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BCC模式及其开展的CMIP6试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模式研发,推出3个最新模式版本参与该计划,包括含有气溶胶化学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0、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MR和高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HR。除了CMIP6中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和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这3个模式共将参与CMIP6中的10个模式比较子计划。文中主要介绍这3个模式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开展的CMIP试验,并对BCC-CSM2-MR模式的Historical试验结果进行简要评估,为试验数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概况2019年7月7-15日,国家气候中心任宏利、史学丽、李伟平、房永杰、谢冰、冯爱青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第27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大会。  相似文献   
13.
周文艳  罗勇  史学丽  李伟平  张艳武 《气象》2019,45(10):1476-1482
地表覆盖是陆面和气候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以陆面过程模式BCC_AVIM为例,介绍模式中的地表覆盖数据变量、数据分辨率、不同类型数据的来源,重点比较分类方法差异巨大且类型众多的植被覆盖。综述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常用的几套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的来源、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以及空间分辨率,根据陆面过程模式的地表覆盖数据需求,确定不同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在模式中的应用方法,讨论分析了全球地表覆盖产品在模式应用中存在的差距,提出不同遥感数据产品之间一致性较差的可能解决方案,探讨遥感数据产品在模式中应用的可能方式,以期更好地发挥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经常有人询问有关灾害研究中心(DRC)的由来和历史、科研活动和管理、服务设施和出版物以及正在进行的工作等问题。本文试图回答一些典型的主要问题。二、研究对象1.紧急情况的反应研究灾害研究中心于1963年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成立。20年之后,即1984年底,搬迁到特拉华大学。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人们通过地面陶普生观测网和人造卫星在世界范围内连续对臭氧层进行了长期观测,发现了臭氧层的人为改变这一问题,其变动情况正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中心。作为本文的主题——南极春季臭氧减少的现象(所谓的臭氧洞)是在极地这一观测上易于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发现的。极地本来观测站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物理文献中对三维电磁问题讨论过有限的几种数值解。这些数值解是利用积分方程,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技术获得的。莱尼斯和乔尼斯(Lines和Jones,1973)以及雷戴等人(Reddy等,1977)分别应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技术提出了关于三维大地电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4年7月10日北京城区暴雨、灾情及其成因,提出了既能缓解城市短历时暴雨灾情、又能充分利用城市雨水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简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主要总结了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状况, 对一些国际间合作进行的计划、试验成果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加以介绍和评述, 最后给出陆面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A nest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used in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at the China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NCC) since 2001. The NCC/IAP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T63 coupled GCM (CGCM) provides the boundary and initial conditions for driv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 NCC). The latter has a 60-km horizontal resolution and improved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cluding the mass flux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closure scheme (TKE) and an improved land process model (LPM). The large-scale terrain features such as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included in the larger domain to produce the topographic forcing on the rain-producing systems. A sensitivity study of the East Asian climate with regard to the above physical processes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esent paper. This is the second part, as a continuation of Part I.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st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a ten-year simulation driven by NCEP reanalysis datasets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ast Asian climate simul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model’s systematic error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ativ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5 years between the RegCM2 and RegCM NCC have been don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simulation performance. Also, a ten-year hindcast (1991–2000) for summer (June–August), the rainy season in China, has been undertake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RegCM NCC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major seasonal rain belts. The best predicted regions with high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West China,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 North China, where the CGCM has maximum prediction skill as well. This fact may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rgescale forcing. On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prediction derived from RegCM NCC is the increase of ACC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here the CGCM has a very low, even a negative, ACC. The reason behind this improvement is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the mo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large-scale terrain featur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esumably, many rain-producing systems may be generated over or nea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may then move eastwar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teered by upper-level westerly airflow, thus leading to enhancement of rainfalls in the mid and lower basin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al-time experimental predictions for summer in 2001, 2002, 2003 and 2004 by using this nested RegCM NCC were made. The results are basically reasonabl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