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孙英杰  付广  张然 《现代地质》2003,17(3):318-322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和3套气源岩空间分布面积的比较,以及对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与气源岩大量排烃期的比较,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与3套气源岩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对天然气聚集程度的控制作用,指出扶杨油层和萨、葡、高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聚集与分布的有利层位。扶杨油层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和黑帝庙油层的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热带气旋是危害中国最严重的天气系统,分析和认识中国沿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新特征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近70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登陆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台风登陆频数高于往年平均,其整体强度和最大值均呈增大趋势,年台风强度的不稳定性加剧;研究还发现台风强度越高,其生成地纬度带范围越窄且越靠近赤道;建立了高强度热带气旋(STY和SUPER TY)时间和纬度的关系"φ—m"。检验了台风季长与初旋日呈负相关且不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台风季长符合正态分布并给出概率密度公式。  相似文献   
13.
沉积物颜色和粘土矿物对库车坳陷第三纪气候变化的指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双建  张然  王清晨 《沉积学报》2006,24(4):521-530
库车坳陷第三纪连续的碎屑沉积,记录了丰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信息。在详细的磁性地层年代学基础上,对库车坳陷北部第三系沉积剖面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物颜色测定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库车坳陷第三纪沉积物颜色变化与全球第三纪温度的变化有一致的趋势,随着全球气温的降低,沉积物的颜色的红色指数降低。粘土矿物的组合和含量变化在13 M a出现了一个转折,在此之前,库车坳陷泥岩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和绿泥石,指示干旱的气候环境。在13 M a之后,库车坳陷的粘土矿物组合变为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指示干冷与温湿交替的气候环境,与亚洲内陆季风气候加强相对应。由此,可以认为库车坳陷第三纪13M a的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壤切片技术的细观孔隙实验研究及其分布规律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高梁  柏亮  庄心善  张然 《冰川冻土》2016,38(4):955-962
岩土多孔材料孔隙分布特性强烈影响其宏观物理力学特性,细观孔隙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固化剂及蓝色有机染料对生态护坡材料进行固化和染色,基于土壤切片技术获取样本的典型剖面,利用高分辨率相机采集剖面彩色图像,借助IPP技术获取细观孔隙分布数据.结果表明:细观孔隙度随孔径分布较为均匀,不同样本的细观孔隙数量分布较为近似,数量分布曲线越光滑,材料结构越稳定.为合理描述细观孔隙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隙率模型,较已有孔隙率模型,改进模型在二维空间内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及更小的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15.
徐平  张然  侯婷婷  朱晓君 《江苏地质》2009,33(3):225-229
从地貌(断块山地及水系特征)、活动断裂和地震标志3个方面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阐述了西藏鲁玛江冬错地区新构造运动活动特征,并对晚新生代以来(尤其是早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地形的演化趋势进行了论述。晚新生代,尤其是早更新世以来,高原南北两侧的陆内俯冲仍然继续强烈进行,主夷平面瓦解,大型断陷盆地形成,高原整体继续强烈上升。高原主体正是经历了由此开始的新构造运动,才逐渐形成目前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然  熊发挥  徐向珍  刘钊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19,93(7):1655-1670
依拉山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主要由蚀变较强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及豆荚状铬铁岩组成。铬铁矿矿体集中分布在依拉山岩体北部,围岩以纯橄岩为主,少量为方辉橄榄岩。铬铁岩中铬尖晶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Cr~#值为64.2~73.9,Mg~#值为46.9~71.6,TiO_2为0.03%~0.31%,Al_2O_3为4.5%~18.7%,指示依拉山铬铁矿为高铬型铬铁矿。方辉橄榄岩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指示其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的特征,铬铁矿的铂族元素具有IPGE富集而PPGE亏损的特点,呈现出右倾的配分模式,且Pd/Ir与Pt/Pt~*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反映出依拉山岩体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的演化过程。结合其他岩体内铬铁矿的对比研究,提出依拉山铬铁矿可能是在俯冲带环境下,由玻安质熔体与岩石反应形成,并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过程,即早期的洋中脊(MORB)环境以及后期的俯冲带(SSZ)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稀有矿物天津蓟县锰方硼石振动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然  许虹  李梅梅 《岩矿测试》2018,37(2):139-145
