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岩溶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毛坪铅锌矿区属于复杂型岩溶裂隙充水大水矿床,亟需查明其充水水源、径流途径以开展地下水防治工程设计与优化。基于水化学、氢氧同位素方法对矿区充水水源进行系统研究与辨识,并对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作了初步分析。矿区石炭系地下水表现为低水温、低TDS、高NO-3、富集重同位素,而矿区泥盆系地下水由北往南水温、TDS逐渐升高,NO-3浓度降低,微量组分浓度升高,且尤为富集轻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以上组分均对矿区充水水源辨识有直接指示意义:石炭系主要受东侧献鸡一带岩溶洼地区补给,自东往西向矿区径流,并经由断层构造向矿区泥盆系北部补给,同时与泥盆系南部深层水源混合后排泄于矿区疏干漏斗中心。  相似文献   
232.
数值模拟技术在风电场宏观选址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气象站分布稀疏,难以全面反映潜在大风区域。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提高分析区域的空间分辨率,弥补气象站点分布稀疏的缺陷。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风能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反映了实际风速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10 m、50 m、70 m高度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9、0.862和0.865,均达0.001 的显著水平;模拟结果揭示了地面观测资料未反映出来的潜在大风区。经实际立测风塔观测证实,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用于风电场宏观选址。同时揭示了模拟的风速较实际风速大,且模拟风速空间分布差异小于观测的风速,说明现有数值模式模拟的精确度还存在着局限性,风电场微观选址仍依赖于立测风塔进行实地观测。  相似文献   
233.
南海北部陆坡稳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海底滑坡作为一种潜在的地质灾害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法计算并分析了海底斜坡稳定性问题.通过对斜坡模型在各种条件下安全系数的计算,定量分析了斜坡内在因素(如斜坡角度、主要土力学参数)和主要触发机制(地震、快速堆积等)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静态条件下,均质斜坡角度小于20°时,均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含软弱层的斜坡,快速堆积等引起的不排水状态下斜坡安全系数明显降低,斜坡角度大于14°时就会发生失稳.拟静态条件下,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小于0.15g时,对于角度小于20°的均质斜坡处于稳定状态,但PGA大于0.25g时,角度大于13°的斜坡即处于失稳状态;对于含软弱层斜坡,PGA为0.1g时,角度大于10°的斜坡即处于不稳定状态;当PGA大于0.3g时,3°以上的海底斜坡即处于失稳状态,发生海底滑坡.结合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在静态条件下,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加载的拟静态下,根据南海北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台湾浅滩段则处于不稳定状态.这解释了该区域大陆坡折带处海底滑坡广泛发育的原因,也表明了地震是引发南海北部滑坡最主要的触发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4.
纬向非均匀基流对大气长波调整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长波的发展和演变影响着大气的可预报性,并对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在影响大气长波演变的因子中,除波与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外,基流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本文利用非均匀基本场下Rossby波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求解,分析了基本场结构和初始场对Rossby波演变的影响,揭示了纬向非均匀基本场对长波调整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流纬向非均匀时,线性Rossby波也会出现长波调整现象,基流随纬向变化是长波发生调整的又一个重要机制;大气长波调整对波动的初始振幅不敏感,但基本场振幅影响着长波调整能否出现和出现的时间;基本场纬向平均西风基流的大小除影响波动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外,还影响长波调整出现的时间和规律;长波调整的出现还与基本场和初始场的结构有关,不同基本场时,波动是否发生调整、向高波数还是向低波数调整都决定于基本场结构,相同基本场时,不同初始结构的波动也有着不同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35.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叶城凹陷以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前人多按单一的海相或湖相烃源岩笼统分析,未考虑二叠系烃源岩不同组段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带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叶城凹陷二叠系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结合该区钻井资料,首次将烃源岩分析精细到组,结果显示,叶城小区和和田小区二叠系分别以棋盘组和普司格组上段为主力烃源岩,但两者在分布和地化指标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棋盘组以浅海陆棚相为主,分布于凹陷西部的和什拉甫-莫莫克地区,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100 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1.06%,类型为Ⅱ型,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普司格组上段以湖相为主,分布于凹陷东部的普萨-杜瓦地区,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0 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0.97%,类型为Ⅱ型和Ⅲ型之间,处于生油高峰阶段。二叠系这两套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相比之下普司格组上段湖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明显好于棋盘组浅海陆棚相。通过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比值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普司格组上段烃源岩为柯东1井原油的油源。结合储盖条件综合分析,叶城凹陷以甫沙-克里阳地区为油气勘探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236.
提供了我国海相、湖相原油的黄金管裂解成气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裂解成气的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典型样品裂解生气特征、升温速率与温度对油裂解成气的影响表明:我国海相、湖相原油裂解成气门限温度、消亡温度差异不大,但与国外样品差异明显;源内和源外原油裂解成气过程差别明显,源内原油热稳定性弱于源外原油热稳定性,在油裂解气评价中应该考虑排烃效率的影响;温度是原油裂解的主要控制因素,温度高于180℃时,原油裂解过程主要在10 Ma内完成,且液态烃消亡温度要高于200℃。本次研究的实验结果、动力学参数及相关结论可供盆地模拟和油藏勘探工作采用和借鉴。  相似文献   
237.
文章对1989年、1991年发生在山西大同一阳高的两次6.1级地震、1996年内蒙古包头西的6.6级地震、1998年的河北张北6.2级四次中强震前后华北北部地电阻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出晋冀蒙交界区中强地震前地电异常信息,为今后该区中强地震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8.
基于概率估计方法的立式储罐地震易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储罐的震害资料和震害特点,提出了基于概率估计方法的立式储罐地震易损性研究.考虑了结构的随机性及荷载作用的随机性,给出了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及给定烈度下地震发生的概率.从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入手,提出了储罐的地震易损性计算方法.通过2×103m3和5×104m32种高矮罐的地震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概率方法和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的方式,更能直观的给出储罐各失效模式的地震易损性.储罐的地震易损性与地震烈度、高径比的关系很大,地震易损性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与2×103m3储罐相比,5×104m3储罐各失效模式地震易损性明显较小;从多种失效模式进行储罐地震易损性研究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239.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头设计拉力及锁定值的确定是锚索抗滑桩结构设计计算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采用线弹性Winkle地基梁有限差分法的抗滑桩结构分析计算软件"Analypile",对全桩整体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其内力,避免了将桩身分解为受荷段和锚固段及利用滑面处连续条件求解的复杂过程,该方法对滑坡推力及地基系数取值,可依据实际情况假定为广义形式来模拟土体对抗滑桩的作用工况,能很好地求解预应力锚索作用于抗滑桩或桩身设多道锚索工况下的锚索拉力值,并利用Excel规划求解工具合理选定工程优化目标,建立综合约束条件及其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有关桩头预应力锚索设计拉力及锁定值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0.
介绍了基于G856F的地磁野外测量处理程序的功能、使用方法及在山西地磁野外观测中的应用.认为该程序可在野外观测结束后立即计算观测结果,如果数据出现异常或误差超限,可现场查找原因或进行重测,从而提高地磁野外观测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