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巴士海峡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金芳  邓冰  佟凯  建军 《海洋预报》2001,18(2):22-29
本文通过各要素31~85年间年限不等、层次不等的资料,按1°× 1°或 0.5°×0.5°(纬度,下同)网格进行统计,进一步深入分析巴士海峡水文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月季变化规律,为船舶在海上航行和海洋学研究,提供可参考的风场和水文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24.
东南沿海台风风暴潮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收集了1949-1990年的台风及相应验潮站的实测潮位资料,计算分析了连云港至汕头之间沿海港口的热带气旋增水,得出了东南沿海各港口的增水特征。该海域风暴潮强度较大,易形成特大潮灾,各港口最大增水出现时间不一,有的在热带气旋登陆前,有的在热带气旋登陆后,多数在热带气旋登陆前后0-6h。台风及风暴潮易造成舰船、码头等损坪,形成非战斗力减员。  相似文献   
25.
横摇性能是评价浮标在海上运动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浮标在海中漂浮的姿态和对天线束宽的要求,这对于卫星通讯浮标尤为重要,因此大多数的浮标主体外形为横摇性能较好的球体,但是球体浮标不适合被无人机携带。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空投横摇性能较好的圆柱体浮标,通过研究圆柱体浮标尺寸形状与横摇性能的关系,分析不同尺寸下圆柱体浮标横摇性能随直径与高度的比值(径高比)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同种海况下球体浮标横摇性能随直径的变化趋势作为对比,发现圆柱体浮标的横摇放大因子随径高比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从而确定多圆柱体浮标的设计方案,数值模拟该形状浮标在5级海况下的横摇性能,计算得到稳定状态下的最大横摇角度小于20°。另外进行了海上试验,浮标在有效波高为1 m的海浪中的最大横摇倾角约为16°,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6.
27.
1961-2010 年西藏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杜军  路红亚  建军 《地理学报》2013,68(9):1269-1280
利用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a 西藏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明显减少,结冰日数减少显著的区域集中在藏北,霜冻日数则在整个区域都显著减少;生长季长度以4.71 d/10a 的速度明显延长,以拉萨、泽当最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在全区范围均呈显著升高,尤其是近30a 升幅更大,达1.06 oC/10a;最高气温的极大值在沿雅鲁藏布江一线东段和那曲地区上升较明显,而在南部边缘地区有下降的趋势。冷夜(昼) 日数普遍明显减少,减幅为9.38 d/10a (4.96 d/10a);暖夜(昼) 日数显著增加,增幅为10.99 d/10a (6.72 d/10a)。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极端最低气温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极端最高气温、结冰日数、暖昼(夜) 日数和生长季长度呈负相关。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暖指数呈逐年代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冷指数和生长季长度表现为下降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时间转折上,极端最低气温、冷(暖) 夜指数和生长季长度的突变点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前,霜冻、结冰日数和冷(暖) 昼指数的突变点则推迟到21 世纪初期。多数情况下,西藏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幅比全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偏大,说明西藏极端气温变化对区域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8.
邓晋福  杨建军 《现代地质》1996,10(3):330-343
主要基于火成财组合讨论了大地构造演化。提出碰撞型蓝片岩是大洋闭合与陆-陆碰撞作用的产物和标志,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是陆内俯冲作用的岩石学记录,以钾玄岩 我为主的火成岩组合是水平缩短内陆内造山带边界的标志,造山末期A型花岗岩是造山带崩塌的标志。  相似文献   
29.
通过在GPSurvey软件中设置投影参数,可以利用地方坐标系坐标作为GPS网约束平差条件,即可直接获得和已知点相统一的地方坐标系坐标。  相似文献   
30.
粤西连阳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西连阳复式岩体由燕山早期连阳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44.3±0.8Ma)和燕山晚期白浆花岗岩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06.4±0.7Ma)组成。这两个岩体在岩石化学上均富硅,属准铝质,并相对富钾。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连阳岩体和白浆岩体都强烈亏损 Ba、Sr 和 Ti,轻微亏损 Nb 和 Ta。两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类似,总量比较高,分别为187.6~300.6×10~(-6)和185.5~294.3×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 分别为4.17~9.28和4.13~7.08,(La/Yb)_N 分别为3.66~9.03和3.29~5.16,Eu 明显亏损,δEu 值分别为0.04~0.53和0.04~0.16。连阳岩体的ε_(Nd)(t)为-9.1~-7.6,白浆岩体的ε_(Nd)(t)为-9.8~-7.8,两者具有相似的 Nd 同位素组成。钕模式年龄分别为1.56~1.68Ga 和1.54~1.71Ga。研究表明,连阳复式岩体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地壳剪切-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是中元古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