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以龙须菜为唯一的营养源对深海沉积物进行富集和筛选,获得一个可降解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产生还原性寡糖的菌群.通过16S rRNA序列及16S rRNA-RFLP分析对该菌群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群中的细菌组成主要为弧菌属(Vibrio,8株)、火色杆菌属(Flammeovirga,7株)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5株),其中希瓦氏菌属和火色杆菌属的细菌在菌群中的丰度较高.采用龙须菜为唯一营养源的筛选培养基对菌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获得4株具有琼胶酶活力的细菌,包括2株火色杆菌属和2株希瓦氏菌属细菌.培养和未培养的结果均表明火色杆菌和希瓦氏菌这2个属为所研究的深海沉积物主要的龙须菜降解菌.对原始降解菌群和所分离的关键菌株进行了龙须菜酶解产糖能力的比较,结果发现菌群中的弧菌属菌株虽然自身没有酶解龙须菜的能力,但可能可以协助关键菌株,提高菌群对龙须菜的降解效率.因此本研究中所获得的菌群和菌株有望在琼胶寡糖的绿色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南极中山站排污口沉积物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淀粉酶的耐冷菌株NJ27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发酵试验发现添加淀粉能使产酶量提高8.42倍.采用硫酸铵沉淀、Q Sepharose XL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对假单胞菌NJ270淀粉酶进行了纯化,获得电泳纯的淀粉酶,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该酶大小约为55 kDa.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pH值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50℃.在低于40℃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属于碱性中温淀粉酶.该酶可水解可溶性淀粉生成麦芽五糖.酶活力受多种金属离子和螯合剂的影响,其中Mg2+可使酶活力提高10%,而Fe3+、Co2+、Cu2+、Zn2+、Hg2+、EDTA则能抑制酶活性,抑制率均为60%左右.该酶的性质特征表明其在洗涤剂制造等工业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海洋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 RP-306的虾青素产量,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蔗糖、酵母粉、硫酸铵、pH、温度和装液量6个因素的初始值,再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了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蔗糖、pH、温度,并采用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了因素的合理范围,最后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进行优化,其优化发酵条件为:蔗糖29.93 g/L,酵母粉2.0 g/L,硫酸铵5.0 g/L,pH 5.27,温度19.9℃。在此条件下虾青素产量从13.46 mg/L提高到17.04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6.61%。以优化后发酵条件进行分批发酵,虾青素产量达到28.86 mg/L,为进一步发酵放大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千  曾润颖 《台湾海峡》2011,30(2):216-222
琼胶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多糖降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从海洋生物中筛选琼胶酶菌株是获得琼胶酶的一种重要途径.从厦门沿岸海域养殖杂色鲍鱼体内分离得到5株产高效琼胶酶的菌株,其中最高的酶活力达到133.5 U/dm3.经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这5株菌株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和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 lteromonas).采用DNS法对这些菌株所产的琼胶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均为50℃,最适作用pH值为7.0;Na+可使A017菌株所产的琼胶酶酶活力提高5倍,Fe2+对A007、A008、A010、A021菌株所产的琼胶酶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Bacillus sp. JM7, a strain isolated from the deep-s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found to efficiently degrade 79.4% native chicken feather within 30 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JM7 strain could gradually degrade feather by modify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feather keratin. A total of 25 protease genes were predicted from the draft genome of JM7 strain, among which a predicted subtilisin-like serine protease(designated as Ker02562)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for its keratinolytic activity. The recombinant Ker02562 functioned at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from 30℃ to 60℃, with an optimum at 40–50℃. Ker02562 was highly active at various pHs ranging from 5.0 to 13.0, with a maximum activity observed at pH 7.0–9.0. Remarkably, recombinant Ker02562 was stable in extreme alkaline environments(pH 10–13), which was much better than most other reported keratinases. Collectively, these favorable properties could make Bacillus sp. JM7 and Ker02562 attractive to be applied in the detergent formulation and feather bioconversion.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一株来源于西南印度洋沉积物的噬菌体BVE2基因组中得到了一条全长702 bp,编码噬菌体内溶素的基因Lysin132,编码的蛋白共含有234个氨基酸残基,预计分子量为25.74 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具有多个酰胺酶活性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是一种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胺酶。将Lysin132克隆到pEASY-Blunt E2 Expression Vector中,构建了E.coli-pEASY-Lysin132表达菌株。成功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了大量带有6×His标签的重组BVE2 Lysin132。经镍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得到单一目的蛋白条带。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重组BVE2 Lysin13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中高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在10~50℃下孵育90 min,仍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力;最适pH为7.0,在pH 6.0~8.0时均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表明该酶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Na+、Mg2+可以使酶活力显著提高20%以...  相似文献   
17.
深海沉积物中微量DNA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裂解和酶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深海沉积物中微量DNA的提取,并采用DNA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去除沉积物中的腐殖酸等抑制剂,每克湿重沉积物样品可得到DNA约16μg,回收率可达95%,所得到的DNA分子片段均在23kb左右,纯化后的DNA可直接应用于各种分子生物学操作。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所提取的深海沉积物DNA进行了PCR—RRJ及系统发育分析,各主要细菌类群均能检出,证实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深海等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调查、系统发育分析以及特殊功能基因的筛选,同时还可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生物量的半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18.
赵晶  曾润颖 《中国科学D辑》2008,38(4):445-451
通过16S rDNA克隆文库构建、PCR-RFLP分析等方法,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床以下230cm深度的沉积物中的细菌类群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深部沉积物中的细菌类群主要包括弘变形菌(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CFB类群(Cytophaga/Flexibacteria/Bacteroides)、酸杆菌(Acidobacteria)和革兰氏阳性菌等,各个类群的菌属组成均较为简单.其中讲变形菌为最优势菌群,卢变形菌为次优势菌群,它们的优势菌种分别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 aligenes).CFB类群中的细菌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革兰氏阳性菌在该深度沉积物中的数量也较多,主要为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对细菌类群的分析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该深度的沉积物中仍然存在较为丰富的有机物质,而这些深部生物圈中的细菌在“暖池”区海底沉积物环境的氮循环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海中度嗜盐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近海中度嗜盐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及产酶特性,从天津、山东、江苏、福建、海南等地近海采集样品为研究对象,分离筛选得到108株中度嗜盐菌,其中有26株至少产一种酶。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将26株菌鉴定为细菌域的Halomonas、Idiomarina、Virgibacillus、Pontibacillus、Oceanobacillus、Halobacillus和Marinilactibacillus属的菌株。它们与相应属的模式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7%~100%不等,其中有些菌株可能代表不同的分类单元。底物特异性试验表明,分离的26株中度嗜盐菌13株产蛋白酶,19株产淀粉酶,13株产酯酶,4株产纤维素酶。其中6株产3种酶,11株产2种酶。研究结果表明中度嗜盐菌具有系统发育和产酶多样性,同时蕴藏着较多新的微生物类群,为嗜盐微生物资源应用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极产低温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极普里兹湾深海底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批嗜冷细菌,对这些嗜冷细菌进行了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对其中一株具有较高产酶活性的菌株AC167所分泌的几丁质酶进行了性质分析,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了菌株的分子鉴定。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10℃,最高生长温度为25℃,是典型的嗜冷菌,经16S rDNA序列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该菌株只在低于25℃的条件下分泌几丁质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C,属于低温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