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1.
利用从珠江莲花山河段采集的淡水和大洋海水经过滤后,按不同盐度混合,模拟河口咸淡水交汇区重金属在水中各微粒级的分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盐度条件下,Fe,Al,Cu,Pb,Zn和Cd主要以粒径>1.0μm和<0.22μm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在加入Fe(3+),Al(3+)模拟实验中,重金属绝大部分含量形成粒径>1.0μm的微粒,其中Fe达99%以上,Cu,Pb约95%,Al约有70%-90%,Cd约40%,其余部分主要以<0.22μm微粒存在。加入与未加入Fe(3+),Al(3+)的实验比较,Fe(3+),Al(3+)的加入对水中Cu,Pb,Zn和Cd含量向大微粒聚集有很大影响,使其聚集在粒径>1.0μm微粒的量增加30%-40%。另外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可知,水的盐度与重金属在位径<1.0μm微粒中的含量分布无明显关系,但咸水中大量离子将对河水中胶体絮凝和微粒增长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冷却系统内热冲击、卷载冲击、化学冲击对生物的致死影响,以及小生物在海水中的运动机制,从而导出小生物迁移运动微分方程和生物损失率控制微分方程,给出了数值求解生物损失率数学模型的方法,并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海南某电厂冷却系统冲击效应对海洋水环境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川岛公湾海域环境对其网箱养殖容量限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计算单个网箱产生氮(N)和磷(P)的负荷量,并以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N和P的最高限制值作为控制值,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公湾海域环境对其网箱养殖容量的限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公湾海域环境所能承受的网箱养殖容量规模约为65000个网箱。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沿海底质某些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沿海地处南海北部大陆架浅海区,深受陆源物质的影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陆地上的污染物源源不断地通过地表径流和大气输送入南海。海洋底质可以反映海洋受污染的历史和现状,因此,了解广东沿海底质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对利用沿海海域,保护水产资源很有必要。 本文引用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和粤东海区污染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一、采样布点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Q值比较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化工厂排污海区海水砷含量分布和变化与一些理化因子的关系作了研究。研究表明,砷含量可以通过距离D、pH值和化学耗氧量COD_(Mn)三者的模拟关系式来表达。其模拟关系式为: As=144.9-1.021·InD-17.12·pH十0.1481·e~[(2·990·COD)_(Mn)]参加统计数据23组,相关系数为0.9978,剩余标准差为0.99。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将二维动态水质模型与三维稳态水质模型有机结合的新方法,用来处理沿海深水岸段排污口近区污染物混合问题,使之能较好地再现其客观混合过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深圳大鹏湾某大型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中.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海南三亚湾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海南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各水质参数的周年变化,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高含量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已接近严重污染;(2)除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3)除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变化的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大亚湾北部沿岸污水排海位置优选的方法。根据研究海区的水深条件、海岸地形特点、欧拉余流流场、海流流速、渔业水产、旅游等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水质条件等,定性地确定6个预选排污海区。然后利用Roberts的近区初始稀释模型和二维水质模型,以南海石油化工项目的污水排海为例,定量地计算被确定的六个预选排污海区的稀释扩散输移能力。通过比较,认为大亚湾北部沿岸的污水不适宜就近排入靠岸海域。当污水量不大时,排污位置选在距马鞭洲岛南端以东约4km处(即C海区),可达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当污水量较大,排海污染物量大时,排污海域的位置应选择在赤洲岛与黄毛山岛之间,即E海区.或在C海区与E海区之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现场实测资料,在模拟分析大亚湾流场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引用Euler-Lagrange余流模型及二维平流-扩散方程,模拟海湾水质点运移轨迹及污染物浓度场的时空分布,综合分析了大亚湾海域的物理自净能力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大亚湾底栖生物体中4种重金属残毒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 2 0 0 0年 3月大亚湾环境现状调查的资料 ,对大亚湾底栖生物体中残毒量进行现状与历史资料比较分析 ,评价底栖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食用质量。结果表明 ,该水域底栖生物未受重金属污染 ,但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体中Cu和Zn具有潜在的严重积累问题 ;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体中Cd含量已超过人体消费标准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