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东昆仑南缘西大滩混杂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直  赵民  施立新 《地球学报》1984,6(3):129-135
<正> 西大滩混杂堆积,出露于东昆仑中段南缘,青藏公路的西大滩南侧之煤矿沟(图1)。秦德余、李光岑1976年首次认为是混杂岩,但未做描述。青海区调一队四分队在填图时也注意了这一现象。笔者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对该混杂堆积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根据野外收集的实际资料,笔者认为西大滩混杂堆积是滑塌混杂堆积,它向东、西延伸而为混杂堆积带,依混杂岩块的岩性种类及空间分布关系,由南到北可划分三个混杂堆积层,三层在成因上互有联系。  相似文献   
53.
54.
“隐伏矿”的分类找矿途径和找矿方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表显露矿和地下隐伏矿两者之间,存在一系列的过渡状况.如果能对笼统而言的所谓“隐伏矿”进行分类,针对它们的不同地质特征,指示相应的找矿途径和选择适用的找矿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找矿效果.笔者试提出“隐伏矿”的如下划分,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55.
文章在总结车田沸石的晶形及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红外光谱、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等矿物学特征,以及耐热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离子吸附与交换性能等资源特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车田沸石的开发利用研究新进展,即利用其在低温煅烧和低浓度酸处理后可使其成为无定形非晶态物质的特性制备A型、X型、Y型和P型分子筛;利用其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制备水处理剂、沸石型化肥、无机抗菌剂、干燥剂;利用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特性制备沸石砖、橡胶和塑料的增强剂等。并对今后车田沸石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相似文献   
57.
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的交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收集大量菊花石标本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及X射线衍射分析,识别了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内矿物的成因类型,建立了矿物交代序列,并通过对菊花石假象内各种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和对交代方解石,脉方解石及其围岩的氧,碳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菊花石交代过程中的成岩环境,合理地解释了菊花石内正延性玉髓和栖霞组内海泡石的成因。  相似文献   
58.
红辉沸石合成P型沸石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广西资源红辉沸石为原料进行合成P型沸石的最佳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参数研究,提出了工艺流程为红辉沸石(酸处理)→水热反应→晶化→洗涤、过滤→烘干→P型沸石产品,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3-4,碱度4-5mol/L NaOH,晶化温度95-100℃,晶化时间6-8h。  相似文献   
59.
广西来宾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度(DOP值)、痕量元素V/Cr、Ni/Co、U/Th、V/(V 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60.
唐少华  赵红 《广西气象》1996,17(3):37-39
“9210工程”,即:“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通过本文介绍了广西9210工程的建设内容、任务、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对广西9210工程有一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