年   3169篇
  2021年   3813篇
  2020年   3047篇
  2019年   3339篇
  2018年   3104篇
  2017年   2967篇
  2016年   2877篇
  2015年   3630篇
  2014年   3399篇
  2013年   4339篇
  2012年   4685篇
  2011年   4669篇
  2010年   4557篇
  2009年   4211篇
  2008年   4260篇
  2007年   4060篇
  2006年   3884篇
  2005年   3220篇
  2004年   2455篇
  2003年   1741篇
  2002年   1749篇
  2001年   1567篇
  2000年   1304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7篇
  1973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We present a detailed, new time scale for an orogenic cycle (oceanic accretion–subduction–collision) that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Paleozoic continental growth processes in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long-lived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The most prominent tectonic feature in Inner Mongolia is the association of paired orogens. A southern orogen forms a typical arc-trench complex, in which a supra-subduction zone ophiolite records successive phases during its life cycle: birth (ca. 497–477 Ma), when the ocean floor of the ophiolite was formed; (2) youth (ca. 473–470 Ma), characterized by mantle wedge magmatism; (3) shortly after maturity (ca. 461–450 Ma), high-Mg adakite and adakite were produced by slab melting and subsequent interaction of the melt with the mantle wedge; (4) death, caused by subduction of a ridge crest (ca. 451–434 Ma) and by ridge collision with the ophiolite (ca. 428–423 Ma). The evolution of the magmatic arc exhibits three major coherent phases: arc volcanism (ca. 488–444 Ma); adakite plutonism (ca. 448–438 Ma) and collision (ca. 419–415 Ma) of the arc with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The northern orogen, a product of ridge-trench interaction, evolved progressively from coeval generation of near-trench plutons (ca. 498–461 Ma) and juvenile arc crust (ca. 484–469 Ma), to ridge subduction (ca. 440–434 Ma), microcontinent accretion (ca. 430–420 Ma), and finally to forearc formation. The paired orogens followed a consistent progression from ocean floor subduction/arc formation (ca. 500–438 Ma), ridge subduction (ca. 451–434 Ma) to microcontinent accretion/collision (ca. 430–415 Ma); ridge subduction records the turning point that transformed oceanic lithosphere into continental crust. The recognition of this orogenic cycle followed by Permian–early Triassic terminal collision of the CAOB provides compelling evidence for episodic continental growth.  相似文献   
122.
实验条件对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实验验证了多物相试样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基体效应,着重研究了参比强度K值、衍射强度、混合物各物相粒度、X射线管功率等实验条件对物相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相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采用积分强度、使各物相颗粒尽可能细而且均匀、采用较高的X射线管功率以及适合的扫描速率均有利于提高物相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3.
何淼  饶竹 《岩矿测试》2008,27(1):12-16
采用环境友好的圆盘固相萃取新技术富集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分别用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气相色谱法检测,实现了水中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物的测定。结果表明,16种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4.7%~102%,精密度(RSD,n=6)为2.9%~15%;13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5.9%~104%,精密度(RSD,n=6)为1.7%~17%。方法快速、灵敏、低污染,可用于水体中多种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硼溴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B、Br、I的方法。选定φ=2%(体积分数)的稀NH3.H2O介质消除碘的记忆效应。采用干扰较少的10B和79Br同位素。B、Br、I在0~10 000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0B 0.176 ng/mL,79Br 0.876ng/mL,127I 0.132 ng/mL;精密度(RSD,n=12)为10B 2.86%,79Br 3.36%,127I 2.69%;10B的阶梯加标回收率为94.6%~101.5%,79Br为98.3%~104.9%,127I为96.5%~102.0%。  相似文献   
125.
鱼卡煤田大煤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地震、测井、岩芯和煤质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煤田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地层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及对称型3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本结构类型。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了大煤沟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煤层对比,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26.
高能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应用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吉昂  李国会  张华 《岩矿测试》2008,27(6):451-462
对高能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基本特点及其用于环境、生物、地质样品中痕量元素的分析和RoSH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予以介绍,并对二次靶与滤光片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7.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钼矿石中钼铅铁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文辉  王中岐  张敏 《岩矿测试》2008,27(3):235-236
建立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钼矿石中钼、铅、铁、铜的方法,讨论了粒度效应、矿物效应的影响因素,确定了采取粉末样品,用系列标准样品建立工作曲线,通过元素间相互校正消除基体效应,用内控标准样品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RSD,n=11)为0.44%~15.4%。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和化学法相符,可满足日常分析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28.
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贵州省高灰、高污染组分煤中矿物质的分析为例,应用Bruker AXS D8 Advance衍射仪测得煤中矿物相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别应用数据分析系统EVA 12.0、X’Pert HighScore 2.0和MDI Jade 5.0对矿物物相组成的原始测试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差异比较了三款软件系统之间的异同和优劣。  相似文献   
129.
土壤中氟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宁夏盐池地区高氟土壤为例,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样品中各形态氟进行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各形态氟的含量。根据研究目的及土壤特点将氟的形态划分为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5种形态;对各种形态连续提取过程中使用的提取液进行了选择。采用建立的方法获得提取土壤中F-的检出限为0.76μg/g;方法精密度(RSD,n=7)各形态氟为水溶态氟11.3%,离子交换态氟13.5%,可还原态氟10.7%,可氧化态氟8.9%。  相似文献   
130.
内蒙古敖包吐萤石矿床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敖包吐萤石矿床是内蒙古北部苏莫查干地区单一萤石矿集区中的一个代表性矿床,产于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早白垩世敖包吐花岗岩的接触带上。文章通过分析该矿床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揭示出萤石的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即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大石寨组的结晶灰岩可能为萤石的形成提供了部分Ca来源,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水基本类似,具有Ce负异常;成矿作用后期主要表现为充填作用,形成颗粒粗大的萤石,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并随着萤石的沉淀析出,稀土元素总量逐渐下降,反映出成矿流体经历了较长期的演化过程。各地层单元、花岗岩体和萤石矿石的Sr、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萤石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源混合的特点,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早白垩世敖包吐花岗岩可能是萤石中F的主要来源,而大石寨组的结晶灰岩则可能提供了Ca。另外,Pb、Nd同位素的极大不均一性,有可能是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对艾力格庙群放射性组分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萤石成矿作用与钾玄岩的时空关系暗示了萤石的成矿过程可能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和下地壳的置换地质事件的结果。在构造转型的过程中,燕山中期富碱的酸性花岗岩浆的活动分异出富含F的成矿流体,与幔源流体混合,沿区域重新活化的深大断裂和大石寨组的层间破碎带上升,交代其间的灰岩透镜体,从而形成敖包吐中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