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生物扰动强度的定量表征,对研究区域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T(computed tomography)值与沉积物粒级构成和含水率具有一定关系,能够较好地指示沉积物密度变化;该区出现挖掘构造、觅食虫孔构造、逃逸虫孔构造、生物遗迹构造等显性扰动构造类型,生物扰动强度介于0%-10%,扰动强度极大值出现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前三角洲和陆架过渡区,垂向上以及不同站位生物扰动构造差异显著;底质沉积物类型、上覆水团性质以及沉积速率是影响该区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2.
为了获得连续、低扰动、超长的深海海底沉积物样品,研制了一套可应用于最大水深6 000 m,最长取样可达25 m的可视可控轻型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本套设备主要包括甲板控制单元、取样系统和立式收放机构3部分。在取样过程中,本系统充分利用动能和深海液压锤夯击双动力组合,即取样过程包括前期的重力贯入和后期的夯击取样两个过程。液压锤夯击机构的配置使取样器在不显著增加自身重量的前提下,完成超长、连续、低扰动的深海沉积物柱状样采集工作。取样器的组合与拆卸采用立式吊装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取样过程中的工作量和所需甲板作业空间。水下监测系统的配置解决了以往盲采样的弊端。除此之外,本取样器还设有多个标准通用端口,可以扩展为多种设备的集成平台,完成多种数据的采集。目前本套设备已经成功进行了海试,并作为主要沉积物取样设备成功应用于多个海上调查航次,取得了一系列连续、低扰动的柱状样品,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深海可视可控柱状取样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3.
福尔摩沙海脊冷泉系统是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最活跃的冷泉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冷泉系统研究的重要场所。通过综合利用水深数据以及连续3年的近海底影像资料,对该冷泉区的海底表征表现形式、规模和分布特征等做了描述。该冷泉系统发育了形态各异的自生碳酸盐岩、繁茂的化能自养生物群落、活动的流体喷口等特征性的海底冷泉系统表征。分析表明,自生碳酸盐岩的广泛发育与出露于海底导致了该区异常的地形特征。研究区内生物群落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海底流体逸出海底的位置及其活跃程度,因此主要沿裂隙等海底流体优势通道发育。这些优势通道的发育能够有效疏导和汇聚露体运移至海底以维持化能自养生物群落,而化能自养生物群落对甲烷等有效成分的消耗促进了海底流体向海底运移。简言之,冷泉系统的海底表征是海底流体的重要产物,而海底表征亦可反作用于海底流体,主要影响其运移路径和有效通量。  相似文献   
194.
随着海洋调查技术的发展和海洋研究的深入,基于深潜器平台的近海底调查在海洋调查与研究中的综合应用日趋常态。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介绍了搭载于"发现"号缆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vehicle,ROV)的近海底综合声学调查系统及其在台西南冷泉区的应用实例。基于"发现"号ROV平台的近海底综合声学调查系统主要由R2Sonic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模块一体化的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系统和水下综合定位与导航系统构成。该系统的配置极大地扩展和完善了"发现"号ROV的近海底调查能力,实现了近海底多波束、侧扫和浅剖等声学数据的同步采集和快速融合处理。基于本套系统在南海冷泉区的综合应用,本文对其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所获得一系列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海底综合探测系统的应用为南海冷泉区的识别、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以及空间规模量化研究等内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套系统的配置和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近海底调查和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5.
正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物质。当用显微镜放大来看时,会发现其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它可以直接点燃,所以,天然气水合物通常也称为"可燃冰"。从本质上讲,可燃冰仍是天然气,人类在利用可燃冰作为化石能源时必须将其分解为天然气才能使用。伴随着国内外能源战略布局以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发展,天然气  相似文献   
196.
4月28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郑州召开。为迅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4月29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主持召开“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会”,深入学习王国生书记、陈润儿省长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认识、提高站位,就自然资源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进行部署。在郑厅领导、厅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7.
四川广元上寺乐平统大隆组中上部海相硅质岩、硅质灰岩中赋存较为丰富的遗迹化石,可识别出觅食迹、居住迹5属7种,包括Chondritestargionii,Chondritesisp.,Palaeophycusisp.,Planolitesmontanus,Planolitesisp.,Thalassinoidesisp.和Zoophycosisp..结合遗迹化石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生物扰动指数以及地球化学数据(铁化合物比率和总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乐平统大隆组顶部整体处于缺氧富硫或贫氧富氧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并非持续的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98.
本研究以农户问卷调查为数据来源,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农户的视角构建了农户耕地保护与耕地利用关系的测评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户耕地利用与保护之间的路径系数以及12个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户耕地保护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在结论分析中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9.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古海洋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各元素的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水体基本属于正常海水。纵向上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上段的分界处古盐度最低;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沉积时期古盐度最高,可能为局限海沉积。横向上塔中北部地区盐度较高,并且盐度变化大;通过古水深分析,志留系沉积时期为浅海沉积,盆地西北部为海水入口处,并通过稀土元素分析确定了沉积物的来源方向,盆地中央的沉积物具有同源性,来源于周围的沉积地层。根据化学岩石学分析,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砂岩类型比较复杂,从石英砂岩到岩屑砂岩、长石砂岩都有分布。砂岩的母岩中斜长石含量比钾长石要高,可能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2个端员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0.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乌达煤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煤田火区。2006~2008年间,在乌达煤田进行了地表浅部剥挖灭火,随着2 000多万t浅部残煤的挖出,煤田70%以上的原始地貌被无数巨大的剥挖坑和碎石渣堆取代。针对2009年夏季可能出现的强降雨,遭严重破坏的煤田究竟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怎样的水灾成为有关部门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应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结合少量野外工作,获取了丰富的调查评估数据,3个月提交了评估成果,成为3S技术在煤矿生产应用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