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SOLAS计划--IGBP的一个新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0年2月20~24日,在德国北部的旅游城市Damp,召开了由德国基尔大学海洋研究所组织的第一次SOLAS科学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30余位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大气科学家和海洋科学家.  相似文献   
32.
黄海夏季水域沉降颗粒物垂直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 0 2年 8月 ,沿穿过黄海冷水团的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 4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镜检发现无机颗粒物、生物粪球以及混杂聚合体是本断面沉降颗粒物主要类型。测定结果显示沉降颗粒物中的颗粒有机碳 (POC)、颗粒有机氮 (PON)、颗粒碳 (PC)、颗粒氮 (PN)和颗粒磷 (PP)的百分含量均呈现从表层到底层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两个改进的模型对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进行了计算 ,显示黄海海域夏季底层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为 90 %— 96%,表明底层沉降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物的再悬浮。两模型所得结果一致 ,证明用温跃层底部颗粒物沉降通量代表水体中颗粒物净沉降通量的假设是合理的。水体中颗粒物、POC及PON的净沉降通量 (±SE)分别为 ( 1 2 65± 3 5 5 )g/(m2 ·d)、( 0 2 9± 0 0 4 )g/(m2 ·d)和( 0 0 6± 0 0 1 )g/(m2 ·d)。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亚硝酸盐分析工艺的优化研究,为亚硝酸盐现场自动分析仪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简化了分析工艺,便于实现仪器的自动化;有利于仪器的小型化。哑硝酸盐分析工艺的优化技术,还可以推广到其它化学要素的现场自动分析仪的研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34.
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大气干沉降对海域微量金属输入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包括样品采集、分析、干沉降通量估算和污染物来源识别。重点讨论了常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气溶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和已取得的成果 ,旨在为气溶胶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胶州湾内外水体部分化学、生物因子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1997- 0 8~ 1998- 0 6间 5次海洋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讨论了胶州湾内外水体营养盐和叶绿素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从调查来看 ,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季节变化呈双高峰 ,分别在 8月和 12月 (硝酸盐 :7.0~ 9.0 μmol/L;磷酸盐 :0 .4~ 0 .5 μmol/L) ,低值在 10月和 6月 (硝酸盐 :1.2~2 .2 μmol/L;磷酸盐 :0 .2~ 0 .3μmol/L)。硝酸盐的值湾内明显高于湾外。磷酸盐的值各站的差别较小。相对来说氨氮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太明显。分析表明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受河流径流及水体内各生态过程的共同作用。叶绿素的季节变化呈春夏季高 (2 .6~ 5 .1mg/m3 ) ,冬季低 (0 .2~ 0 .6 mg/m3 )的特征。并从浮游植物碳量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6.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海水中二甲基硫(DMS)的测定方法及其来源的研究,指出了DMSP是海洋生物降解产生DM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7.
影响海水中DMS浓度大小的因素很多。本文综述了目前国仙外有关DMS的生物和化学过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为了满足氨氮的水下现场自动分析的要求,作者对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海水中氨氮的规范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系列条件优化;并通过对试剂保存方法的研究,解决了试剂稳定性问题。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保证了海水中氨氮测定方法能在水下现场自动分析仪上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9.
本文用微电泳的方法研究了针铁矿及δ-MnO_2悬浮粒子的电泳行为。支持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影响淌度的大小,但不改变等电点(IEP)。重金属离子在悬浮粒子上的吸附,使pH高于IEP时的表面电荷由负变正,而在pH低于IEP时影响不大。 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如氨基酸对悬浮粒子的淌度影响不大,而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如腐殖酸使IEP左移。天然海水,河水等对悬浮粒子表面电荷的影响是其中的有机物使IEP左移的结果,故天然水体中悬浮粒子无例外地均荷负电。  相似文献   
40.
海水中铁的来源形态及其与浮游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铁在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固氮菌对N2的固定、叶绿素的合成、卟啉生物合成、光合作用电子的传输等生物过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了占全球近40%的碳,因此研究海洋中的铁的来源、形态及其与浮游植物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海水中铁的来源、形态及不同形态铁的相互转化,以及浮游植物需铁的生物过程、吸铁的方式、缺铁的生理生化指示和铁对浮游植物生长及群落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