锰方硼石是一种罕见的锰氯硼酸盐矿物(Mn_3B_7O_(13)Cl),天津蓟县锰方硼石矿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锰方硼石矿床,该地锰方硼石矿物粒度细小(50~300 nm),与美国锰方硼石存在明显差别。目前涉及我国锰方硼石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稀有矿物蓟县锰方硼石矿物学和材料学特征,本文对其进行振动光谱和高温拉曼光谱研究。常温振动光谱结果表明,蓟县锰方硼石与美国锰方硼石各主要谱带归属一致,但峰位整体上表现为向高频方向偏移且谱峰宽、强度小。高温拉曼光谱显示,随着温度升高,谱带向低频方向偏移,位移距离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680~687K处位移距离出现转折。蓟县锰方硼石粒度细小是造成上述谱峰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高温拉曼技术对粒度极为细小的锰方硼石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其谱峰变化与相变的关系,实验证明高温拉曼光谱可以作为研究矿物相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砂岩型铀矿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铀矿物定年一直是成矿年代学中的难点,随着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针对矿石矿物(铀矿物)进行同位素定年;但是其中的砂岩型铀矿由于其存在状态复杂,在原位定年中剥蚀要求高,也缺乏合适的外部校正标准物质,所以定年准确度有待提高。本文研究了两种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的方法,对砂岩型铀矿定年进行了尝试,试图解决铀矿测年中的无基体匹配问题并提高砂岩型铀矿定年水平。一是建立了一种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合电子探针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的技术(LA-MC-ICP-MS&EMPA)。通过优化实验方法,对秦岭陈家庄花岗岩型铀矿进行了测试,获得与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一致的年龄结果,证明了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无基体匹配标准物质分析的可行性;并利用此法获得鄂尔多斯盆地红庆河和塔然高勒砂岩型铀矿的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信息。二是尝试了利用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fsLA-MC-ICP-MS)对红庆河和宁夏宁东砂岩型铀矿样品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并获得了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表明飞秒激光剥蚀技术在砂岩型铀矿定年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比较单一且年龄偏老的单矿物样品可以选择LA-MC-ICP-MS&EMPA联合法进行分析,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的样品建议使用fsLA-MC-ICP-MS法。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区之一.铀矿物赋存状态研究对砂岩型铀矿的成因认识、找矿勘查及选冶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矿物组成复杂,铀矿物粒度细小、种类繁多且赋存状态多样,致使研究初始的鉴定阶段就存在难点.目前普遍使用放射性照相法和电子探针(EMPA)两种方法开展铀矿物鉴定分析工作.放射性照相可一次性得到光片中所...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太平洋公海区域为我国近年来重点开发的海域,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该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种,本文初步探讨了该海域日本鲭渔场的形成机制。根据2015年4—6月春季航次和2016年6—7月夏季航次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船各站点的调查数据,对日本鲭资源丰度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ture,SST)、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春季日本鲭的站位平均渔获率为736.94 kg/h,高于夏季的498.87 kg/h。日本鲭渔场的分布范围随季节变化而略有差异,春季主要集中在40°N、151°E~153°E海域,夏季主要集中在41°N、154°E~160°E海域。春、夏两季渔场的SST范围有所差异,春季渔场SST范围为7~19℃,最适SST为11~15℃;夏季渔场SST范围为8~24℃,最适SST为8~12℃。分析了不同季节的5~50、50~100和5~100 m水温垂直梯度与站位平均渔获率的关系,表明不同季节渔场的水温垂直梯度差异明显,从50~100 m水温垂直梯度来看,春季日本鲭的站位平均渔获率在0.10~0.15℃/m组距内达最大;夏季,站位平均渔获率随水温垂直梯度增加而减少,在-0.05~0.00℃/m组距内达最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ΔT_(50~100)(50~100 m水温垂直梯度)是对日本鲭渔获率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关联度为0.991,纬度、经度和T_(50)等次之。同时分析了所选取的3个代表性站点的水温垂直结构,表明在50~100 m水深范围内有温跃层的站点渔获产量较高,因此,日本鲭渔获率的大小可能与50~100 m水深范围内温跃层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