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gradation of 10 strains of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Xiamen harbor for 8 kinds of hydrocarbon and their mixed hydrocarbons incubated for 7 days at 2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different genera of bacteria, which are measur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are different for 8 hydrocarbons, thus show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genera;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most strains for alkane hydrocarbons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at the mixed strains favour the degratation for mixed hydrocarbons; a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carb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degrad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22.
文中结合韩城煤层气井钻探施工地层实际,探讨了钻头的选型、泥浆的调配,以及钻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3.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网络的社区发现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对信息网络社区发现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各种发现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与比较.最后,对信息网络社区发现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历史水文观测数据研究了南海西南部巽他陆架水团特征,结果表明:(1)巽他陆架纳土纳群岛周围底层存在着低温高盐的冷水,该冷水沿地形爬升分为两支,一支可延伸至泰国湾,另一支伸向卡里马塔海峡;(2)巽他陆架底层冷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该底层冷水在春季开始形成,夏季达到最强,秋季开始衰退,最后在冬季完全消失;(3)巽他陆架底层冷水来源于南海次表层水的涌升。夏季西南季风使陆架表层水向南海流动,有利于南海次表层低温高盐水沿地形向陆架爬升,此时底层冷水与表层水温差超过8°C。冬季东北季风,使南海表层水向陆架流动,海水在陆架堆积,从而阻止了南海次表层低温高盐水的爬升。  相似文献   
25.
由于湍流混合直接观测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很大程度限制湍流混合的研究,所以基于温、盐、流资料估算海洋湍流混合的方法应运而生。本文应用在吕宋海峡观测到的23个自由下降微结构湍流剖面仪观测数据和水文观测数据,首次对目前常用的Gregg-Henyey-Polzin(GHP)细尺度参数化、Mackinnon and Gregg(MG)参数化和Thorpe尺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评估它们的适用性。发现GHP参数化方法能够很好地估算吕宋海峡的湍流混合。虽然GHP参数化方法估算的耗散率总体上要偏弱于观测的结果,但估算和观测的差异在2倍以内的结果占71%,与微结构湍流剖面仪观测到的耗散率在水平分布和垂向分布上呈现出相同的分布特征。基于MG参数化方法发现估算的吕宋海峡西侧1200m以浅的耗散率比观测值大,但总体上呈现出相同的分布特征。另外,MG参数化估算与观测差异在2倍以内的结果占58%。表明相比于GHP参数化方法,MG参数化方法的估算值更偏离观测值。Thorpe尺度方法在估算吕宋海峡的耗散率时,估算和观测的差异在2倍以内的结果仅有30%,70%的估算结果与观测结果相差高出1个量级,空间分布上与观测结果差异较大。对比吕宋海峡湍流混合参数化方法的结果表明GHP参数化方法最优,MG参数化方法其次,Thorpe尺度方法相对GHP和MG参数化方法较差。  相似文献   
26.
针对人脸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高维问题、小样本问题和非线性问题展开研究.围绕人脸特征提取,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Fisher线性鉴别来克服在人脸识别中的小样本问题,同时将人脸图像从高维空间映射到低维空间从而解决了高维问题;在分类识别方面,采用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的RBF神经网络进行模式分类,能够解决人脸识别中的非线性问题.在ORL人脸数据库上进行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进行人脸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7.
During the expedition from Dec. 1981 to Feb. 1982, Dry Valley, Victoria and Ross Island Beach in Antarctica were visited. From ten stations samples of water, soil, snows and seawater were collected, from which heterotrophic microbes (including bacteria, yeast and fungi)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en genera of bacteria, nine genera of yeast and nine genera of fungi. Most of the strains grow at the temperatures of 20℃ and 5℃, while a few grow only below 5℃. More bacterial gener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each and nearby lakes than those from the inland Dry Valley, indicat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rain composition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polar zone.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了1981年12月—1932年2月,在参加新西兰组织的南极维多利亚干谷和罗斯岛海滨考察中,从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泥、雪和海水样品,进行了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异养菌的分离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有10属的细菌,9属的酵母菌和9属的霉菌.大部分菌株能在20℃和5℃生长,极个别菌株只能在5℃以下才能生长,从海滨及附近湖泊分离的菌属多于从内陆干谷样品中分离的菌属,表现了菌类组成和极地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黑潮入侵南海会诱生中尺度涡,对南海与西太平洋物质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前人对黑潮诱生反气旋涡研究较多,而对气旋涡研究较少,对其三维结构和生消过程也不清楚。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再分析数据,选取2018~2019年间南海东北部的3个气旋涡(cycloniceddy,CE)CE1、CE2和CE3,研究了其三维结构与演变特征,并初步讨论了其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个气旋涡生成于吕宋海峡西南部黑潮主轴左侧,半径约为47~87km,生成后都向西移动,最长距离可达255km,远小于该区域中尺度涡平均移动距离。气旋涡的最大旋转速度约为0.4~0.6m/s,垂向深度可达1 200~1 600 m。3个气旋涡中心水体上涌,温度异常均为负值,在垂向上呈单核结构,冷核的位置在50~600m处,冷异常最大可达-2°C;中心盐度异常垂向上呈现“正-负-正”的三核结构,分别位于0~100 m、200~400 m和500 m以下深度,低盐异常最大可达-0.26。黑潮锋面的正压不稳定性是气旋涡生成的主要因素,能量从黑潮动能向涡动能转移,是气旋涡生成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0.
任强  于非  南峰  王建丰  孙凡  陈子飞 《海洋科学》2020,44(7):171-178
系统总结了逆式回声测量仪(IES)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CPIES(集成流速和压力传感器的IES)在我国吕宋海峡周边布放的意义及对未来应用的展望。结果表明采取不同的排列方式布放的IES阵列所获取的数据通过结合地转经验模态GEM(gravest empirical mode)以及最优插值方法能够获得观测海区的温度、盐度和流场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基于CPIES的应用,可深入地研究多尺度的海洋动力过程,如内波、内潮和中尺度涡等,对后续大洋环流理论发展、中尺度涡产生和消亡机理、海洋中不同尺度能量串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